覃俊華
摘 要:當前學生普遍缺乏閱讀紙質書籍的興趣,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亟待培養,分享閱讀可以給閱讀教學帶來活力。有步驟地、規范地、多樣地閱讀培養,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與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素養。
關鍵詞:分享閱讀 高效愉悅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118-01
《語文課標(2011年版)》關于初中學段目標與任務中,涉及閱讀的有12條說明,是五大項中條款最多的,可見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工作中意義非凡。但學生的閱讀作業是不太容易檢查的,這就使很多老師誤以為閱讀是一項“軟任務”,全靠學生自覺完成。而學生往往不愿意或很被動地對待閱讀。實踐證明,改進閱讀方式—分享閱讀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分享閱讀又叫“閱讀分享”,指某個學生或者班級把閱讀資源(包括讀者的閱讀體驗)通過書面、口語或展覽等形式,分享給另一個、幾個或群體的一種閱讀活動。它是新西蘭教育家Holdway基于實踐經驗提出的[1]。任課老師根據初中語文教學任務的不同,結合學生在不同時期認知能力層次差異,對學生的閱讀內容、形式、方法、時間等方面,做一個規劃,使閱讀活動系統、有序、持續、有效地開展。
1 閱讀主題相時而動
學生讀什么是關鍵,怎么讀是另外要考慮的。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價值基礎、可用資源,根據當時語文教學任務、甚至當時社會熱點來合理安排。閱讀主題確定了,閱讀內容就好找了。閱讀的主題與內容要協調一致,相時而動。我們曾做過試驗,新生進校后第一節課就以《新學校》為題當堂作文,結果一節課下來,能寫400字的只有3個人,大多數只有200字左右,更有甚者動不了筆。錯別字嚴重,語句不通順、沒有中心的不少。于是我用了幾個成語發表了幾句感嘆,一大層學生流露出沒聽明白的表情。此情此景,談何學語文,先得端正態度啊!于是開學半個月我根本沒上教材,我自編了“勸學”單元讀物。第一課就是諸葛亮的《誡子書》,86個字的作品足足上了兩節課,溫習了半個月,達到人人能背誦默寫。扎扎實實地開展了一次“讀書”動員活動,啟發了學生對學習態度、方法、意義的思考。圍繞“勸學”,九十月的讀書主題就是“立志讀書”,要求學生尋找有關讀書的經典詩文,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們找到了很多關于讀書的材料,比如:朱熹的《勸學詩》、文嘉的《今日歌》、韓愈的《勸學解》、毛澤東的《鄉關》等等,同學們的學習態度有了顯著的變化。
2 閱讀呈現相對規范
閱讀呈現,指學生閱讀后留下的痕跡。閱讀呈現是學生閱讀效果的外在形式,我所采用的呈現方式是:書面手錄,PPT輔助,閱讀演講,批注圈畫和展覽等。閱讀呈現必須規范說白了就是閱讀一篇文章要完成幾項規定的任務。對于初中生來說,這是培養他們科學的讀書方法,培養他們良好讀書習慣的重要手段。不同的閱讀呈現,呈現規范也不盡相同。我給學生每天的作業是固定的,就是“三個一”:每日一書、每日一記、每日一讀,即每日一篇書法(100字)、一篇日記(300字左右)、一篇讀書筆記(不作字數要求,暑假除外)。
讀書筆記就是閱讀呈現的書面手錄。它要寫明:篇名作者、內容梗概、讀有所悟、經典賞析、問題探究。不作字數要求(暑假除外)是讓學生少一點讀書的壓力。有人要問,每天如此,學生是不是很厭惡!起初是這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他們慢慢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當他們看到老師贊美的筆跡,特別是看見作文時躍步的麗影,他們習慣了這項作業,愛上了這項作業。老師長期的批閱,其實只是起到監督的作用,然而正是這種監督的長期性,使得學生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方法。也就是說要重視師生互動[2]。
PPT輔助閱讀,是讓學生借助電子白板,展示網絡學習成果。在“我與漢字”主題閱讀活動中,學生采用了這種閱讀呈現方法。“我與漢字”的閱讀也是有步驟要求的,每一位學生必須按要求完成一份這樣的作業,然后每節語文課課前三分鐘,學生每天一人輪流登上講臺,向同學分享各自的閱讀成果。完成這項作業,需完成規范的閱讀任務:讀音、結構、形體演變、字義源流、歷史典故、情有獨鐘、讀有所問等。這種課前三分鐘的展示模式,極具閱讀效果,因為要登臺展示,學生準備十分充分,他必須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思考、篩選、編排,成果須經得住全班師生的監督檢閱,是對學生閱讀中須持一種嚴謹治學態度的培養。
閱讀演講,對學生來說是閱讀呈現的最高形式。具體辦法是,學生將所讀作品利用課前三分鐘登上講臺,將所讀作品以脫稿的方式繪聲繪色地講給同學聽。《課標》關于閱讀的要求,第一條就有“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之說。所以,對學生閱讀演講的要求相應規范:必須使用普通話,聲音洪亮,吐字清楚,口齒伶俐,儀態大方,表情自然,內容準確,留有思考。
學習名著單元,我們開展了“讀點三國”的主題閱讀活動,也是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輪流登臺展示。你要登臺不至于顏面全無,你就得去讀《三國演義》,不僅要讀明白,還要記住,更要思考,而且你還得舉止大方,忘記方言。由于頓忘,面紅耳赤;口頭禪多,嗯啊不斷;夾雜方言,羞澀吐舌,諸多窘態,給師生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3 分享閱讀形式多樣
分享閱讀形式是多樣的,前面所提到的“每日一記”,看似是書面作業,學生交給老師批閱,實際上是與老師分享閱讀;課前三分鐘登臺展示、演講,是與全班師生分享閱讀。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班級,分享閱讀的形式在學習小組內更能大放異彩。我們還可以利用教室內外墻壁設置展示欄,圖書柜旁設置展示臺,甚至把學生拉到操場上,樹蔭下開一個讀書沙龍,掛在學校網頁上,也無不是一件快事。
閱讀是內核,形式是外表,我們只要科學地引導,合理安排內容,采用靈活的形式,保證閱讀的時間,抓住閱讀質量,一定會大大提高閱讀效果的。分享式閱讀,開發恰當,引導科學,閱讀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久楠.分享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基礎教育,2013(10):131-132.
[2] 周其金.讓分享閱讀教學更精彩[J].教育觀察,2013(10):92-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