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
摘 要: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結合在逐步改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傳統的校園網絡必須引入移動互聯技術才能滿足校園受眾群體對信息和服務的需求。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的產物,與生俱來的具備操作簡單、感知度豐富、二次開發容易等特點,為校園新型人際關系的拓展,教育教學、生活服務的多種渠道獲得提供了無限發展空間。通過云數據中心的支撐,以傳統有線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絡為接入方式的校園網絡將依托微信平臺,為學校職能、校園服務,對外交流等方面快速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關鍵詞:校園網 移動互聯 人際關系 微信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b)-0022-03
互聯網,早已不是一種簡單的商業模型載體,而更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促進生產力發展,重建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全新的“媒介+媒體”的統一體。特別是隨著移動通信從2G到3G,再到4G的快速演進,半導體芯片及時飛速發展帶來的智能便攜終端功能日益強大和價格降低,移動與互聯網的融合對世界的改變已經超過任何一種已知工具,必將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對各行各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移動互聯網標志性產物的微信,在這其中的意義更是不可估量。
騰訊公司在2011年1月21日推出了微信,該應用提供了以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即時通信服務,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網絡互連,快速發送文字信息、語音短信,視頻、圖片等多媒體信息。3年多的發展,該用軟件已經被各個階層的人群認可使用,并被演繹出更多的外延功能業務。目前,在大中專院校學生人群中,智能手機或其它便攜智能設備幾乎人手一部,微信的應用也相當普及。而如何將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微信業務與傳統的校園網絡結合起來,拓展出與微信緊密連接的業務服務,已經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 微信為校園網的功能服務拓展提供了基礎
學校的互聯網受眾人群主要以學生、老師和相關服務人員為主,而這些人員的生活圈子相對狹隘,人際關系通常是局限于師生、同學和老鄉等關系之內。互聯網,作為必不可少的學習媒介、生活媒介和娛樂媒介,屬于剛性需求。但是,傳統的校園網只是將校園內的機房計算機、老師的辦公計算機和宿舍內的學生計算機通過有線物理網絡的形式連接起來,簡單的作為信息數據共享發布、思想教育和日常教學等方面的輔助工具,已經逐漸不能滿足該網絡受眾的多方面需求。
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趨勢下,作為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中專在校生對信息獲得、人際交往和服務便攜性都有了全新的要求,而微信作為一種簡單而又觸手可得的創新型人際關系發展方式及多種功能服務“聚合體”,同時依托平臺公共接口的二次開發應用,為傳統校園網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空間。
1.1 新型校園人際關系需要微信類平臺支撐
校園里的人際關系主要分為學生關系、師生關系等,而這些關系又為思想教育、日常教學,課余娛樂,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支撐。現階段,學校中的人際關系早已不再是以前簡單的老師教、學生學,更多的是在傳授、學習知識的同時,老師和學生作為單獨存在的個體,需要多方面、多媒介的溝通交流,建立一種全新的師生、生生關系,并將這些關系拓展到其他方面,對日常學習生活也起到促進作用。
