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禮ZHANG Li
(河北省冶金礦山管理辦公室,石家莊 050000)
(Hebei Metallurgical Mining Management Office,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冶金礦山行業稅費構成主要由資源稅、增值稅、土地使用稅、資源補償費和其他行政事業性收費組成。根據深入河北省基層、企業調查研究了解到,目前礦價較歷史峰值下降了183%左右,企業掙扎在盈虧邊緣,冶金礦山行業稅費總體偏高,占生產經營成本的比例準居高不下,對冶金礦山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特別對民營中小鐵礦來講,更是一個沉重的包袱。
以河北省為例,冶金礦山稅費構成情況為:資源稅約10 元/噸,占鐵精粉成本2-8%,增值稅17%,土地使用稅約2%,資源補償費根據礦山企業回采率的不同而變化,一般不超過3%。此外,加上其他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各種稅費約占冶金礦山企業生產成本的30-35%。其中資源稅和增值稅這兩項占所有稅費的比重為60%,對冶金礦山企業的影響比較大。沉重稅費包袱已經制約了河北省冶金礦山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2.1 企業掙扎在成本線 冶金礦山企業一般都處于偏遠山區,受下游需求不振的影響,鐵礦市場需求不旺,企業受到重挫,由于受2008年奧運會至今需求逐年下降、國際鐵礦石產量擴大和進口鐵礦石價格持續走低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國內鐵礦市場產品價格持續波動下滑,特別是在增值稅增收比例從13%上調到17%后,正值鐵礦產品價格處于快速下降通道中,國家稅費調節的時機相對滯后,而冶金礦山企業作為一些產礦市縣的納稅大戶,負擔較大,部分企業甚至虧損嚴重,欠稅、欠薪現象就很難避免發生,鐵礦行業出現大面積停產。部分國有礦山企業包袱較大,其費用基本占到礦山費用支出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遠離城市,第三產業發展難度大,職工安置難度大,當地政府社會穩定壓力巨大,閉坑礦山又沒有轉產資金,十分困難。
2.2 礦山生存條件惡化 礦山負擔大直接導致了安全生產和技術改造投入嚴重不足,后續生產能力跟不上。隨著成本的自然遞增,銷售價格萎靡不振,礦山為了暫時能夠維持生計,靠少提折舊費、少提維簡費和多采少剝、硬拼設備來維持企業的經營,陷入生產經營的困境。為降低成本、減少虧損,犧牲資源換取經濟效益的現象頻繁發生,不僅中、小型礦山企業如此,大型礦業企業也不在少數,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帶來不利影響。
2.3 燃油稅致使負擔加重 開征燃油稅對我國礦山企業影響較大,由于礦山企業布局分散、開采方法及技術水平不同,耗油指標及管理水平不一。在每年消耗的大量燃油中,以柴油作為動力的大型機械設備較多,并且90%以上的消耗,主要用于非占用道路車輛、礦山搬運動力設備和生產輔助設備上,實施燃油稅辦法后,給礦山企業增加了負擔,提高了企業生產成本。以柴油消耗占總成本比例為例:鐵礦及冶金輔料的礦山企業柴油消耗約占總成本的9-15%,其中獨立礦山企業成本要偏高2-3%。當前礦業受國內外市場影響,礦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在國家大力度實施節能減排和加強安全環保投入的情況下,冶金礦山企業正在微利運營,部分礦山企業甚至出現嚴重虧損,已經難以為繼。
