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巍
摘 要 采用引進的若干果菜類新品種進行比較,通過產品的品種特征和產量表現,篩選適合百色市右江區栽培推廣的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試驗表明,公牛長茄、黑金剛長茄、黑惠長茄等品種種植表現較好,具有產量高、抗病性能較強的特點,是值得本地主推的冬春喜溫蔬菜品種。
關鍵詞 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0-0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品種
由湖南省引入茄果類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5個,同本地區的2個主導品種展開對比試驗,參加試驗的茄子種類:公牛長茄,黑金剛長茄,黑惠長茄,蘭雜2號。對照品種:優勝長茄。
1.2 試驗設計及整地方法
試驗田地選在排灌便捷、交通方便的地帶,土壤的肥力為中上等水平,前茬種植作物是白菜。本地區年平均氣溫22.1 ℃,最冷月(元月)平均溫度12 ℃,最熱月(平均)溫度28 ℃,≥10℃有效積溫7 593 ℃,無霜期357 d,全年總日照時數1 906.6 h,年降雨量1 114.9 mm。試驗劃分為4個處理和1個對照,通過對同田品種進行對比試驗,隨機進行排列,運用溫棚育苗,附上地膜的栽培辦法,重復實施3次。試驗田周圍設置1 m的保護行,一共設置15個小區塊,各個小區塊的長度為25 m,寬度為1 m,廂溝的寬度為30 cm,廂溝深度為20 cm,每個小區塊的面積是25 m2。每廂栽種2行,每2株之間的距離是55 cm,行距為40 cm。
1.3 播種方法
播種的時候選取沒有種植茄科作物的田塊作為苗床,要求該地塊平實,給予8 kg/m2的腐熟農家肥,選用50 g/m2的鈣鎂磷肥作為底肥。播種前采用400 g/667 m2摻水60 kg對苗床進行消毒。進行播種前先用52 ℃ 的溫水對種子浸水20 min,洗凈之后把晾干的種子與細土拌均,隨之進行播種。播種必須均勻,密度適中,播種之后用細土蓋種。在育苗的時候必須重視追肥管理,施肥時期為3葉和5葉時,每次給予1 000 kg/667 m2,之后添加2.5 kg/667 m2。直到苗齡達到6~8葉時進行移栽,每廂栽種兩行,根據40 cm×50 cm主株行距展開定植。直到辣椒由綠轉青,結果初期一周后可以進行采收上市,此為前期產量。此后,對各自采收產量進行累計,作為各個小區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品種特征對比
表1 各參試品種生物學特征及抗病性能
品種 播種期(月/日) 定植期(月/日) 結果期(月/日) 始收期(月/日) 播種至采收 第1坐果節位 株高( cm) 抗蟲害
a 11/14 3/29 5/21 6/11 198 9 60 弱
b 11/14 3/29 5/19 6/14 198 8 60 強
c 11/14 3/29 5/18 6/13 196 9 59 強
d(ck) 11/14 3/29 5/17 6/15 192 7 60 弱
E 11/14 3/29 5/19 6/16 194 8 59 強
從表1可以看出,本次參試的茄子品種與本地的主導品種優勝長茄進行對比,公牛長茄比對照組始收期早了4 d,比其第1坐果節位高出2節。分支和抗病蟲害能力強,其余三個品種與對照組比較,分支和抗病蟲害能及始收期都優于對照組。
2.2 品種產量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前四種品種茄子前期產量和總產量都比對照組優勝長茄高。在選取的4個茄子品種內,公牛長茄與黑惠長茄沒有明顯的差異。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次試驗的5個參試品種內,優勝長茄在本地區種植表現不佳,產量低,品種抗病蟲害性能弱,因此,不宜在該地推廣種植。公牛長茄、黑金剛長茄、黑惠長茄、蘭雜2號比對照品種·產量高、種植表現好,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性能,可以成為冬春喜溫蔬菜種植的主推品種。
參考文獻
[1]吳高權,蘇冬蓮,羅素蘭等.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引進效果初探[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4,(3):38-40.
[2]王桂鳳,陳穎,郭會星等.溫室冬春季栽培小型黃瓜新品種拉迪特[J].長江蔬菜,2013,(17):14-15.
[3]張瑞霞,霍艷霞,馮迎娥等.茄子品種比較試驗及示范[J].中國園藝文摘,2013,(9):20-21.
[4]周曉慧,劉軍,莊勇等.茄子新品種蘇崎4號的選育[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1):111-112.
