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窈窈
摘 要 通過研究不同時期,不同扦插條件對浙江紅山茶扦插繁殖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夏季,在全光照噴霧條件下扦插效果顯著優(yōu)于全封閉育苗,而冬季扦插在兩種條件下效果不顯著。
關鍵詞 浙江紅山茶;扦插;育苗
中圖分類號:S685.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0-02
浙江紅山茶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是我國的特有種,現已是珍惜瀕危植物。現存浙江紅山茶主要分布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四省,比記載的范圍縮小了許多。浙江紅山茶花大而色艷,一般花開兩季,11月份少量花開,到了翌年3-5月達到盛花期,且花期久。浙江紅山茶集觀賞、油用、藥用于一身,已引起了世界園林界的高度關注。
在20世紀60-70年代,浙江紅山茶作為油料作物在國內廣泛種植,但后期重視不夠,破壞嚴重。因此,對浙江紅山茶進行全光照噴霧扦插研究,對于浙江紅山茶的快速推廣和開發(fā)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材料與分析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原野園林。位于浙江省南部,東徑120°,北緯28°。屬于亞熱帶灣洋季風濕潤性氣候區(qū),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該試驗地全年平均氣溫為18 ℃,年平均無霜期265 d,年平均降水量1900 mm。
1.2 試驗時間及材料
試驗于2013-2014年冬季和夏季進行。試驗所用插穗為當年生的半木質化枝條,采自多年生的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浙江紅山茶植株。扦插具體時間,以早晨或傍晚隨采、隨剪、隨插為好。因為早晚枝條內含水分較多,溫度適宜,空氣濕度較高,光照較弱,插后較易成活。為避免嫩枝插穗底部受菌類感染影響生根,扦插前3~4 d用50%多菌靈600倍液對基質進行滅菌消毒。插穗的長度一般10~12 cm,插穗的下切口應位于葉或腋芽之下,有助于生根,每根插穗只保留最上端1/2片葉子,以減少蒸騰作用。所用生長激素為ABT6號生根粉。扦插要保持床面無枯枝爛葉,防止霉爛物侵染基質。
1.3 扦插場地
全光噴霧設備選用葉濕自控儀及配套裝置,可直接安裝在長形苗床上。葉濕自控儀可根據插床上的蒸發(fā)量,通過設置噴霧時間來保持插床的濕度,以保證插穗適宜的水分條件。
為避免扦插基質對于扦插效果的影響,全光照噴霧和全封閉育苗均采用椰糠+蛭石+珍珠巖2∶1∶1的基質裝入穴盆以供扦插。
1.4 試驗設計
不同扦插季節(jié)設2個季節(jié),夏季和冬季。夏季于7月20日開始,冬季于11月20日開始。全光噴霧育苗技術作為新型的育苗技術,相比于傳統(tǒng)扦插育苗技術而言,在育苗技術上有著扦插育苗技術所沒有的特有優(yōu)勢。這一新型育苗技術使得植物生理需求得以全面滿足的同時,也使生產效率得以顯著提高。運用全光噴霧育苗技術不僅能保持插穗葉面水分,減少蒸騰,更能避免萎蔫和細胞膨壓,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光環(huán)境下也能照樣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長所需的養(yǎng)分,促進根系的分化與生長,加速幼苗成長,縮短育苗周期,同時運用全光噴霧育苗技術可以顯著提高扦插生根率低的植物。所以,此次采用不同設施扦插試驗采用全光噴霧裝置與全封閉育苗對對比試驗。全光噴霧裝置位于永嘉原野園林溫室內,因為是夏季試驗,噴水時間設為每次20 min,夜間無風時亦可停噴。陰天要延長噴霧間隔時間,雨天停止噴霧,保證插床相對濕度在90%以上。全封閉育苗在永嘉原野園林大棚中,扦插后澆水,用塑料薄膜作拱架覆蓋,并用遮陰網遮陽。每季節(jié)每個處理100根插穗,重復3次。扦插前將插穗基部放在溶有植物生長激素的溶劑中,浸蘸約20 s后,立即插入插床基質中。
