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其偉
【摘 要】加速國際化進程,提升中國商業銀行在全球金融版圖的商業布局是中國商業銀行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選擇。本文旨在從現實基礎出發來探析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發展路徑。借鑒國際銀行業的通行做法,海外并購無疑是中國商業銀行實現國際化經營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路徑
一、問題的提出
始于2004年的中國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為中國商業銀行開啟了近10年的黃金發展期。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商業銀行在世界上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根據美國彭博公司發布的結果可以看出,在2012年,我國工行、建行、農行和中行已占據了全球前十,而工行和建行則位于全球前兩名,成為了世界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商業銀行。然而,就我國商業銀行的境外資產份額來看,則是十分薄弱,其普遍程度還沒有達到5%,因此,利潤貢獻十分小。為了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境外作用于貢獻,需要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本文旨在從現實基礎出發來探析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發展路徑。
二、研究現狀
當前,我國已有許多學者對我國的商業銀行國際發展提出了相關的看法,并進行了許多的研究。在這些研究中,最為突出的是遼寧大學王嬌教授的研究,在進行研究時,她選取了商業銀行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并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著重進行對比和比較,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的現狀和國際商業銀行發展的方式,提出了如何進行中國商業銀行國際化的重要觀點與建議。
三、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發展概況
近年來,中國商業銀行進行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出了許多獨特的特點與表現。就我國當前銀行的海外發展來看,海外的銀行分支機構分布面廣,數量多,達到了586家,形成了全球性的國際融資、投資與結算網絡,因此,可以說,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化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
四、中國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危機
1.全球金融危機后的傳統業務回歸提升了中國商業銀行的比較優勢
金融危機后,金融監管不斷強化,發達國家銀行業所擅長的高杠桿、高交易收入的盈利模式受到更多的限制,相反,傳統銀行業務模式逐漸得到回歸。中國商業銀行在金融工程創新方面一直比較謹慎,而且始終堅持分業經營,而在傳統業務方面經驗豐富,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國際金融環境的變化,也為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契機與機遇。
2.國際銀行業監管規則的發展促進了我國銀行業的海外發展
新《巴塞爾協議》對商業銀行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針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來進行,對銀行的監管也進一步提高。因此,發達國家在面臨這樣的情況下,對商業銀行做出了一系列的調整,這些調整都為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措施。
3.金融危機后各國對金融資本的需求為中國商業銀行的海外滲入創造了契機
金融危機后,各國對外資準入政策變化不大,進而導致準入的門檻有所降低,這給中國商業銀行向西方國家市場滲入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五、中國商業銀行如何實現國際化的發展
中國商業銀行在進行國際化發展時,采用的往往是傳統的建立分支機構的方式。通過傳統的建立分支機構的方式,中國商業銀行可以在短期內迅速地實現國際化,并防止國際市場通過市場限制等規制措施阻止中國商業銀行進入市場,并在短期內迅速地集中大量的資金,進行進一步的發展。
然而,海外并購這條路徑依然存在著諸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為有效規避此類風險,中國商業銀行在國際化過程中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做好發展之前的準備工作,明確計劃
中國商業銀行應制定明確的戰略和計劃。首先應確定并購對象的地區和類別,增加投資的多元化,并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做出適應性的調整。其次,對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進行關注,對于進行并購,需要制定最低限制以及相機規劃,在進行并購前,必須進行市場調研以及風險評估,在綜合衡量的基礎上進行。
2.基于戰略基礎之上來建立專業化的操作流程
并購戰略應以整體國際化發展目標為核心來展開,與此同時,設置相應的董事會批準程序及并購效果評估及問責機制。
3.抓住發展的機遇與時機點,把握發展關鍵
國際化發展必須把握住機遇與時機,準確制定計劃。選擇時機和目標上,不能簡單的執行逢低買入原則,而應該關注全方位的因素。即使在新興的商業銀行市場上發生了相關的危機,就國內來看,仍然有可觀的發展動力和市場。
4.進行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建立健全風險控制制度
進行商業銀行國際化,是一項具有重大風險的過程,因此,必須建立健全風險控制制度。商業銀行面對的最為重要的就是匯率風險,為了更好地對其進行規避,需要利用相關的金融工具來進行。其次是資金鏈風險。為了防止資金鏈風險的產生,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制定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對于資金的流轉和運行進行實時和詳細的控制,防止出現資金鏈的斷節。
5.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和整合
中國商業銀行應當迅速建立具備國際化經營視野和適應國際運營的人才隊伍。中國商業銀行應該建立自己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培養眾多國際化金融人才。此外,他們當中部分人員進入集團的董事會和經理層,參與并購決策,提高了整個流程的統一性。
參考文獻:
[1]保羅·德·格勞威,汪洋譯.貨幣聯盟經濟學.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年版
[2]保羅·克魯格曼,茅瑞斯·奧伯斯法爾德.國際經濟學(第四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何帆.危機之后的亞洲貨幣合作.國際經濟評論,2002年第1.2期
[4]秦宛順,靳云匯等.中國經濟周期與國際經濟周期相關性分析
[5]楊勝剛,黃文青.全球貨幣制度的歷史變遷與亞洲區域貨幣整合前景.中國經濟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