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從旭
摘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果蔬、肉、蛋等食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從產地到消費地,需要始終處于低溫環境,才能保證食品的新鮮度。文章分析了冷鏈物流概念和特點、發展冷鏈物流的必要性、冷鏈物流的條件、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發展冷鏈物流的對策。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t has higher demand for the quality of food, such as fruit and vegetable, meat and eggs. To ensure the freshness of food, it needs to be in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from production site to consumer sit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ping cold chain logistics, the condi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and the problems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being faced,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cold chain logistics.
關鍵詞: 冷鏈物流;發展;對策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0-0030-03
0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果蔬、肉、蛋等食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從產地到消費地,需要始終處于低溫環境,才能保證食品的新鮮度。相應地,冷鏈物流的研究與應用也隨之展開。冷鏈物流是優化農業產業化開發要素配置的重要動力,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途徑。如何促進企業在冷鏈物流產業上發揮自身優勢,確定自身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冷鏈物流概念和特點
冷鏈(cold chain)是指易腐生鮮食品從采集原料(采摘、捕撈、收購等)、生產、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直到最終消費前的各個環節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根據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18354-2006),冷鏈是指根據物品特性,為保持其品質而采用的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低溫狀態的物流網絡。冷鏈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指的是: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制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根據儲存溫度的不同,可將冷鏈物流產品分為三種:冷凍產品(溫度要求在零下10℃以下),如冰棒、速凍餃子等;冷藏產品(溫度要求在2-8℃),如鮮奶、果凍等;恒溫產品(溫度要求在10-15℃),如巧克力、糖果等需要恒溫保存的產品。
冷鏈物流流程圖見圖1。
冷鏈物流的特點主要有:①具有物流的7個功能:運輸、儲存、配送、流通加工、包裝、裝卸搬運、物流信息;②對冷藏技術要求嚴格;③初始投資大、技術復雜;④各個節點需要較高的組織協調性;⑤冷鏈物流目前的市場規模較小,但發展潛力巨大。
2 發展冷鏈物流的必要性
2.1 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水平的需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要求對產品尤其是農產品的新鮮度和營養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已經成為保護農產品品質,減少營養流失,保證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2.2 農民增加收入的需要 在我國,農產品產后的流通損失率很高,比如果蔬損失25%左右、肉類損失12%左右、水產品損失15%左右。據統計,僅果蔬類的損失,每年達1000億元以上。另外,農產品的生產是季節性的,而消費是常年的,造成生產和消費不同步的矛盾,為了解決此矛盾,迫切需要對農產品進行長期儲藏,有節奏的推向市場,促進農民增加收入;反之,若不發展冷藏物流,農產品集中上市會造成價格大幅下降,減少農民收入,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2.3 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農產品的出口需要經過長距離運輸和長時間的儲存,而農產品在生產之后容易腐爛變質,迫切需要對農產品進行冷凍倉儲和運輸,發展冷鏈物流。另外,發達國家對農產品的進口標準越來越高,相關質量、技術和綠色壁壘已經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障礙。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在途質量、準確性和及時性,有助于提高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
3 發展冷鏈物流的條件