插條按株行距5 cm×5 cm扦插在插床上,入土深度約為插條的2/3,插條直立。扦插好后澆水,用塑料薄膜作拱架覆蓋,并用遮陰網遮陽。插穗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容易感染細菌而腐爛,影響扦插成活,因此在扦插生根過程中要經常進行預防性滅菌。一般在扦插結束當天傍晚即用50%多菌靈500倍液進行床面噴灑滅菌,噴藥須在傍晚進行。
90 d后試驗結束,檢查成活率。次年起苗統(tǒng)計不定根數量與長度,新梢長度及著葉片數。整理數據輸入EXCEL,用SPS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扦插產生愈傷及生根時間的影響
扦插后45 d后每5 d隨機抽取5株浙江紅山茶對其根部進行觀察并記錄。其扦插產生愈傷及生根的時間見表2-1。
表2-1 不同條件下扦插產生愈傷及生根的時間
45d 50d 55d 60d 65d 70d 75d
全光噴霧 夏季 * * * **
冬季 / * **
大棚 夏季 / * **
冬季 / * **
注:*表示出現愈傷組織;**表示出現不定根
由表2-1可以看出,扦插45 d后,發(fā)現全光噴霧條件下,夏季時期的插穗開始產生了少量的愈傷。50 d 后,其它處理中插穗都產生了愈傷。70 d 后,全光噴霧條件下,夏季和冬季時期的插穗出現了不定根,不定根長 0.2 cm 左右。75 d后,所有處理下的插穗均出現了不定根。90 d后,各處理中插穗發(fā)出較多的不定根,生長加速,發(fā)出新梢,長出新葉。
2.2 對扦插生根數及根長的影響
90 d 后統(tǒng)計生根插穗的平均不定根數目,將數據匯總輸入EXCEL,結果如圖2-1所示。
圖2-1 不同條件下不同季節(jié)扦插生根數
從圖2-1中可以看出,全光噴霧條件下,插穗生根數多于大棚條件。其中,夏季時期插穗平均根數最多,超過10條。除夏季全光噴霧條件下,其他處理下,平均根數約為8條。
大棚條件下,不同季節(jié)對浙江紅山茶扦插效果差異不大,生根數均為8條左右。這與生根率的結果一致。對比全光噴霧和大棚條件下各基質處理插穗的最長根長,夏季最長根長可達到15 cm,平均最長根長也可達到7.64 cm。對比最短根長,結果與最長根長的結果有差異。最短根長差異不是很顯著。
綜上所述,夏季利用全光照噴霧進行扦插成活率高,生根快,可以有效地進行季節(jié)性生產。
3 討論
扦插生根作為傳統(tǒng)的育苗方式,插穗生根速度上易遭受外在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植物繁殖較大的進展就是用彌霧法使帶葉枝條生根技術的發(fā)展。這種噴水法使葉上保持一層水膜,它不僅使葉周圍相對濕度較高,而且使空氣及葉的溫度降低,這些都是降低蒸騰作用的因素。全光噴霧條件下,很適合帶葉插條的生根。蒸騰作用減少到很低水平,而光照強度可能較高,可以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整個插條的溫度相對較低,從而降低了呼吸率。在密閉的繁殖床內,溫度升高,需要通風和遮陰,否則插條會灼傷。在這種高溫下,蒸騰作用加快,遮陰后的低光強度減弱了光合作用,而高溫增加了整個插條的呼吸作用。因此,它們利用貯藏養(yǎng)分比制造養(yǎng)分快,這會很快導致插條死亡。在全光噴霧條件下,不容易使致病有機物發(fā)展,因為霉菌孢子在水中不能發(fā)芽。
參考文獻
[1]林協(xié).紅山茶浙江[J].技術與市場,2005,(5):46-47.
[2]劉江華.金鏈花和紅花山楂擴繁技術和關鍵栽培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
[3]李振洲,馬盈慧,黃雪峰等.紫葉稠李全光噴霧嫩枝扦插繁殖技術[J].北方園藝,2010,(8):78-79.
[4]廖健明,江澤鵬,曾雯珺.日本紅山茶全光照扦插試驗[J].廣西林業(yè)科學,2010,39(3):157-158.