(責任編輯:劉昀)
摘 要 采用引進的若干果菜類新品種進行比較,通過產品的品種特征和產量表現,篩選適合百色市右江區栽培推廣的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試驗表明,公牛長茄、黑金剛長茄、黑惠長茄等品種種植表現較好,具有產量高、抗病性能較強的特點,是值得本地主推的冬春喜溫蔬菜品種。
關鍵詞 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0-0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品種
由湖南省引入茄果類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5個,同本地區的2個主導品種展開對比試驗,參加試驗的茄子種類:公牛長茄,黑金剛長茄,黑惠長茄,蘭雜2號。對照品種:優勝長茄。
1.2 試驗設計及整地方法
試驗田地選在排灌便捷、交通方便的地帶,土壤的肥力為中上等水平,前茬種植作物是白菜。本地區年平均氣溫22.1 ℃,最冷月(元月)平均溫度12 ℃,最熱月(平均)溫度28 ℃,≥10℃有效積溫7 593 ℃,無霜期357 d,全年總日照時數1 906.6 h,年降雨量1 114.9 mm。試驗劃分為4個處理和1個對照,通過對同田品種進行對比試驗,隨機進行排列,運用溫棚育苗,附上地膜的栽培辦法,重復實施3次。試驗田周圍設置1 m的保護行,一共設置15個小區塊,各個小區塊的長度為25 m,寬度為1 m,廂溝的寬度為30 cm,廂溝深度為20 cm,每個小區塊的面積是25 m2。每廂栽種2行,每2株之間的距離是55 cm,行距為40 cm。
1.3 播種方法
播種的時候選取沒有種植茄科作物的田塊作為苗床,要求該地塊平實,給予8 kg/m2的腐熟農家肥,選用50 g/m2的鈣鎂磷肥作為底肥。播種前采用400 g/667 m2摻水60 kg對苗床進行消毒。進行播種前先用52 ℃ 的溫水對種子浸水20 min,洗凈之后把晾干的種子與細土拌均,隨之進行播種。播種必須均勻,密度適中,播種之后用細土蓋種。在育苗的時候必須重視追肥管理,施肥時期為3葉和5葉時,每次給予1 000 kg/667 m2,之后添加2.5 kg/667 m2。直到苗齡達到6~8葉時進行移栽,每廂栽種兩行,根據40 cm×50 cm主株行距展開定植。直到辣椒由綠轉青,結果初期一周后可以進行采收上市,此為前期產量。此后,對各自采收產量進行累計,作為各個小區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品種特征對比
表1 各參試品種生物學特征及抗病性能
品種 播種期(月/日) 定植期(月/日) 結果期(月/日) 始收期(月/日) 播種至采收 第1坐果節位 株高( cm) 抗蟲害
a 11/14 3/29 5/21 6/11 198 9 60 弱
b 11/14 3/29 5/19 6/14 198 8 60 強
c 11/14 3/29 5/18 6/13 196 9 59 強
d(ck) 11/14 3/29 5/17 6/15 192 7 60 弱
E 11/14 3/29 5/19 6/16 194 8 59 強
從表1可以看出,本次參試的茄子品種與本地的主導品種優勝長茄進行對比,公牛長茄比對照組始收期早了4 d,比其第1坐果節位高出2節。分支和抗病蟲害能力強,其余三個品種與對照組比較,分支和抗病蟲害能及始收期都優于對照組。
2.2 品種產量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前四種品種茄子前期產量和總產量都比對照組優勝長茄高。在選取的4個茄子品種內,公牛長茄與黑惠長茄沒有明顯的差異。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次試驗的5個參試品種內,優勝長茄在本地區種植表現不佳,產量低,品種抗病蟲害性能弱,因此,不宜在該地推廣種植。公牛長茄、黑金剛長茄、黑惠長茄、蘭雜2號比對照品種·產量高、種植表現好,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性能,可以成為冬春喜溫蔬菜種植的主推品種。
參考文獻
[1]吳高權,蘇冬蓮,羅素蘭等.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引進效果初探[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4,(3):38-40.
[2]王桂鳳,陳穎,郭會星等.溫室冬春季栽培小型黃瓜新品種拉迪特[J].長江蔬菜,2013,(17):14-15.
[3]張瑞霞,霍艷霞,馮迎娥等.茄子品種比較試驗及示范[J].中國園藝文摘,2013,(9):20-21.
[4]周曉慧,劉軍,莊勇等.茄子新品種蘇崎4號的選育[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1):111-112.