3.1 道路等基礎設施取得長足發展 在我國,與物流密切相關的道路發展已取得巨大進步,中國公路的總里程、港口吞吐能力、內河通航里程、全社會完成的公路客貨運量、水路貨運量和周轉量等多項指標均居世界第一,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達424萬公里。(資料來源:《中國公路水路交通運輸發展報告》,2013年9月26日交通運輸部發布)。到2013年年底,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0.4萬公里,占世界第一,已超過美國;高鐵總里程達11028公里,占世界一半。據估計,到2015年年底,我國高速公里總里程超過10.8萬公里,高速鐵路總里程達1.8萬公里(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20/07/7949420endprint
_362057487.shtml),見表1。
3.2 農業合作社發展迅速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家庭農場+合作模式”是一種重要的發展農業模式。在我國,該種模式的推進速度非常迅速。在數量上,截止2013年年底,我國農業合作社發展到98萬家,參與農戶7400萬家,占總農戶的四分之一。據估計,到2013年年底,全國種植面積達50畝的種糧大戶超過287萬家,大型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數量超過87萬家,其中龍頭企業數量達12萬家;在形式上,過去該種模式主要以農業種植方式存在,現在已發展到種養、加工和服務等,包括糧油、肉奶蛋的生產,繼而擴展到旅游休閑農業、農機、植保等多個
領域。
3.3 政府支持 政府對冷鏈物流的支持重要體現在:融資支持、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享受與農業類似的優惠政策、解決冷鏈物流運輸困難、冷鏈物流標準化已開始制定、信息化建設已開始運作等。在融資方面,商務部、國家開發銀行已撥付專門資金用于企業冷庫建設、冷藏車輛的購置等信貸支持,減輕企業前期投入的負擔。支持冷鏈物流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支持其股票上市。在稅收優惠方面,國家已在部分城市試點,對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享受部分或全部農業類產品的稅收優惠,給予水電方面的價格優惠。在運輸方面,部分城市已開始試點,對農產品物流運輸車輛執行綠色通道,降低或免除高速公路的過路過橋費。在標準化建設方面,到目前為止,上海市已公布了冷鏈物流的地方標準,國家已開始制定國標,不久的將來即將實施國家標準,這些標準的實施,可保證冷鏈物流行業規范運行。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在實施冷鏈物流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斷鏈問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已開始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促進各企業之間信息共享,增強信息的可追溯性,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
4 發展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4.1 冷鏈物流“斷鏈”情況突出 目前,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肉禽類易腐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冷鏈率基本達到100%;而果蔬類產品的冷鏈率已達95%左右。在中國,易腐類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冷鏈率約為30%,而果蔬類冷鏈率約為20%,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我國大部分鮮活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流通過程中,許多重要環節仍處于常溫狀態,冷鏈物流體系經常出現斷鏈情況,很多鮮活農產品就在露天場地裝車,冷藏車的利用率非常低,比如,不少已經建好的冷庫缺少恒溫庫,導致用冷藏車裝卸貨物時,在露天環境下進行。
4.2 冷藏設施設備不足、技術落后 目前,中國企業的冷鏈設施設備嚴重不足,原有設備陳舊,分布不均衡,無法為冷藏產品提供低溫環境。在裝卸方面,目前,在中國,大部分的易腐產品的裝車是在露天而不是在冷庫或保溫環境下操作;在運輸方面,據統計,大約85%左右的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等是用普通卡車運輸,在上面蓋上帆布或塑料布,比較理想的是蓋上棉被;另外,各環節的設施、設備、溫度要求和操作規范等沒有統一的標準,缺少自動溫控設備和自動溫度檢測設備,冷鏈物流技術的使用比較粗放,冷鏈物流信息技術如自動識別技術、GPS設備等使用也近乎缺失。
4.3 標準化建設落后 目前,部分大的企業已經制訂了冷鏈物流標準,部分省市(比如上海)已開始實行地方標準,國家層面上實施的標準很少,只有2個國家標準,分別是《藥品冷鏈物流運作規范》(GB/T28842-2012)和《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GB/T28843-2012),這2個標準是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于2012年年底發布并實施。《水產品冷鏈物流服務規范》國家標準即將實施。
4.4 第三方參與冷鏈物流的程度低 據調查結果顯示,到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所占比例約為27%,而第三方參與冷鏈物流的比例更低。冷鏈物流以自營為主。反映冷鏈物流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第三方參與的程度。第三方參與程度低的重要原因是初期投入較大,比如建設冷庫、購買冷藏車需要資金大,項目的回收期長,回報率低。