(責任編輯:趙中正)
摘 要 通過研究不同時期,不同扦插條件對浙江紅山茶扦插繁殖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夏季,在全光照噴霧條件下扦插效果顯著優(yōu)于全封閉育苗,而冬季扦插在兩種條件下效果不顯著。
關鍵詞 浙江紅山茶;扦插;育苗
中圖分類號:S685.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0-02
浙江紅山茶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是我國的特有種,現已是珍惜瀕危植物。現存浙江紅山茶主要分布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四省,比記載的范圍縮小了許多。浙江紅山茶花大而色艷,一般花開兩季,11月份少量花開,到了翌年3-5月達到盛花期,且花期久。浙江紅山茶集觀賞、油用、藥用于一身,已引起了世界園林界的高度關注。
在20世紀60-70年代,浙江紅山茶作為油料作物在國內廣泛種植,但后期重視不夠,破壞嚴重。因此,對浙江紅山茶進行全光照噴霧扦插研究,對于浙江紅山茶的快速推廣和開發(fā)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材料與分析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原野園林。位于浙江省南部,東徑120°,北緯28°。屬于亞熱帶灣洋季風濕潤性氣候區(qū),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該試驗地全年平均氣溫為18 ℃,年平均無霜期265 d,年平均降水量1900 mm。
1.2 試驗時間及材料
試驗于2013-2014年冬季和夏季進行。試驗所用插穗為當年生的半木質化枝條,采自多年生的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浙江紅山茶植株。扦插具體時間,以早晨或傍晚隨采、隨剪、隨插為好。因為早晚枝條內含水分較多,溫度適宜,空氣濕度較高,光照較弱,插后較易成活。為避免嫩枝插穗底部受菌類感染影響生根,扦插前3~4 d用50%多菌靈600倍液對基質進行滅菌消毒。插穗的長度一般10~12 cm,插穗的下切口應位于葉或腋芽之下,有助于生根,每根插穗只保留最上端1/2片葉子,以減少蒸騰作用。所用生長激素為ABT6號生根粉。扦插要保持床面無枯枝爛葉,防止霉爛物侵染基質。
1.3 扦插場地
全光噴霧設備選用葉濕自控儀及配套裝置,可直接安裝在長形苗床上。葉濕自控儀可根據插床上的蒸發(fā)量,通過設置噴霧時間來保持插床的濕度,以保證插穗適宜的水分條件。
為避免扦插基質對于扦插效果的影響,全光照噴霧和全封閉育苗均采用椰糠+蛭石+珍珠巖2∶1∶1的基質裝入穴盆以供扦插。
1.4 試驗設計
不同扦插季節(jié)設2個季節(jié),夏季和冬季。夏季于7月20日開始,冬季于11月20日開始。全光噴霧育苗技術作為新型的育苗技術,相比于傳統(tǒng)扦插育苗技術而言,在育苗技術上有著扦插育苗技術所沒有的特有優(yōu)勢。這一新型育苗技術使得植物生理需求得以全面滿足的同時,也使生產效率得以顯著提高。運用全光噴霧育苗技術不僅能保持插穗葉面水分,減少蒸騰,更能避免萎蔫和細胞膨壓,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光環(huán)境下也能照樣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長所需的養(yǎng)分,促進根系的分化與生長,加速幼苗成長,縮短育苗周期,同時運用全光噴霧育苗技術可以顯著提高扦插生根率低的植物。所以,此次采用不同設施扦插試驗采用全光噴霧裝置與全封閉育苗對對比試驗。全光噴霧裝置位于永嘉原野園林溫室內,因為是夏季試驗,噴水時間設為每次20 min,夜間無風時亦可停噴。陰天要延長噴霧間隔時間,雨天停止噴霧,保證插床相對濕度在90%以上。全封閉育苗在永嘉原野園林大棚中,扦插后澆水,用塑料薄膜作拱架覆蓋,并用遮陰網遮陽。每季節(jié)每個處理100根插穗,重復3次。扦插前將插穗基部放在溶有植物生長激素的溶劑中,浸蘸約20 s后,立即插入插床基質中。