2.4 資源稅費征收標準僵硬 關于資源稅問題。在1993年12月國家頒布的《資源稅暫行條例》及《資源稅暫行條例實施明細》中,對鐵礦是按礦產品銷售量征稅。之后,在資源價格波動大的情況下,對單位稅額標準進行過減征和調高,但均未對1993年底頒布的資源稅進行大的調整。關于資源補償費問題。國家執行2%的征收比例,普遍征收原則對利用劣等資源十分不利,如果不分資源貧富,不劃分等級,長期實施同等比例上交的政策,就會使大量的低品位礦、超貧礦生產企業陷入困境。關于采礦權價款問題。近幾年來,多地國土部門出臺了許多收取采礦權價款的辦法與標準。據了解,從2014年起,國家審計部門在多地審計,對于采礦價款一項,由分期變成了一次付清,在市場形勢不好、需求低迷、鐵礦價格回歸理性的過程中,成為了企業生產的最大障礙。征收資源稅費與資源特性脫節,其結果導致各地資源企業的稅費負擔高低不同,無法形成一個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
基于上述研究,不難得出,冶金礦山行業的稅費改革勢在必行,只有稅費合理、體現公平、區別對待才能使冶金礦山企業特別是中小礦山擺脫生存困境,獲得較有利的發展空間,促進冶金礦山行業和鋼鐵工業的健康發展。
3.1 改革資源稅征收標準 目前,金屬礦山資源稅實行從量計征,依據礦石產量按噸征收,以鐵礦石為例,產出鐵礦石的品位差距很大(含鐵6%-45%不等),本身礦石價格差距就很大,而市場價格變動幅度也很大,不管品位高低和價格高低,一律實行按量計征,在資源稅征收環節沒有體現出公平原則。建議:一是資源稅征收改為從價計征,市場價格體現了礦石的質量優劣和供求關系,從價計征并確定適當的征收稅率,既體現了社會公平,又維護了市場穩定。二是結合鐵礦石品位實行差別稅率,對易開采、品位高的礦產資源,設定最低品位(如TFe15%),每5%品位劃分一個等級,實行級別稅率,品位高稅率高,品位低稅率低;對品位較低、開采條件較差,處于臨界品位以下超貧礦,結合鐵礦產品市場價格實施動態征收,高于900 元/噸時按現行稅收政策征收;低于900 元/噸時實施稅收減免政策,700-900 元/噸時,按現行稅率的50%征收;低于700元/噸時,免征資源稅。
3.2 適度調整增值稅征收比例 增值稅是對企業影響較大的稅種,礦山企業可用于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少,實際增值稅負擔比一般加工業高5-8%。我國礦山企業資源條件復雜,礦石品質較差,開采深度較大,生產成本較高,與進口礦相比,市場競爭力較弱,在鐵礦市場價格連創新低的形勢下,國產礦山企業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可持續發展更無從談起,企業的安全環保投入也難以保障,面臨較大的安全、環境和社會風險。建議盡快改革增值稅征收辦法,實施動態增值稅率,在鐵礦產品市場價格低于700 元/噸時,將礦山增值稅稅率恢復到原來的13%。
3.3 完善礦山企業燃油稅政策 礦山企業生產運輸大多為機動車運輸,礦區道路多數是企業自己出資修建的,礦石運輸車輛主要在礦區內部運行,一般不會開到礦外,對公共道路不會造成影響和破壞。在2009年國家開征燃油稅前,礦山企業的礦石運輸車輛是不繳養路費的,而自2009年國家開征燃油稅以來,將養路費加到燃油價格里面,增加了大塊運營成本,不僅加大了礦山企業的負擔,也造成了不公平、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在倡導社會公平的今天,完善燃油稅征收體制刻不容緩。建議:一是實行礦山企業免征燃油稅政策。在礦山企業購買燃油時,直接扣除企業場內運輸車輛燃油稅費;二是實行返還政策。由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核定礦山企業的礦用燃油量,報同級財政進行核準,由燃油稅征收部門負責返還給用油企業;三是實行補貼政策。由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對企業礦用燃油用量進行核定,報同級財政進行核準發放補貼。把由于明顯有失公允所對冶金礦山企業造成的成本增高降低到最低限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1]王明宇.對我國冶金礦山三大稅費的幾點質疑[J].冶金經濟與管理,2010(03).
[2]劉羽羿.我國礦業稅費現狀及其改善措施[J].礦業研究與開發,2003(05).
[3]陳甲斌.我國礦山企業稅收問題分析及政策建議[J].礦業工程,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