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賀春,伍章保,史天陸
(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藥劑科,安徽合肥 230001)
中藥注射劑是指從中藥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制成的可供注入體內包括肌肉、穴位、靜脈注射和靜脈滴注使用的無菌溶液、混懸液,或臨用前配成液體的無菌粉末等注入人體的制劑。在2002—2006年《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中先后報道了7種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包括:清開靈、雙黃連、葛根素、穿琥寧、參麥、魚腥草、蓮必治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決定暫停這7種中藥注射劑的使用和審批,同時也打破了人們思想中“中藥安全、有效、無不良反應”的傳統觀念,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1-2]。本次研究擬對某三甲醫院急診患者的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探討臨床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以促進臨床合理使用中藥注射劑。
1.1 資料 通過醫院臨床藥學管理系統(PASS)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某三甲醫院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急診患者處方,然后等間距從每月樣本中隨機抽取100例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急診患者處方[3]。
1.2 方法 以《衛生部處方點評管理辦法(試行)》和衛醫政發[2008]71號《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為依據,結合各藥品說明書、中藥配伍禁忌及中醫的辯證施藥[4-5]等進行綜合點評。
2.1 各科室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及不合理情況分布 借助PASS統計急診相關科室每月的處方總數和使用中藥注射劑的處方數,計算急診各科室中藥注射劑處方比例,其中急診中藥注射劑處方占急診全部處方比例為25.6%,詳細分布見表1。此次抽查的急診患者中藥注射劑的處方中,共涉及6個科室,使用中藥注射劑的例數有600例,各科室的不合理使用情況見表1。

表1 急診各科室中藥注射劑處方比例/%及用藥合理情況
2.2 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率 對每月抽樣的處方中的中藥注射劑使用情況進行點評,總體不合理使用率為39.5%,每月不合理使用率分別為45%、42%、38% 、42% 、34% 、36% 。
2.3 中藥注射劑各品種點評結果 抽樣處方中共涉及中藥注射劑14個品規,根據藥理作用及適應癥可分為清熱解毒藥、活血化瘀藥、扶正固本藥等類別[6]。各品種及其不合理情況見表2。

表2 各種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情況分布
2.4 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表現形式 根據《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各藥品說明書、中藥配伍禁忌及中醫的辨證施藥等進行綜合點評,600例使用中藥注射劑的處方中不合理的有237例,共有296類不合理問題(因部分處方存在2種及2種以上不合理使用問題,如溶媒不適宜與用法用量不適宜同時存在,重復用藥與配伍禁忌同時存在等),詳見表3。

表3 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表現形式
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與其自身成分的復雜多樣性、生產工藝水平、臨床配伍使用等均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使用時需倍加注意說明書中的推薦劑量、調配要求、給藥速度、用法及療程等問題[7]。調查結果顯示,某三甲醫院急診患者使用的中藥注射劑主要14個品規,其中有痰熱清、醒腦靜、血栓通使用次數居前3位。急診各科室總體中藥注射劑處方比例為25.6%,可見中藥注射劑在某三甲醫院急診患者使用率較高。某三甲醫院急診患者中藥注射劑總體不合理使用率為39.5%,每月6個月的處方不合理率均較高,均高達36%以上,主要不合理用藥表現形式有用法用量不適宜、超適應證、溶媒用量不適宜等(表3),說明中藥注射劑的不合理使用現象較嚴重,應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急診使用科室共有6個,不合理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急診骨科、急診外科、急診內科。其中急診骨科中藥注射劑的不合理使用率最高,達95.9%,可能與急診骨科大多數是骨折伴外傷的患者有關,主要使用的品種有血栓通、燈盞花素、參麥、參附等,使用過程中主要存在初次用藥超劑量和超適應癥等問題;急診外科中藥注射劑不合理率達53%,主要存在外傷患者初次用藥超量問題;急診內科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率達33.2%,可能主要是由于急診內科的患者多數為心腦血管類疾病需使用擴張微循環及活血化瘀類藥如舒血寧、疏血通、丹紅等,但使用過程中存在溶媒種類用量及重復用藥等不合理現象;急診兒科中藥注射劑不合理使用率較低,僅為3.8%,主要使用的是喜炎平和痰熱清等清熱解毒類藥,僅存在少量不合理問題,說明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備受臨床醫護人員的關注。
王成軍[8]等曾調查發現中藥注射劑在某三甲醫院住院患者中使用率較高且金額較大,不合理現象達60.66%,與此次調整的急診患者相比總體不合理率較高。在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備受關注的今天,為了提高中藥注射劑在某三甲醫院的合理使用,結合專項點評發現的問題,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干預管理,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促進臨床合理用藥[9-11]。(1)嚴格審方:嚴格進行處方審核,攔截中藥注射劑的不合理處方,并填寫醫技護醫療溝通單,將不合理情況及時與醫生溝通并修改不合理處方。(2)及時與臨床醫生溝通:通過每月進行處方點評,對點評結果進行總結分析,發現處方存在的問題,召開處方點評討論會議,會議人員主要由藥學點評人員、臨床專家、醫務科相關人員等組成。對于處方點評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臨床科室和當時醫生,限期整改。(3)完善HIS的功能設置:不斷完善HIS功能,應用網絡化智能處方點評系統,既能滿足《處方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攔截不合理處方,又能方便醫務人員操作。(4)加強醫務人員培訓:醫療機構應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主要對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等規定進行培訓。對于說明書中未載明的兒童、老人、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的用藥,需要謹慎并嚴格觀察實施個體化給藥,嚴格按照說明書中的溶媒種類及劑量要求進行配制。(5)落實獎懲措施:將處方點評結果作為重要指標納入醫院評審評價和醫師定期考核指標體系。若醫師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及相關診療規范做到合理開具處方,藥師及時做好處方審查、調配、堵漏等工作,保證處方合理準確,藥品的正確發放,應給予必要的獎勵。若醫師未按照規定開具處方,造成嚴重后果或藥師未按照規定調劑處方藥品,情節嚴重的,應責令改正,并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紀律處分等。
[1] 李秀明,姚崢嶸.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問題探析[J].世界中醫藥,2013,8(4):445-448.
[2] 趙 萌,喬寶安,何建偉.淺析中藥注射劑的合理使用[J].陜西中醫,2013,34(5):607-610.
[3] 王崇薇,劉琳琳,孫言才,等.某三甲醫院2005年-2011年10097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安徽醫藥,2013,17(1):162-165.
[4] 韋 鳳,胡 稀.中藥注射劑的中醫辨證使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1):171-172.
[5] 肖桂秀.藥學干預在促進中藥注射劑使用合理性中的意義[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9):37-37.
[6] 夏玉菡,衛 毅,張 薇.基于臨床數據探討中藥注射劑的規范使用[J].安徽醫藥,2013,17(7):1256-1257.
[7] 翁維良,高 蕊,李 睿.嚴格按說明書合理使用中藥注射劑[J].中國執業藥師,2012,9(12):1-4.
[8] 王成軍,張圣雨.某三甲醫院361例住院患者中藥注射劑用藥分析研究[J].安徽醫藥,2013,17(11):1988-1990.
[9] 賴金華,王迎春,陳 榕.中藥注射劑的臨床應用和藥學干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3):222-224.
[10]張 鑫,金永新,要林青,等.臨床藥師對使用中藥注射劑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藥事,2012,26(11):1269-1271.
[11]鄒曉蕾,楊 旭,王少華,等.臨床藥師在中藥注射劑合理使用中的作用[J].中國藥房,2012,23(23):2199-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