插條按株行距5 cm×5 cm扦插在插床上,入土深度約為插條的2/3,插條直立。扦插好后澆水,用塑料薄膜作拱架覆蓋,并用遮陰網遮陽。插穗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容易感染細菌而腐爛,影響扦插成活,因此在扦插生根過程中要經常進行預防性滅菌。一般在扦插結束當天傍晚即用50%多菌靈500倍液進行床面噴灑滅菌,噴藥須在傍晚進行。
90 d后試驗結束,檢查成活率。次年起苗統(tǒng)計不定根數量與長度,新梢長度及著葉片數。整理數據輸入EXCEL,用SPS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扦插產生愈傷及生根時間的影響
扦插后45 d后每5 d隨機抽取5株浙江紅山茶對其根部進行觀察并記錄。其扦插產生愈傷及生根的時間見表2-1。
表2-1 不同條件下扦插產生愈傷及生根的時間
45d 50d 55d 60d 65d 70d 75d
全光噴霧 夏季 * * * **
冬季 / * **
大棚 夏季 / * **
冬季 / * **
注:*表示出現愈傷組織;**表示出現不定根
由表2-1可以看出,扦插45 d后,發(fā)現全光噴霧條件下,夏季時期的插穗開始產生了少量的愈傷。50 d 后,其它處理中插穗都產生了愈傷。70 d 后,全光噴霧條件下,夏季和冬季時期的插穗出現了不定根,不定根長 0.2 cm 左右。75 d后,所有處理下的插穗均出現了不定根。90 d后,各處理中插穗發(fā)出較多的不定根,生長加速,發(fā)出新梢,長出新葉。
2.2 對扦插生根數及根長的影響
90 d 后統(tǒng)計生根插穗的平均不定根數目,將數據匯總輸入EXCEL,結果如圖2-1所示。
圖2-1 不同條件下不同季節(jié)扦插生根數
從圖2-1中可以看出,全光噴霧條件下,插穗生根數多于大棚條件。其中,夏季時期插穗平均根數最多,超過10條。除夏季全光噴霧條件下,其他處理下,平均根數約為8條。
大棚條件下,不同季節(jié)對浙江紅山茶扦插效果差異不大,生根數均為8條左右。這與生根率的結果一致。對比全光噴霧和大棚條件下各基質處理插穗的最長根長,夏季最長根長可達到15 cm,平均最長根長也可達到7.64 cm。對比最短根長,結果與最長根長的結果有差異。最短根長差異不是很顯著。
綜上所述,夏季利用全光照噴霧進行扦插成活率高,生根快,可以有效地進行季節(jié)性生產。
3 討論
扦插生根作為傳統(tǒng)的育苗方式,插穗生根速度上易遭受外在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植物繁殖較大的進展就是用彌霧法使帶葉枝條生根技術的發(fā)展。這種噴水法使葉上保持一層水膜,它不僅使葉周圍相對濕度較高,而且使空氣及葉的溫度降低,這些都是降低蒸騰作用的因素。全光噴霧條件下,很適合帶葉插條的生根。蒸騰作用減少到很低水平,而光照強度可能較高,可以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整個插條的溫度相對較低,從而降低了呼吸率。在密閉的繁殖床內,溫度升高,需要通風和遮陰,否則插條會灼傷。在這種高溫下,蒸騰作用加快,遮陰后的低光強度減弱了光合作用,而高溫增加了整個插條的呼吸作用。因此,它們利用貯藏養(yǎng)分比制造養(yǎng)分快,這會很快導致插條死亡。在全光噴霧條件下,不容易使致病有機物發(fā)展,因為霉菌孢子在水中不能發(fā)芽。
參考文獻
[1]林協(xié).紅山茶浙江[J].技術與市場,2005,(5):46-47.
[2]劉江華.金鏈花和紅花山楂擴繁技術和關鍵栽培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
[3]李振洲,馬盈慧,黃雪峰等.紫葉稠李全光噴霧嫩枝扦插繁殖技術[J].北方園藝,2010,(8):78-79.
[4]廖健明,江澤鵬,曾雯珺.日本紅山茶全光照扦插試驗[J].廣西林業(yè)科學,2010,39(3):157-158.
