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書禮
摘 要:近年來,我國在林業建設方面的力度逐漸加大,林業面積也在逐漸增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相比于其他行業,林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營林生產是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自我國提出可持續發展觀念,發展、開發之間的矛盾成為林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再加上林業發展和資源使用不相適應,導致林業生態發展和營林生產都存在很大困難。該文將就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展開探討,分析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林業發展 營林生產 生態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a)-0208-01
我國社會逐漸轉向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當前,林業發展的重要問題就是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要保證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保證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和營林生產是必不可少的。對于這兩個因素來說,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的,它們之間相互制約并且相互影響。協調好這兩關系,是保證林業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
1 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我國進入新時期以來,市場經濟體制逐漸替代計劃經濟體制,各個行業都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于林業產業,其主要目的仍是獲取經濟效益,不論是何種經濟行為,最主要的還是投入產出問題,也就是投入與獲取回報之間問題。對于林業工作人員以及相關人員來說,能夠得到滿足自己勞動的相應的報酬是主要目的,一般這種報酬都是經濟收益,是直接的、直觀的,對于這些工作人員來說,短期的經濟效益是主要目的;對于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建設來說,還具有某種長遠目的,也就是積累生態效益,相對于上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是抽象的,但是發展生態效益比發展經濟效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要保證林業發展,協調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之間的可持續發展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運用、開發生態環境,能夠保證林業產業發展,但是后期的長期、持續的維護同樣必不可少,保護林業與發展林業之間并沒有矛盾,而是協調存在的關系。提高營林生產質量,也能夠有效推動林業生態建設,而良好的林業生態環境,也能夠進一步提高營林生產種植能力。簡單地說,要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科學合理的建設林業基地是很重要的。
2 我國林業發展現狀
林業發展的主要目的是獲取經濟效益,通過經營、開發林業資源,主要生產手段是生產和加工。相比于其他產業來說,林業的生產對象較為特殊,也就是林業資源,并且,生產不僅要開發和利用林業資源,還要做好林業資源的保護建設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和探索,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開始加大林業資源的保護、開發力度,力求達到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的營林生產已經逐漸脫離粗放型生產,轉變為集約型生產,管理方式也變為“造封管”相結合,而不是傳統的只注重生產和造林,卻忽視了管理的狀況。這種管理方式,能夠實現不同類型林業資源的針對性管理,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提升林業質量。如果能夠構建優質的林業生態環境,同樣能夠給林業資源生產力帶來很大幫助。
3 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和營林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下面將從兩個方面,探討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與營林生產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3.1 可持續發展概念
生態、社會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生態可持續發展,包括生態自我調節以及自我還原能力等;其次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包括生活方式、社會體制、人口素質和人口總量等;第三是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能源、資源、人口等。協調各個方面的關系,能夠有效促進可持續發展。
3.2 林業生態、營林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對于營林生產來說,雖然其目的是獲取經濟效益,但是僅以經濟效益為主也是不恰當的,實際上是目光短淺的表現,只能獲取短期效益,難以保證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而良好的營林生產能夠有效保證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跟隨時代腳步,采用新的管理方式,逐漸將經營規模擴大,實現生產的穩定和持續,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因此,林業生態能否可持續發展,基本上是由營林生產能否可持續發展決定的。通過兩者循環互動,才能從根本上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4 實現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我國經濟水平和社會水平不斷發展,近年來,環境污染的問題已經成為焦點問題,林業資源也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發展緩慢。下面將從幾個方面分析,如何實現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4.1 加強生產管理
要保證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加強營林生產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粗放型生產方式漸漸消失,但是取而代之的集約化生產方式在我國并不成熟,造成營林生產管理存在諸多缺陷。對于林業部門,應選擇優質幼苗和種子,運用先進的種植技術,擴大種植規模。不同的樹種應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4.2 運用先進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將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在營林管理和生產中,同樣能夠獲得很好的效果。在營林生產中,應加大物力、財力投入,加強對先進科學技術的研究力度,讓科學理論成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南針。林業部門可以聘請專家人員,研究當前林業生產和營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缺陷,針對這些缺陷、問題積極的改正,創立科學合理的生產和管理方式。也可以引進新型樹種,運用科學的培養方法,保證樹種健康的成長和快速發育。
4.3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國家的法律、政策是林業生態、營林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但是,目前我國針對營林生產仍然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對于林業部門,應聯合國家有關部門,促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無法將法律法規很好的落實、不重視保護林業生態是兩個主要的問題,林業部門也沒有明確的保護、生產界限,很難界定責任,因此,完善法律法規以解決各個方面的矛盾,是保證林業生態和營林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種植、生產是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的主要組成部門,調整兩者結構,能夠充分保證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運用先進技術,優化產品結構,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加強產品開發強度,通過產品深加工來延長生產鏈,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5 結語
綜上,首先分析了營林生產、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我國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我國營林生產和林業生態之間的關系,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優化措施。
參考文獻
[1] 沈延平.探討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3(3):94.
[2] 王宏偉.淺析營林生產的改進對策[J].現代交際:下半月,2012(10):142.
[3] 白文軍,金成道,周傳江.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甘肅林業,2014(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