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杜園
【摘 要】銀行信貸業務中道德風險成為主要經營風險之一,防范信貸業務道德風險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分析了信貸業務中各個環節客戶經理道德風險的具體表現形式,并提出相關的風險防范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指擁有信息優勢的客戶經理為了謀取私利,違背基本職業要求和道德準則,未能使貸款業務最優化,甚至給銀行帶來損失和風險的行為。客戶經理直接從事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和貸后檢查工作,由于其獲取的微觀信息量最豐富, 當管理層的監督不到位,信息不對稱時, 成為商業銀行內部道德風險發生頻率最高的層次。客戶經理的道德風險行為在實際工作中主要體現在“三查”工作不盡職,即貸前調查不深入,貸中審查不嚴格,貸后檢查流于形式,重貸輕管、重放輕收。根據央行的一份檢查報告,在兩湖兩廣分行中因信貸“三查”不落實而發放的貸款中不良貸款占24.7%,剝離的不良資產中80%與“三查”未落實有關。
一、信貸過程中客戶經理的道德風險表現形式
通過總結一些銀行小額貸款、企業貸款的案例,客戶經理道德風險的表現形式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貸前環節:偽造部分貸款資料
相對于信用貸款,以抵押擔保為主的小企業授信業務,完全虛構貸款主體、偽造房地產產權資料難度較大,但從已發生的案件來看,存在客戶經理偽造或協助客戶偽造部分貸款資料,如銀行對賬單、購銷合同、財務報表、土地合同等經營性資料,虛假提高客戶償債能力,使不符合銀行客戶準入條件的客戶,納入到銀行客戶范圍,或者虛假提高客戶信用評級,獲得超額授信。
2.支用環節:偽造貸款支用材料
對于小企業授信業務,客戶經理在支用環節進行違規操作的可能性較大:一是偽造支用單、購銷合同等貸款支用材料,利用進入貸款系統的便利,變更放款賬戶及賬號,從而竊取客戶額度項下的未支用貸款額度等;二是與客戶串通,挪用部分或全部貸款資金,形成集中用款。
3.支付環節
在支付環節,存在通過受托支付挪用貸款資金的道德風險。具體表現是客戶經理偽造借款企業與支付對象之間的交易材料,偽造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購銷合同等,對基本的簽字、憑證等貸款發放要件審查不嚴,違規放款。
4.貸后環節
在現行的激勵制度下,小企業客戶經理一味地追求拓展業務,將貸款的發放完成視為貸款流程的終結,而忽視對貸款的監督和收回。在正常貸款成為不良貸款之后,同一個客戶經理采取以貸收息、轉貸等手段保持貸款的“正?!毙螒B,以免自己負責的貸款的不良率上升而影響考核工資或獎金。
二、防范客戶經理道德風險的建議
銀行信貸業務中道德風險成為主要經營風險之一,防范信貸業務道德風險已成為當務之急。為此,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制約信貸業務道德風險的發生。
1.完善銀行內控機制
貸款程序透明、公開,相互制約,自上而下嚴格執行制度,對逆程序貸款、關系人貸款、壘大戶貸款、自批自貸等現象形成強有力的約束力,從而保證道德風險無法滋生。同時加強內部監督,基層支行應建立嚴格的審批主任、客戶經理及會計相互制約機制??蛻艚浝韺弻B?,杜絕業務人員工號混用等現象,使崗位制衡、監督作用真正起效。
2.調整貸款審批流程,降低信息不對稱
在日常貸款管理中,改變目前一個貸款長期由一個客戶經理管理的局面,雙人管理定期輪換的管理方式。在 A 客戶經理發放貸款之由 A、B 兩個客戶經理同時進行管理,A 只負責將到期貸款償還,是否繼續發放由客戶經理 B 進行調查和初步決策。面臨不良貸款時,客戶經理 B 會做出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銀行的選擇。信息兩人共享下兩個人的業績相互獨立,形成有效的博弈,有利于反映貸款的真實狀況。
3.不定期展開信貸業務檢查
貸款前要加強對實際經營財務狀況的真實性調查。除通過到企業進行實地查賬、抽調原始憑證、實地核查庫存商品等手段外,還可以要求企業提供水電費賬單、納稅憑證等材料,以及從行業協會等外部渠道收集的相關信息,全面摸清企業有效資產和真實現金流狀況。同時做好相關的信貸檔案管理工作,以備日后查閱和定責。貸款發放時,要及時對借款人進行電話和實地回訪,進行貸款發放真實性的確認。貸款后要加強授信用途真實性的調查,重點從現金流狀況、與關聯企業資金往來等角度,判斷授信的實際用途以及用途是否符合最初的授信條件,從源頭規避授信道德風險。
4.建立客戶經理合理的晉升渠道,建立穩定的信貸隊伍
銀行應該徹底改變以往貸款放多放少、質量高低一個樣的狀況,根據信貸業務質與量狀況,建立合理的薪酬體制,提高客戶經理的收入水平,間接提高客戶經理發生道德風險的成本,使客戶經理由道德風險無法為、不敢為過渡到不愿為。
參考文獻:
[1]衛功琦.我國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實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9(7)
[2]陳善昂.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探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0(9)
[3]董明明.淺談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J].現代商業,2011(6)
[4]張蘭.商業銀行信貸道德風險防范機制研究[J].企業研究,2012(9)
作者簡介:
李敏(1991—),女,河南濟源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學專業2012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微觀金融與實務;杜園(1989—),女,湖北荊州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學專業2012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微觀金融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