4.5 需要大量人才 冷鏈物流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有機整體,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綜合應用。在整個“鏈”中,從產品的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直到銷售給客戶為止,必須無縫鏈接,不能出現斷“鏈”狀況,這就要求員工精通自己的崗位及其相應的專門技能,比如倉儲、運輸、制冷、設備維修等技能,有些崗位需要高素質的綜合性物流管理人才。目前專門針對冷鏈物流的人才培養嚴重滯后,專業冷鏈物流人才嚴重短缺。全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極少涉及到冷鏈物流方面的課程。另外,由于冷鏈物流屬于極強的實操性技術操作,目前高校缺少這方面的師資,不足以培養出操作水平較高的專業冷鏈物流人才。對于冷鏈物流企業而言,由于缺少資金,往往忽視對人才的培訓,從而影響了對客戶服務水平的提高,進而影響到企業效益。同時,部分已投身到冷鏈物流的人才,由于物流行業較差的工作環境和相比其他行業較低的薪資待遇,其流失率也非常高。
5 發展冷鏈物流的對策
5.1 多方參與 冷鏈物流是實現易腐產品價值的活動,該行業涉及面廣,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迫切需要多方參與,參與方主要包括:政府、行業協會、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等。政府方面:應抓緊制訂有利于冷鏈物流發展的優惠政策,撥付專項資金,投資冷鏈物流中加工、倉儲和運輸的薄弱環節,加大冷庫、冷藏車輛等設施設備改造的投資扶持力度,對冷鏈物流行業實行貸款優惠政策,包括低息、貼息、放寬還貸期限、放寬抵押條件、支持外資介入等;行業協會方面:為冷鏈物流上下游企業建立“橋梁”,引導冷鏈物流企業推進物流管理信息化,搭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用;冷鏈物流上下游企業方面:這些企業應聯合起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投資設施設備,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第三方物流企業方面:鼓勵第三方物流企業延伸其服務功能,向冷鏈物流方向發展,建立冷鏈物流中心。
5.2 制訂和完善冷鏈物流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 應盡快制訂與冷鏈物流相關并與國際接軌的冷鏈物流標準,包括整個冷鏈物流各個環節和節點的相關標準,如原料基地生產標準、冷藏標準、加工標準、運輸標準、銷售標準等,以及檢測標準、服務標準、環境標準等。
參考文獻:
[1]毋慶剛.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1(2):24-28.
[2]朱超才.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4):17-18.
[3]何旭.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研究[J].糧食與食品工業,2011(1):46-50.
[4]孫宏嶺,周行.河南省冷鏈物流發展戰略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1):70-83.
[5]張梅.基于冷鏈物流的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創新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1):119-121.endprint
_362057487.shtml),見表1。
3.2 農業合作社發展迅速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家庭農場+合作模式”是一種重要的發展農業模式。在我國,該種模式的推進速度非常迅速。在數量上,截止2013年年底,我國農業合作社發展到98萬家,參與農戶7400萬家,占總農戶的四分之一。據估計,到2013年年底,全國種植面積達50畝的種糧大戶超過287萬家,大型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數量超過87萬家,其中龍頭企業數量達12萬家;在形式上,過去該種模式主要以農業種植方式存在,現在已發展到種養、加工和服務等,包括糧油、肉奶蛋的生產,繼而擴展到旅游休閑農業、農機、植保等多個
領域。
3.3 政府支持 政府對冷鏈物流的支持重要體現在:融資支持、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享受與農業類似的優惠政策、解決冷鏈物流運輸困難、冷鏈物流標準化已開始制定、信息化建設已開始運作等。在融資方面,商務部、國家開發銀行已撥付專門資金用于企業冷庫建設、冷藏車輛的購置等信貸支持,減輕企業前期投入的負擔。支持冷鏈物流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支持其股票上市。在稅收優惠方面,國家已在部分城市試點,對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享受部分或全部農業類產品的稅收優惠,給予水電方面的價格優惠。在運輸方面,部分城市已開始試點,對農產品物流運輸車輛執行綠色通道,降低或免除高速公路的過路過橋費。在標準化建設方面,到目前為止,上海市已公布了冷鏈物流的地方標準,國家已開始制定國標,不久的將來即將實施國家標準,這些標準的實施,可保證冷鏈物流行業規范運行。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在實施冷鏈物流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斷鏈問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已開始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促進各企業之間信息共享,增強信息的可追溯性,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
