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棟梁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和素質教育在全社會的廣泛推行,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成為改革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成為當務之急,為順應時代和改革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對初中語文自主探究閱讀教學進行整改。該文探究和分析了初中語文自主探究閱讀教學過程。
關鍵詞:素質教育 初中語文 自主探究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119-01
采用自主探索研究的學習方式,不僅契合當代學生的心理,而且轉變了以往傳統的學習模式,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從學會到會學的體驗過程,這種模式讓學生們成了學習的主人,不再像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樣被動,而且會不斷感受到作為主體被尊重的地位。我們就初中生的自主學習模式來看,在這其中的探索研究中,學生們可以嘗試以下的幾個學習方式。
1 自我感知預習研讀
自主學習的條件之一是進行自我感知預習研讀,即是讓學生們參與到課堂研究討論會當中去,這個過程的第一步是進行文本的研讀,預習研讀的基礎包括兩點,一是單元講讀的引導效應,老師在講讀的課程之中指出閱讀一些文章的技巧與教學單元的知識要點,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們可以觸類旁通,更容易理解文章和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預習的關鍵內容主要包括這幾點:了解文體、文章背景、生僻詞語、段落解析、文章中心內容等,老師可以為學生們提供課文的延展資料,出一些與文章有關的思考練習題。一般只有對文章進行預先學習的同學才會對文章有比較多的看法和個人體會。學生要能夠對文章有深入的思考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對文章進行研讀預習,倘若在學生對文體還未了解之前就對他們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學生們常會力不從心,甚至會對語文教學學習產生一種反感情緒,這會大大降低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會對教學效果產生許多負面影響。通過閱讀研究文章,看許多與文章相關的材料,學生們會形成一種自己的思考模式,讀文章不斷產生自己的獨特見解,也為后續的討論研究環節打下深厚的基礎。預習文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奏環節,只有保證好預習的質量,才能夠為接下來的工作順利進行提供基礎。
2 質疑問題發現難點
學生在探索研習的過程當中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疑惑與不解之處,這也是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發現的一個重要步驟,有了這些疑惑也意味著學生多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探索研究的過程當中,也是學生不斷獲取新知識、豐富內心世界、交流體驗的過程。伴隨著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學生們對文章的了解和體驗也會更加的深入。老師一定要保護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慮心理,通過這些疑問不斷的刺激他們繼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動力和興趣。使他們的思維在課堂上常保持活躍的狀態。由于學生本身的差異,包括知識水平、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各方面的不同,帶來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疑問可能也有所不同。也由于此種不同,推進了對文章探究的全面性,同時推動了教學過程的深入。學生們從不同角度對文章的理解使得他們之間的交流具有層次的可能,透過每個人的想法,彼此互換心得,彼此補充可以進一步激發他們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學生們通常也會產生這種想看看其他同學的想法與自己的想法是否有共同之處的的心理。與此同時,學生們表現的個人疑問與共同疑問是我們教學抓的重點,這些也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切入點。例如我們在預習《鄧稼先》這篇文章時,通常學生們都會進行鄧稼先與楊振寧的比較認識,想到楊振寧為何因兩彈一星無外國人的參與而激動的流淚等問題,這些也是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問題,自主性學習讓學生們成了學習的主人,問題的先鋒。透過學生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文章的思考程度,重難點的把握程度。
3 交流展示探討遷移
自主探索研究的重點主要在學生的個人主觀能動性上面,首先要進行進行充分的預習,老師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員,通過老師對學生的鼓勵,贊揚可以進一步激勵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研究精神。在學生提出的種種問題之上,老師們還需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作一個整合,確定一定范圍的教學內容,然后把這些內容作為教學探究的主要內容。課堂上的交流展示是檢查學生預習過程的一項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們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的方式方法,同時還是學生最佳表現自己的機會,透過每一次的交流學習,我們應該總結各種不同類型文章的分析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以后的研讀過程中有一個更清晰的思路去對相同類型的文章進行研究,全面掌握文章的內容、要點。 探索的過程是一個自我領悟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給文章提挈一個綱領來給其他同學進行講解。在文章的研讀過程中,思考交流是一個關鍵的之處,同時也伴隨著研讀的全部過程:我們要有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去讀文章,經過老師的指引和提示,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思考,如此循環往復,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將會上升到更高一個層面上去,從而有助于疑問的解決。
4 總結規律,留疑拓展
交流討論的開展不僅僅是一個終點的模式,人的思維是呈螺旋式上升的一個循環往復過程,教學活動的停止不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發展與運動,學生會在之后的自我反思的過程中發現更多新的想法與問題。這個階段對于老師來說是一個絕佳提高學生思維過程的機會,老師可以通過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也可以對課堂之中提出的一些問題進行拓展,讓學生們的思維得到發散。通過這些拓展性問題的探究與思考,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們的感悟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層次。通常在實際的教學環節當中,老師們非常容易忽略這個重要的學習環節,因此老師們要認真反思如何利用這個環節來激發學生們的創造性與主觀能動性,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探索研究的能力引導的更加深入。
學生們在學習之余還要注意總結方式方法,透過不同的方式,如實踐應用、課堂陳述和課后專題等方式來對學習到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在此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保持獨立、開放的特點。這是為了讓學生們形成自主的熱情和探索研究的興趣與積極性,讓他們將獲取的知識真正化為自身語文能力的一部分。
因此,在這樣一個自主探索研究的教學模式學習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們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契合一個較為科學的思維程序的,那就是問題的發現—— 交流探索研究—— 問題解決—— 歸納總結這一過程,這也契合現代中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 史建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學習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
[2] 劉濤彩.初中語文自主閱讀教學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11(1).
[3] 張磊.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程與教學改革,2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