傳統意義上的面對面交流溝通,紙質信件、電話語音等方式早已不適合互聯網時代的要求,以手機、電腦和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人際關系交流方式已經得到普遍使用。從十幾年前的Email到近年的QQ,再到現在風靡的微信,都是新型人際關系拓展和維系的必須。可以說,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便攜終端設備的普及,移動互聯網接入資費的大幅下調,遍布各個角落的WiFi熱點,都加快了傳統校園網絡與移動互聯網無縫連接,保證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及時性和即時性。校園里,用微信相互發送多媒體信息的學生隨處可見,微信平臺提供的購物,支付等功能服務也為校園生活提供了全新的注腳。
1.2 微信的特點為校園網絡功能服務發展提供了補充
微信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優勢之外,針對傳統的校園網升級,它還具備很多同類型應用軟件(平臺)所不具備的特點:
(1)操作簡單,信息獲得便捷。
傳統校園網的終端是個人計算機,或是移動智能終端上的客戶端軟件,而這些獲得方式的問題在于對系統的依賴性強,脫胎于傳統的基于Windows系統的瀏覽器模式,操作復雜,需要大量冗余代碼支撐。而微信本身就是為移動通信終端開發的,充分考慮了單手操作,邏輯簡單,代碼精煉等需求,利用語音對講,搖一搖,位置信息服務及與QQ等傳統個人通信軟件信息相互推送等功能,真正實現了操作簡單與信息獲得便捷的平衡。
(2)多媒體帶來的豐富的感知娛樂性。
微信作為新媒體的組成部分之一,從出現就以能夠隨時為單個好友或群組好友(以朋友圈為代表)發送多媒體信息等全新模式,區別于其它移動通信軟件,而這一功能卻恰好是傳統校園網絡的不足。微信與傳統校園網絡的融合,可以通過豐富的感知為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日常教學工作,學生的課余生活添加多種元素,將原本單一的信息發送、傳輸、獲得環節變得渠道愈加豐富,也可以為移動互聯網趨勢下的全新人際關系、全新學習生活方式以多種詮釋。
(3)實現業務功能拓展的低成本投入。
低成本投入主要分為校方對軟硬件成本投入降低和用戶消費成本降低兩部分。對于校方而言,騰訊將微信平臺接口的公開節省了各類基于微信平臺的二次開發費用;而對于學生為主的受眾群體,無需再次加裝客戶端軟件,節省了新客戶端軟件所需的移動通信流量成本(見表1)。
綜上所述,在傳統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銜接發展過程中,微信提供了低廉、可行而又業務功能豐富的實現方式。微信還可以通過與校園網絡數據平臺,以及正在建設中的校園云數據平臺的對接,對校園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日益廣泛的作用。endprint
2 微信發展進程及公共接口開放
如果把互聯網比作一個充滿各種數據的、信息的汪洋大海,那微信就是用戶可以隨手得到的一條條通往互聯網的奔騰大河。
2.1 微信的多種功能為校園網絡創新提供基礎
自從2011年微信誕生之日起,他利用掃一掃、搖一搖等功能,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由“天涯”縮減為面對面;它利用朋友圈中的圖片、文字、語音等多種方式,通過一個評價、一個贊許,加深了朋友、家人間的友情、親情;它通過與銀行卡的捆綁,將微信商城中的多種商品選購、支付、派送打造成“一站式“服務;特別是微信5.0版后,通過掃街景、掃單詞翻譯、電影票預定、理財等功能的引入,微信已經成為生活工作學習的“全方位伴侶”。
這些微信的常規功能早已在日常用戶中推廣使用,傳統的有線校園網絡可以通過與微信的融合,針對其本地化的特點,在有線網絡的基礎上,實現多種業務服務的延伸擴展。
2.2 微信平臺接口開放為眾多第三方應用提供了機會
2013年10月底,騰訊為了使微信平臺吸引更多的用戶,并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發展中搭載更多的業務,扮演更多的角色,開放了9大接口:語音識別接口,客服接口,OAuth2.0網頁授權接口,生成帶參數的二維碼接口,獲取用戶地理位置接口,獲取用戶基本信息接口,獲取關注者列表接口,用戶分組接口,上傳下載多媒體文件接口等。這些接口可以是眾多第三方廠商或者用戶,以極為簡單的方式,迅速的開發出基于微信平臺的各種應用,并使得最終用戶可以迅速的上手使用。總之,微信通過接口的開放,迅速的加強了微信對于用戶的黏性,并給予諸如易信,來往等競爭對手以極大的打擊。
3 微信對校園網絡功能拓展的解決方案