4 發展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4.1 冷鏈物流“斷鏈”情況突出 目前,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肉禽類易腐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冷鏈率基本達到100%;而果蔬類產品的冷鏈率已達95%左右。在中國,易腐類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冷鏈率約為30%,而果蔬類冷鏈率約為20%,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我國大部分鮮活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流通過程中,許多重要環節仍處于常溫狀態,冷鏈物流體系經常出現斷鏈情況,很多鮮活農產品就在露天場地裝車,冷藏車的利用率非常低,比如,不少已經建好的冷庫缺少恒溫庫,導致用冷藏車裝卸貨物時,在露天環境下進行。
4.2 冷藏設施設備不足、技術落后 目前,中國企業的冷鏈設施設備嚴重不足,原有設備陳舊,分布不均衡,無法為冷藏產品提供低溫環境。在裝卸方面,目前,在中國,大部分的易腐產品的裝車是在露天而不是在冷庫或保溫環境下操作;在運輸方面,據統計,大約85%左右的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等是用普通卡車運輸,在上面蓋上帆布或塑料布,比較理想的是蓋上棉被;另外,各環節的設施、設備、溫度要求和操作規范等沒有統一的標準,缺少自動溫控設備和自動溫度檢測設備,冷鏈物流技術的使用比較粗放,冷鏈物流信息技術如自動識別技術、GPS設備等使用也近乎缺失。
4.3 標準化建設落后 目前,部分大的企業已經制訂了冷鏈物流標準,部分省市(比如上海)已開始實行地方標準,國家層面上實施的標準很少,只有2個國家標準,分別是《藥品冷鏈物流運作規范》(GB/T28842-2012)和《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GB/T28843-2012),這2個標準是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于2012年年底發布并實施。《水產品冷鏈物流服務規范》國家標準即將實施。
4.4 第三方參與冷鏈物流的程度低 據調查結果顯示,到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所占比例約為27%,而第三方參與冷鏈物流的比例更低。冷鏈物流以自營為主。反映冷鏈物流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第三方參與的程度。第三方參與程度低的重要原因是初期投入較大,比如建設冷庫、購買冷藏車需要資金大,項目的回收期長,回報率低。
4.5 需要大量人才 冷鏈物流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有機整體,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綜合應用。在整個“鏈”中,從產品的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直到銷售給客戶為止,必須無縫鏈接,不能出現斷“鏈”狀況,這就要求員工精通自己的崗位及其相應的專門技能,比如倉儲、運輸、制冷、設備維修等技能,有些崗位需要高素質的綜合性物流管理人才。目前專門針對冷鏈物流的人才培養嚴重滯后,專業冷鏈物流人才嚴重短缺。全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極少涉及到冷鏈物流方面的課程。另外,由于冷鏈物流屬于極強的實操性技術操作,目前高校缺少這方面的師資,不足以培養出操作水平較高的專業冷鏈物流人才。對于冷鏈物流企業而言,由于缺少資金,往往忽視對人才的培訓,從而影響了對客戶服務水平的提高,進而影響到企業效益。同時,部分已投身到冷鏈物流的人才,由于物流行業較差的工作環境和相比其他行業較低的薪資待遇,其流失率也非常高。
5 發展冷鏈物流的對策
5.1 多方參與 冷鏈物流是實現易腐產品價值的活動,該行業涉及面廣,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迫切需要多方參與,參與方主要包括:政府、行業協會、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等。政府方面:應抓緊制訂有利于冷鏈物流發展的優惠政策,撥付專項資金,投資冷鏈物流中加工、倉儲和運輸的薄弱環節,加大冷庫、冷藏車輛等設施設備改造的投資扶持力度,對冷鏈物流行業實行貸款優惠政策,包括低息、貼息、放寬還貸期限、放寬抵押條件、支持外資介入等;行業協會方面:為冷鏈物流上下游企業建立“橋梁”,引導冷鏈物流企業推進物流管理信息化,搭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用;冷鏈物流上下游企業方面:這些企業應聯合起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投資設施設備,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第三方物流企業方面:鼓勵第三方物流企業延伸其服務功能,向冷鏈物流方向發展,建立冷鏈物流中心。
5.2 制訂和完善冷鏈物流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 應盡快制訂與冷鏈物流相關并與國際接軌的冷鏈物流標準,包括整個冷鏈物流各個環節和節點的相關標準,如原料基地生產標準、冷藏標準、加工標準、運輸標準、銷售標準等,以及檢測標準、服務標準、環境標準等。
參考文獻:
[1]毋慶剛.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1(2):24-28.
[2]朱超才.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4):17-18.
[3]何旭.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研究[J].糧食與食品工業,2011(1):46-50.