(責任編輯:趙中正)
摘 要 通過研究不同時期,不同扦插條件對浙江紅山茶扦插繁殖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夏季,在全光照噴霧條件下扦插效果顯著優(yōu)于全封閉育苗,而冬季扦插在兩種條件下效果不顯著。
關鍵詞 浙江紅山茶;扦插;育苗
中圖分類號:S685.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0-02
浙江紅山茶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是我國的特有種,現已是珍惜瀕危植物。現存浙江紅山茶主要分布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四省,比記載的范圍縮小了許多。浙江紅山茶花大而色艷,一般花開兩季,11月份少量花開,到了翌年3-5月達到盛花期,且花期久。浙江紅山茶集觀賞、油用、藥用于一身,已引起了世界園林界的高度關注。
在20世紀60-70年代,浙江紅山茶作為油料作物在國內廣泛種植,但后期重視不夠,破壞嚴重。因此,對浙江紅山茶進行全光照噴霧扦插研究,對于浙江紅山茶的快速推廣和開發(fā)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材料與分析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原野園林。位于浙江省南部,東徑120°,北緯28°。屬于亞熱帶灣洋季風濕潤性氣候區(qū),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該試驗地全年平均氣溫為18 ℃,年平均無霜期265 d,年平均降水量1900 mm。
1.2 試驗時間及材料
試驗于2013-2014年冬季和夏季進行。試驗所用插穗為當年生的半木質化枝條,采自多年生的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浙江紅山茶植株。扦插具體時間,以早晨或傍晚隨采、隨剪、隨插為好。因為早晚枝條內含水分較多,溫度適宜,空氣濕度較高,光照較弱,插后較易成活。為避免嫩枝插穗底部受菌類感染影響生根,扦插前3~4 d用50%多菌靈600倍液對基質進行滅菌消毒。插穗的長度一般10~12 cm,插穗的下切口應位于葉或腋芽之下,有助于生根,每根插穗只保留最上端1/2片葉子,以減少蒸騰作用。所用生長激素為ABT6號生根粉。扦插要保持床面無枯枝爛葉,防止霉爛物侵染基質。
1.3 扦插場地
全光噴霧設備選用葉濕自控儀及配套裝置,可直接安裝在長形苗床上。葉濕自控儀可根據插床上的蒸發(fā)量,通過設置噴霧時間來保持插床的濕度,以保證插穗適宜的水分條件。
為避免扦插基質對于扦插效果的影響,全光照噴霧和全封閉育苗均采用椰糠+蛭石+珍珠巖2∶1∶1的基質裝入穴盆以供扦插。
1.4 試驗設計
不同扦插季節(jié)設2個季節(jié),夏季和冬季。夏季于7月20日開始,冬季于11月20日開始。全光噴霧育苗技術作為新型的育苗技術,相比于傳統(tǒng)扦插育苗技術而言,在育苗技術上有著扦插育苗技術所沒有的特有優(yōu)勢。這一新型育苗技術使得植物生理需求得以全面滿足的同時,也使生產效率得以顯著提高。運用全光噴霧育苗技術不僅能保持插穗葉面水分,減少蒸騰,更能避免萎蔫和細胞膨壓,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光環(huán)境下也能照樣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長所需的養(yǎng)分,促進根系的分化與生長,加速幼苗成長,縮短育苗周期,同時運用全光噴霧育苗技術可以顯著提高扦插生根率低的植物。所以,此次采用不同設施扦插試驗采用全光噴霧裝置與全封閉育苗對對比試驗。全光噴霧裝置位于永嘉原野園林溫室內,因為是夏季試驗,噴水時間設為每次20 min,夜間無風時亦可停噴。陰天要延長噴霧間隔時間,雨天停止噴霧,保證插床相對濕度在90%以上。全封閉育苗在永嘉原野園林大棚中,扦插后澆水,用塑料薄膜作拱架覆蓋,并用遮陰網遮陽。每季節(jié)每個處理100根插穗,重復3次。扦插前將插穗基部放在溶有植物生長激素的溶劑中,浸蘸約20 s后,立即插入插床基質中。
