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海宏GONG Hai-hong
(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牡丹江157011)
隨著通信網和互聯網日益融合,移動通信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圖書館的服務之中,蘇州圖書館、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等都推出了移動圖書館的服務。自2013年12月4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正式發放了第四代移動通信業務牌照,標志著中國電信產業正式進入了4G時代。隨著4G時代的到來,給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方面帶來了不同的體驗,同時也使移動圖書館在功能和服務方面發生很多新變化。
1.1 4G的定義及優勢 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的英文縮寫。4G的到來,不只是從“3”到“4”的簡單進階,與3G相比4G不僅能順暢的處理聲音、圖像數據,還可以處理真實的動態圖象,讓每個人都能夠快速地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據悉,預計到2014年年底,4G網絡將覆蓋超過340個城市。2014年1月,京津城際高鐵作為全國首條實現移動4G網絡全覆蓋的鐵路,實現了300公里時速高鐵場景下的數據業務高速下載。
4G的有時通常是與3G作比較的,主要表現在:通信速度更快、網絡頻譜更寬、通信更加靈活、智能性能更高、兼容性能更平滑、實現更高質量的多媒體通信、通信費用更加便宜。
1.2 4G技術生活中的應用及展望 4G手機已經帶我們走進一個“指尖上的世界”,像銀行、影院、超市和人的生活密切關聯的地方,無需出門,只要拿出4G手機,動動指尖就OK了。現今,銀行卡、公交卡、會員卡等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走進4G時代,或許可以使這些卡統統消失,人類將迎來“無卡”時代。甚至可以和家里的電器互聯,在下班路上就打開微波爐、空調,進門就有可口的飯菜、舒適的環境溫度。如果有一天,智能機器人推出,4G手機將可以操控機器人。[1]
圖書館是教學服務核心基地,充分運用自身信息資源優勢結合4G網絡技術,為廣大師生提供數字化、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和教育支持,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加速發展背景下圖書館的必然選擇。[2]
2.1 豐富圖書館服務內容 3G技術下,移動圖書館服務多以短信互動、網絡搜索、文字瀏覽為主;在4G環境下由于網絡頻譜的增寬、數據傳輸速度的提高、服務資費明顯降低,廣大讀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享受到圖書館提供的有聲圖書、視頻和其他多媒體形式的服務。每個讀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等在移動圖書館中開發自己的個性化服務。4G時代,用戶可以更多地與圖書館之間進行互動、從不同的方面去學習和欣賞。[3]
2.2 提高圖書館數據傳輸速度 3G技術下,資源下載不僅緩慢,還時常會出現卡機現象,不僅影響閱讀質量,還會影響讀者的心情,會導致用戶對移動圖書館失去興趣。2013年5月30日,有人在湖北省武漢市做了一個4G手機上網速度的實驗:一集250M的《甄嬛傳》下載只需一分鐘;瀏覽網頁方面,從主頁切換到二級頁面,只需輕輕一點,就立刻可以實現跳轉,無需等候。4G的傳輸速度使得資源下載的速度更快捷,會提高移動圖書館資源對用戶的吸引力,讓用戶樂于使用移動圖書館的資源。
2.3 有利于擴大圖書館擴大傳播范圍 圖書館是教育的終身課堂,講座、座談會、書畫作品展覽都是圖書館服務的重點。4G技術下,移動圖書館可以傳輸高質量的視頻圖像,圖書館就可以將自己舉辦的精彩講座、座談會、書畫作品展覽進行實況轉播給用戶,使得應為各種原因無法到達現場的和更大范圍的讀者可以利用移動終端同步收看,使得時間、空間不再成為信息傳播的障礙。例如:黑龍江省圖書館的“龍江講壇”;寧波市圖書館的“天一講壇”等知名講座品牌的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4]
3.1 移動圖書館發展現狀 隨著4G時代的到來,尤其是智能手機和智能終端的快速普及,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手機、PDA、平板電腦等便攜應動工具進行交流。截止到2013年9月4日,39所“985”院校中有32所圖書館開通了移動圖書館服務、陜西省圖書館在館內開通了無線局域網、湖南省圖書館在館內開通了4G網絡,為早日開通移動圖書館服務作準備。[5]
3.2 4G技術在移動圖書館中的應用及展望
3.2.1 基于微信平臺的即時交流 微信是一款通過網絡發送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聊天的軟件。據悉截止到2014年1月微信有近7億用戶數,微信公眾平臺的推出大大提高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圖書館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與讀者在文字、圖片、語音、視頻上的全方位的即時交流,相對手機短信、QQ、手機圖書館等更加節省用戶資費。[6]
3.2.2 基于物聯網的位置導航 面對一座巨大書庫想找到自己需要的圖書對于非專業的人來說猶如大海撈針。借助WIFI和RFID技術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位置導航服務,使得“尋書”更為方便。通過手機中的感知系統,就會像開車時使用的GPS定位系統一樣如影隨形的為讀者提供導航服務。當讀者走到圖書附近還可以接收到該圖書館相關信息、相關圖書的資料。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就推出了這種手機服務,命名為“感知校園的智能圖書館系統”。
3.2.3 基于手機客戶端的個性化服務 讀者可以利用各種便攜工具隨時登陸“我的圖書館”根據自己的專業需求查詢、預約、閱讀、收聽、觀看相關資料;還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等要求圖書館定期給予推薦;或是通過“排行榜”、“新進信息”、“還會喜歡”等來接受服務:還可以根據“也看過”、“評論過”等與有相同愛好、需要的讀者進行交流和互動。使得局限于面對面的“茶話會”、“英語角”可以成為不受地域限制的“文化沙龍”。
與單一文字相比,匯集文字、圖片、聲音、影視資料更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更能夠吸引廣大讀者的注意力。4G技術利用其優勢可以傳播更為清晰的圖片資料、更為逼真的的音效資料、更為流暢的視頻資料;還可以加速讀者與圖書館、讀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及時溝通。充分利用4G這些優勢加強圖書館對讀者的吸引力,使讀者更能廣泛的使用圖書館的資源,接受圖書館的服務。做為圖書館工作人員,我們應將4G技術充分融入到圖書館的業務中,開發出更多便利于讀者的服務,使每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步入知識的殿堂,享受到圖書館的資源。
[1]阮華君.高智能4G時代[J].中華活頁文選(七年級),2013(12).
[2]封文麗.淺談4G背景下高職院校圖書館中的信息化建設[J].管理觀察,2013(34).
[3]喬海濱,韓向瀧.4G技術與圖書館[J].新世紀圖書館,2013(3).
[4]顧雪林.國家圖書館加大創新服務力度[N].中國教育報,2011-02-10.
[5]過仕明,梁欣.國內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1).
[6]黃浩波,何衛華,葉青.微信及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J].圖書館學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