微信與校園有線網絡的融合,并不是將原有的校園網絡徹底重建,而是要在原有網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微信在移動互聯網業務開展上的多種優勢,打造校園內多渠道信息獲得手段,在云數據中心的支撐下,保證日常教學和生活信息服務功能需求的“無縫”銜接。
3.1 以云數據中心為支撐,完善校園物理網絡
未來的校園網絡應該具備大數據存儲,大數據搜索,高帶寬,滿足多種接入方式的特點,云數據中心,有線無線互為補充的物理網絡和多種終端設備的便捷接入等已經成為校園網絡升級改造的核心工作。
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開展,依附在傳統校園有線網絡上的無線熱點接入方式早已不能滿足需求。
但是,移動互聯網的無線接入方式升級改造包括無線熱點(或3G、4G基站)帶寬加大,減少覆蓋盲點等工作,更要在如下方面重點完善:
(1)信息內容的搜索、編排、呈現等部分要滿足多終端支持,特別要針對微信客戶端軟件的特點減少搜索層次,逐步探討針對每個用戶的個性化、定制化需求,完善信息篩選和推送機制;(2)視頻內容的實時編轉碼要充分考慮到移動終端設備的處理能力,針對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碎片化、簡單化等特點及需求,成為桌面電腦和平板電腦的補充;(3)以微信訂閱號、服務號為呈現窗口,聚合校園中的多種教育教學、生活服務需求,降低學生及其他受眾信息獲得門檻;(4)利用微信開放接口的二次開發,以微信客戶端為通道,開展雙向互動業務,例如校長信箱、社團建設、電影預定、授課答疑等;(5)以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的便捷性為目標,對以微信支付、人機接口等的多種業務預留發展空間。
3.2 結合校園特點,開展多樣化微信服務
校園中的微信應用,除了微信社會公共平臺的多種業務外,必須與學校的職能、校園生活特點及以學生為主體的受眾需求相結合。
如圖2所示,現階段校園移動互聯網涵蓋的主要需求可以分為:日常通信、教育教學、信息瀏覽、課余娛樂和電子購物等五部分:
(1)日常通信繼續沿用微信極為成熟的文字、語音、多媒體通信方式。
(2)教育教學以云數據中心的存儲,搜素部分為基礎,通過實時編轉碼系統的支撐,利用微信平臺“上傳下載多媒體文件”的接口二次開發,保證學生在移動終端隨時收看到教育教學多媒體課件及其他視頻內容。
(3)信息瀏覽主要包括信息檢索和信息獲得兩部分,除了常規的基于常用互聯網門戶網站的信息外,可以與學校圖書館、知網、維普網等合作,把多種教學、科研相關資料經過針對移動互聯網終端設備特點二次編輯,按需推送到微信客戶端。
(4)課余娛樂主要包括音視頻內容和手機游戲兩部分。其中,音視頻內容部分可以依托教育教學視頻內容的實現模式解決,手機游戲必須在校方對游戲內容、游戲時間的嚴格管控下開展。
(5)電子購物主要指校園內的電子購物服務,由于校園一卡通支付手段的局限,現階段仍以“微信訂貨、貨到付款”的模式運營。
同時,為了保證校園移動互聯網的運行安全,校園網中微信用戶的ID必須保證實名制,并與校園網鑒權認證系統和學籍管理系統一一對應。由于微信平臺的內外網(針對校園網而言)共用同一客戶端軟件,可以通過微信訂閱號、服務號二次登陸,“獲取用戶地理位置”接口和校園內外網IP地址切換等軟硬件技術手段保證學生以“一身份雙ID”的方式,區分內外網標識,并在內外網雙ID間自由切換。
總之,傳統校園網必須與以調動互聯網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拓展和維系新型校園人際關系,才能使學生、老師等受眾人群的數據服務得以滿足。微信早已不是一個平臺,而是逐漸演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與校園互聯網絡,特別是與校園移動互聯網絡相結合,為大中專院校各個方面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空間和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 王慧,卞藝杰.淺談數字化校園中數據中心的建設[J].大眾科技,2006(4).
[2] 李群力,肖鋒.數字化校園架構淺議[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
[3] 張維昊,程海芳.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校園信息需求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大學生手機用戶校園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
[4] 蔣琦琦.微信服務在圖書館應用的探索與實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7).
