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中央紀委率先發出通知,部署開展紀檢監察機關自建培訓中心摸底自查。通知要求重點自查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后,利用培訓中心公款大吃大喝、休閑娛樂、超標準接待等奢侈浪費行為。
點評:培訓中心的主要設施應當是教室、圖書閱覽室和教工學員宿舍等。而據媒體報道,實際有些培訓中心,雖沒掛星,卻有星級酒店標準的高級套房,有的還有國際標準的游泳館、進口的保齡球房,更有甚者,桑拿、美容、歌舞廳等娛樂設施也一應俱全。
培訓中心存在的各類問題由來已久,培訓中心自查和對培訓中心的全面檢查包括審計監督,之前也有過此類部署,但有關問題仍屢禁不絕甚至愈演愈烈,說明培訓中心的生成機制應當受到嚴肅拷問,培訓中心長期存在的弊端,應當引起深刻反思。不難想象,開展培訓中心自查和加大對培訓中心審計監督,更多只能取得一時一地的成效,只能解決局部性、階段性的問題,等到“風頭”過后,一些培訓中心可能很快會重張旗鼓,繼續為某些權勢部門和人員提供奢靡浪費或腐敗交易平臺。
按照中紀委要求,對培訓中心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應制定整改措施立行立改,完善制度建立長效機制。要建立真正管用的長效機制,須從培訓中心的生成機制入手,在制度建設和體制改革層面上多下工夫。目前各單位所屬培訓中心,大多是部分撥款或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按照中央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這些培訓中心作為經營性單位,絕大多數都要轉制成為企業。這將是改革培訓中心監管模式的最有利契機。
另外,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將逐步與培訓中心脫鉤,有關培訓服務將通過公開招標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引入公開公平的市場競爭,那些轉成企業的培訓中心,將不能再靠做“政府生意”賺大錢,而必須到市場上去求生存。只有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逐步“取消”自己的培訓中心,培訓中心的弊端痼疾,方可得到有效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