(責任編輯:劉昀)
摘 要 采用引進的若干果菜類新品種進行比較,通過產品的品種特征和產量表現,篩選適合百色市右江區栽培推廣的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試驗表明,公牛長茄、黑金剛長茄、黑惠長茄等品種種植表現較好,具有產量高、抗病性能較強的特點,是值得本地主推的冬春喜溫蔬菜品種。
關鍵詞 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0-0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品種
由湖南省引入茄果類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5個,同本地區的2個主導品種展開對比試驗,參加試驗的茄子種類:公牛長茄,黑金剛長茄,黑惠長茄,蘭雜2號。對照品種:優勝長茄。
1.2 試驗設計及整地方法
試驗田地選在排灌便捷、交通方便的地帶,土壤的肥力為中上等水平,前茬種植作物是白菜。本地區年平均氣溫22.1 ℃,最冷月(元月)平均溫度12 ℃,最熱月(平均)溫度28 ℃,≥10℃有效積溫7 593 ℃,無霜期357 d,全年總日照時數1 906.6 h,年降雨量1 114.9 mm。試驗劃分為4個處理和1個對照,通過對同田品種進行對比試驗,隨機進行排列,運用溫棚育苗,附上地膜的栽培辦法,重復實施3次。試驗田周圍設置1 m的保護行,一共設置15個小區塊,各個小區塊的長度為25 m,寬度為1 m,廂溝的寬度為30 cm,廂溝深度為20 cm,每個小區塊的面積是25 m2。每廂栽種2行,每2株之間的距離是55 cm,行距為40 cm。
1.3 播種方法
播種的時候選取沒有種植茄科作物的田塊作為苗床,要求該地塊平實,給予8 kg/m2的腐熟農家肥,選用50 g/m2的鈣鎂磷肥作為底肥。播種前采用400 g/667 m2摻水60 kg對苗床進行消毒。進行播種前先用52 ℃ 的溫水對種子浸水20 min,洗凈之后把晾干的種子與細土拌均,隨之進行播種。播種必須均勻,密度適中,播種之后用細土蓋種。在育苗的時候必須重視追肥管理,施肥時期為3葉和5葉時,每次給予1 000 kg/667 m2,之后添加2.5 kg/667 m2。直到苗齡達到6~8葉時進行移栽,每廂栽種兩行,根據40 cm×50 cm主株行距展開定植。直到辣椒由綠轉青,結果初期一周后可以進行采收上市,此為前期產量。此后,對各自采收產量進行累計,作為各個小區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品種特征對比
表1 各參試品種生物學特征及抗病性能
品種 播種期(月/日) 定植期(月/日) 結果期(月/日) 始收期(月/日) 播種至采收 第1坐果節位 株高( cm) 抗蟲害
a 11/14 3/29 5/21 6/11 198 9 60 弱
b 11/14 3/29 5/19 6/14 198 8 60 強
c 11/14 3/29 5/18 6/13 196 9 59 強
d(ck) 11/14 3/29 5/17 6/15 192 7 60 弱
E 11/14 3/29 5/19 6/16 194 8 59 強
從表1可以看出,本次參試的茄子品種與本地的主導品種優勝長茄進行對比,公牛長茄比對照組始收期早了4 d,比其第1坐果節位高出2節。分支和抗病蟲害能力強,其余三個品種與對照組比較,分支和抗病蟲害能及始收期都優于對照組。
2.2 品種產量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前四種品種茄子前期產量和總產量都比對照組優勝長茄高。在選取的4個茄子品種內,公牛長茄與黑惠長茄沒有明顯的差異。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次試驗的5個參試品種內,優勝長茄在本地區種植表現不佳,產量低,品種抗病蟲害性能弱,因此,不宜在該地推廣種植。公牛長茄、黑金剛長茄、黑惠長茄、蘭雜2號比對照品種·產量高、種植表現好,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性能,可以成為冬春喜溫蔬菜種植的主推品種。
參考文獻
[1]吳高權,蘇冬蓮,羅素蘭等.冬春喜溫蔬菜新品種引進效果初探[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4,(3):38-40.
[2]王桂鳳,陳穎,郭會星等.溫室冬春季栽培小型黃瓜新品種拉迪特[J].長江蔬菜,2013,(17):14-15.
[3]張瑞霞,霍艷霞,馮迎娥等.茄子品種比較試驗及示范[J].中國園藝文摘,2013,(9):20-21.
[4]周曉慧,劉軍,莊勇等.茄子新品種蘇崎4號的選育[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11):111-11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