[5] 趙桐羽.移動互聯網時代微產物的傳播學探析—— 以騰訊微信為例[J].東南傳播,2013(7).endprint
2 微信發展進程及公共接口開放
如果把互聯網比作一個充滿各種數據的、信息的汪洋大海,那微信就是用戶可以隨手得到的一條條通往互聯網的奔騰大河。
2.1 微信的多種功能為校園網絡創新提供基礎
自從2011年微信誕生之日起,他利用掃一掃、搖一搖等功能,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由“天涯”縮減為面對面;它利用朋友圈中的圖片、文字、語音等多種方式,通過一個評價、一個贊許,加深了朋友、家人間的友情、親情;它通過與銀行卡的捆綁,將微信商城中的多種商品選購、支付、派送打造成“一站式“服務;特別是微信5.0版后,通過掃街景、掃單詞翻譯、電影票預定、理財等功能的引入,微信已經成為生活工作學習的“全方位伴侶”。
這些微信的常規功能早已在日常用戶中推廣使用,傳統的有線校園網絡可以通過與微信的融合,針對其本地化的特點,在有線網絡的基礎上,實現多種業務服務的延伸擴展。
2.2 微信平臺接口開放為眾多第三方應用提供了機會
2013年10月底,騰訊為了使微信平臺吸引更多的用戶,并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發展中搭載更多的業務,扮演更多的角色,開放了9大接口:語音識別接口,客服接口,OAuth2.0網頁授權接口,生成帶參數的二維碼接口,獲取用戶地理位置接口,獲取用戶基本信息接口,獲取關注者列表接口,用戶分組接口,上傳下載多媒體文件接口等。這些接口可以是眾多第三方廠商或者用戶,以極為簡單的方式,迅速的開發出基于微信平臺的各種應用,并使得最終用戶可以迅速的上手使用。總之,微信通過接口的開放,迅速的加強了微信對于用戶的黏性,并給予諸如易信,來往等競爭對手以極大的打擊。
3 微信對校園網絡功能拓展的解決方案
微信與校園有線網絡的融合,并不是將原有的校園網絡徹底重建,而是要在原有網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微信在移動互聯網業務開展上的多種優勢,打造校園內多渠道信息獲得手段,在云數據中心的支撐下,保證日常教學和生活信息服務功能需求的“無縫”銜接。
3.1 以云數據中心為支撐,完善校園物理網絡
未來的校園網絡應該具備大數據存儲,大數據搜索,高帶寬,滿足多種接入方式的特點,云數據中心,有線無線互為補充的物理網絡和多種終端設備的便捷接入等已經成為校園網絡升級改造的核心工作。
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開展,依附在傳統校園有線網絡上的無線熱點接入方式早已不能滿足需求。
但是,移動互聯網的無線接入方式升級改造包括無線熱點(或3G、4G基站)帶寬加大,減少覆蓋盲點等工作,更要在如下方面重點完善:
(1)信息內容的搜索、編排、呈現等部分要滿足多終端支持,特別要針對微信客戶端軟件的特點減少搜索層次,逐步探討針對每個用戶的個性化、定制化需求,完善信息篩選和推送機制;(2)視頻內容的實時編轉碼要充分考慮到移動終端設備的處理能力,針對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碎片化、簡單化等特點及需求,成為桌面電腦和平板電腦的補充;(3)以微信訂閱號、服務號為呈現窗口,聚合校園中的多種教育教學、生活服務需求,降低學生及其他受眾信息獲得門檻;(4)利用微信開放接口的二次開發,以微信客戶端為通道,開展雙向互動業務,例如校長信箱、社團建設、電影預定、授課答疑等;(5)以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的便捷性為目標,對以微信支付、人機接口等的多種業務預留發展空間。
3.2 結合校園特點,開展多樣化微信服務
校園中的微信應用,除了微信社會公共平臺的多種業務外,必須與學校的職能、校園生活特點及以學生為主體的受眾需求相結合。
如圖2所示,現階段校園移動互聯網涵蓋的主要需求可以分為:日常通信、教育教學、信息瀏覽、課余娛樂和電子購物等五部分:
(1)日常通信繼續沿用微信極為成熟的文字、語音、多媒體通信方式。
(2)教育教學以云數據中心的存儲,搜素部分為基礎,通過實時編轉碼系統的支撐,利用微信平臺“上傳下載多媒體文件”的接口二次開發,保證學生在移動終端隨時收看到教育教學多媒體課件及其他視頻內容。
(3)信息瀏覽主要包括信息檢索和信息獲得兩部分,除了常規的基于常用互聯網門戶網站的信息外,可以與學校圖書館、知網、維普網等合作,把多種教學、科研相關資料經過針對移動互聯網終端設備特點二次編輯,按需推送到微信客戶端。