插條按株行距5 cm×5 cm扦插在插床上,入土深度約為插條的2/3,插條直立。扦插好后澆水,用塑料薄膜作拱架覆蓋,并用遮陰網遮陽。插穗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容易感染細菌而腐爛,影響扦插成活,因此在扦插生根過程中要經常進行預防性滅菌。一般在扦插結束當天傍晚即用50%多菌靈500倍液進行床面噴灑滅菌,噴藥須在傍晚進行。
90 d后試驗結束,檢查成活率。次年起苗統(tǒng)計不定根數量與長度,新梢長度及著葉片數。整理數據輸入EXCEL,用SPS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扦插產生愈傷及生根時間的影響
扦插后45 d后每5 d隨機抽取5株浙江紅山茶對其根部進行觀察并記錄。其扦插產生愈傷及生根的時間見表2-1。
表2-1 不同條件下扦插產生愈傷及生根的時間
45d 50d 55d 60d 65d 70d 75d
全光噴霧 夏季 * * * **
冬季 / * **
大棚 夏季 / * **
冬季 / * **
注:*表示出現愈傷組織;**表示出現不定根
由表2-1可以看出,扦插45 d后,發(fā)現全光噴霧條件下,夏季時期的插穗開始產生了少量的愈傷。50 d 后,其它處理中插穗都產生了愈傷。70 d 后,全光噴霧條件下,夏季和冬季時期的插穗出現了不定根,不定根長 0.2 cm 左右。75 d后,所有處理下的插穗均出現了不定根。90 d后,各處理中插穗發(fā)出較多的不定根,生長加速,發(fā)出新梢,長出新葉。
2.2 對扦插生根數及根長的影響
90 d 后統(tǒng)計生根插穗的平均不定根數目,將數據匯總輸入EXCEL,結果如圖2-1所示。
圖2-1 不同條件下不同季節(jié)扦插生根數
從圖2-1中可以看出,全光噴霧條件下,插穗生根數多于大棚條件。其中,夏季時期插穗平均根數最多,超過10條。除夏季全光噴霧條件下,其他處理下,平均根數約為8條。
大棚條件下,不同季節(jié)對浙江紅山茶扦插效果差異不大,生根數均為8條左右。這與生根率的結果一致。對比全光噴霧和大棚條件下各基質處理插穗的最長根長,夏季最長根長可達到15 cm,平均最長根長也可達到7.64 cm。對比最短根長,結果與最長根長的結果有差異。最短根長差異不是很顯著。
綜上所述,夏季利用全光照噴霧進行扦插成活率高,生根快,可以有效地進行季節(jié)性生產。
3 討論
扦插生根作為傳統(tǒng)的育苗方式,插穗生根速度上易遭受外在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植物繁殖較大的進展就是用彌霧法使帶葉枝條生根技術的發(fā)展。這種噴水法使葉上保持一層水膜,它不僅使葉周圍相對濕度較高,而且使空氣及葉的溫度降低,這些都是降低蒸騰作用的因素。全光噴霧條件下,很適合帶葉插條的生根。蒸騰作用減少到很低水平,而光照強度可能較高,可以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整個插條的溫度相對較低,從而降低了呼吸率。在密閉的繁殖床內,溫度升高,需要通風和遮陰,否則插條會灼傷。在這種高溫下,蒸騰作用加快,遮陰后的低光強度減弱了光合作用,而高溫增加了整個插條的呼吸作用。因此,它們利用貯藏養(yǎng)分比制造養(yǎng)分快,這會很快導致插條死亡。在全光噴霧條件下,不容易使致病有機物發(fā)展,因為霉菌孢子在水中不能發(fā)芽。
參考文獻
[1]林協(xié).紅山茶浙江[J].技術與市場,2005,(5):46-47.
[2]劉江華.金鏈花和紅花山楂擴繁技術和關鍵栽培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
[3]李振洲,馬盈慧,黃雪峰等.紫葉稠李全光噴霧嫩枝扦插繁殖技術[J].北方園藝,2010,(8):78-79.
[4]廖健明,江澤鵬,曾雯珺.日本紅山茶全光照扦插試驗[J].廣西林業(yè)科學,2010,39(3):157-15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