(4)課余娛樂主要包括音視頻內容和手機游戲兩部分。其中,音視頻內容部分可以依托教育教學視頻內容的實現模式解決,手機游戲必須在校方對游戲內容、游戲時間的嚴格管控下開展。
(5)電子購物主要指校園內的電子購物服務,由于校園一卡通支付手段的局限,現階段仍以“微信訂貨、貨到付款”的模式運營。
同時,為了保證校園移動互聯網的運行安全,校園網中微信用戶的ID必須保證實名制,并與校園網鑒權認證系統和學籍管理系統一一對應。由于微信平臺的內外網(針對校園網而言)共用同一客戶端軟件,可以通過微信訂閱號、服務號二次登陸,“獲取用戶地理位置”接口和校園內外網IP地址切換等軟硬件技術手段保證學生以“一身份雙ID”的方式,區分內外網標識,并在內外網雙ID間自由切換。
總之,傳統校園網必須與以調動互聯網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拓展和維系新型校園人際關系,才能使學生、老師等受眾人群的數據服務得以滿足。微信早已不是一個平臺,而是逐漸演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與校園互聯網絡,特別是與校園移動互聯網絡相結合,為大中專院校各個方面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空間和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 王慧,卞藝杰.淺談數字化校園中數據中心的建設[J].大眾科技,2006(4).
[2] 李群力,肖鋒.數字化校園架構淺議[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
[3] 張維昊,程海芳.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校園信息需求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大學生手機用戶校園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
[4] 蔣琦琦.微信服務在圖書館應用的探索與實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7).
[5] 趙桐羽.移動互聯網時代微產物的傳播學探析—— 以騰訊微信為例[J].東南傳播,2013(7).endprint
2 微信發展進程及公共接口開放
如果把互聯網比作一個充滿各種數據的、信息的汪洋大海,那微信就是用戶可以隨手得到的一條條通往互聯網的奔騰大河。
2.1 微信的多種功能為校園網絡創新提供基礎
自從2011年微信誕生之日起,他利用掃一掃、搖一搖等功能,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由“天涯”縮減為面對面;它利用朋友圈中的圖片、文字、語音等多種方式,通過一個評價、一個贊許,加深了朋友、家人間的友情、親情;它通過與銀行卡的捆綁,將微信商城中的多種商品選購、支付、派送打造成“一站式“服務;特別是微信5.0版后,通過掃街景、掃單詞翻譯、電影票預定、理財等功能的引入,微信已經成為生活工作學習的“全方位伴侶”。
這些微信的常規功能早已在日常用戶中推廣使用,傳統的有線校園網絡可以通過與微信的融合,針對其本地化的特點,在有線網絡的基礎上,實現多種業務服務的延伸擴展。
2.2 微信平臺接口開放為眾多第三方應用提供了機會
2013年10月底,騰訊為了使微信平臺吸引更多的用戶,并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發展中搭載更多的業務,扮演更多的角色,開放了9大接口:語音識別接口,客服接口,OAuth2.0網頁授權接口,生成帶參數的二維碼接口,獲取用戶地理位置接口,獲取用戶基本信息接口,獲取關注者列表接口,用戶分組接口,上傳下載多媒體文件接口等。這些接口可以是眾多第三方廠商或者用戶,以極為簡單的方式,迅速的開發出基于微信平臺的各種應用,并使得最終用戶可以迅速的上手使用。總之,微信通過接口的開放,迅速的加強了微信對于用戶的黏性,并給予諸如易信,來往等競爭對手以極大的打擊。
3 微信對校園網絡功能拓展的解決方案
微信與校園有線網絡的融合,并不是將原有的校園網絡徹底重建,而是要在原有網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微信在移動互聯網業務開展上的多種優勢,打造校園內多渠道信息獲得手段,在云數據中心的支撐下,保證日常教學和生活信息服務功能需求的“無縫”銜接。
3.1 以云數據中心為支撐,完善校園物理網絡
未來的校園網絡應該具備大數據存儲,大數據搜索,高帶寬,滿足多種接入方式的特點,云數據中心,有線無線互為補充的物理網絡和多種終端設備的便捷接入等已經成為校園網絡升級改造的核心工作。
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開展,依附在傳統校園有線網絡上的無線熱點接入方式早已不能滿足需求。
但是,移動互聯網的無線接入方式升級改造包括無線熱點(或3G、4G基站)帶寬加大,減少覆蓋盲點等工作,更要在如下方面重點完善:
(1)信息內容的搜索、編排、呈現等部分要滿足多終端支持,特別要針對微信客戶端軟件的特點減少搜索層次,逐步探討針對每個用戶的個性化、定制化需求,完善信息篩選和推送機制;(2)視頻內容的實時編轉碼要充分考慮到移動終端設備的處理能力,針對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碎片化、簡單化等特點及需求,成為桌面電腦和平板電腦的補充;(3)以微信訂閱號、服務號為呈現窗口,聚合校園中的多種教育教學、生活服務需求,降低學生及其他受眾信息獲得門檻;(4)利用微信開放接口的二次開發,以微信客戶端為通道,開展雙向互動業務,例如校長信箱、社團建設、電影預定、授課答疑等;(5)以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的便捷性為目標,對以微信支付、人機接口等的多種業務預留發展空間。
3.2 結合校園特點,開展多樣化微信服務
校園中的微信應用,除了微信社會公共平臺的多種業務外,必須與學校的職能、校園生活特點及以學生為主體的受眾需求相結合。
如圖2所示,現階段校園移動互聯網涵蓋的主要需求可以分為:日常通信、教育教學、信息瀏覽、課余娛樂和電子購物等五部分:
(1)日常通信繼續沿用微信極為成熟的文字、語音、多媒體通信方式。
(2)教育教學以云數據中心的存儲,搜素部分為基礎,通過實時編轉碼系統的支撐,利用微信平臺“上傳下載多媒體文件”的接口二次開發,保證學生在移動終端隨時收看到教育教學多媒體課件及其他視頻內容。
(3)信息瀏覽主要包括信息檢索和信息獲得兩部分,除了常規的基于常用互聯網門戶網站的信息外,可以與學校圖書館、知網、維普網等合作,把多種教學、科研相關資料經過針對移動互聯網終端設備特點二次編輯,按需推送到微信客戶端。
(4)課余娛樂主要包括音視頻內容和手機游戲兩部分。其中,音視頻內容部分可以依托教育教學視頻內容的實現模式解決,手機游戲必須在校方對游戲內容、游戲時間的嚴格管控下開展。
(5)電子購物主要指校園內的電子購物服務,由于校園一卡通支付手段的局限,現階段仍以“微信訂貨、貨到付款”的模式運營。
同時,為了保證校園移動互聯網的運行安全,校園網中微信用戶的ID必須保證實名制,并與校園網鑒權認證系統和學籍管理系統一一對應。由于微信平臺的內外網(針對校園網而言)共用同一客戶端軟件,可以通過微信訂閱號、服務號二次登陸,“獲取用戶地理位置”接口和校園內外網IP地址切換等軟硬件技術手段保證學生以“一身份雙ID”的方式,區分內外網標識,并在內外網雙ID間自由切換。
總之,傳統校園網必須與以調動互聯網充分融合,才能更好地拓展和維系新型校園人際關系,才能使學生、老師等受眾人群的數據服務得以滿足。微信早已不是一個平臺,而是逐漸演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與校園互聯網絡,特別是與校園移動互聯網絡相結合,為大中專院校各個方面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空間和強勁動力。
參考文獻
[1] 王慧,卞藝杰.淺談數字化校園中數據中心的建設[J].大眾科技,2006(4).
[2] 李群力,肖鋒.數字化校園架構淺議[J].重慶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
[3] 張維昊,程海芳.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校園信息需求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大學生手機用戶校園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
[4] 蔣琦琦.微信服務在圖書館應用的探索與實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7).
[5] 趙桐羽.移動互聯網時代微產物的傳播學探析—— 以騰訊微信為例[J].東南傳播,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