[4]孫宏嶺,周行.河南省冷鏈物流發展戰略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1):70-83.
[5]張梅.基于冷鏈物流的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創新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1):119-121.endprint
_362057487.shtml),見表1。
3.2 農業合作社發展迅速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家庭農場+合作模式”是一種重要的發展農業模式。在我國,該種模式的推進速度非常迅速。在數量上,截止2013年年底,我國農業合作社發展到98萬家,參與農戶7400萬家,占總農戶的四分之一。據估計,到2013年年底,全國種植面積達50畝的種糧大戶超過287萬家,大型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數量超過87萬家,其中龍頭企業數量達12萬家;在形式上,過去該種模式主要以農業種植方式存在,現在已發展到種養、加工和服務等,包括糧油、肉奶蛋的生產,繼而擴展到旅游休閑農業、農機、植保等多個
領域。
3.3 政府支持 政府對冷鏈物流的支持重要體現在:融資支持、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享受與農業類似的優惠政策、解決冷鏈物流運輸困難、冷鏈物流標準化已開始制定、信息化建設已開始運作等。在融資方面,商務部、國家開發銀行已撥付專門資金用于企業冷庫建設、冷藏車輛的購置等信貸支持,減輕企業前期投入的負擔。支持冷鏈物流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支持其股票上市。在稅收優惠方面,國家已在部分城市試點,對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享受部分或全部農業類產品的稅收優惠,給予水電方面的價格優惠。在運輸方面,部分城市已開始試點,對農產品物流運輸車輛執行綠色通道,降低或免除高速公路的過路過橋費。在標準化建設方面,到目前為止,上海市已公布了冷鏈物流的地方標準,國家已開始制定國標,不久的將來即將實施國家標準,這些標準的實施,可保證冷鏈物流行業規范運行。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在實施冷鏈物流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斷鏈問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已開始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促進各企業之間信息共享,增強信息的可追溯性,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
4 發展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4.1 冷鏈物流“斷鏈”情況突出 目前,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肉禽類易腐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冷鏈率基本達到100%;而果蔬類產品的冷鏈率已達95%左右。在中國,易腐類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冷鏈率約為30%,而果蔬類冷鏈率約為20%,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我國大部分鮮活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流通過程中,許多重要環節仍處于常溫狀態,冷鏈物流體系經常出現斷鏈情況,很多鮮活農產品就在露天場地裝車,冷藏車的利用率非常低,比如,不少已經建好的冷庫缺少恒溫庫,導致用冷藏車裝卸貨物時,在露天環境下進行。
4.2 冷藏設施設備不足、技術落后 目前,中國企業的冷鏈設施設備嚴重不足,原有設備陳舊,分布不均衡,無法為冷藏產品提供低溫環境。在裝卸方面,目前,在中國,大部分的易腐產品的裝車是在露天而不是在冷庫或保溫環境下操作;在運輸方面,據統計,大約85%左右的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等是用普通卡車運輸,在上面蓋上帆布或塑料布,比較理想的是蓋上棉被;另外,各環節的設施、設備、溫度要求和操作規范等沒有統一的標準,缺少自動溫控設備和自動溫度檢測設備,冷鏈物流技術的使用比較粗放,冷鏈物流信息技術如自動識別技術、GPS設備等使用也近乎缺失。
4.3 標準化建設落后 目前,部分大的企業已經制訂了冷鏈物流標準,部分省市(比如上海)已開始實行地方標準,國家層面上實施的標準很少,只有2個國家標準,分別是《藥品冷鏈物流運作規范》(GB/T28842-2012)和《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GB/T28843-2012),這2個標準是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于2012年年底發布并實施。《水產品冷鏈物流服務規范》國家標準即將實施。
4.4 第三方參與冷鏈物流的程度低 據調查結果顯示,到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所占比例約為27%,而第三方參與冷鏈物流的比例更低。冷鏈物流以自營為主。反映冷鏈物流發展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第三方參與的程度。第三方參與程度低的重要原因是初期投入較大,比如建設冷庫、購買冷藏車需要資金大,項目的回收期長,回報率低。
4.5 需要大量人才 冷鏈物流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有機整體,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綜合應用。在整個“鏈”中,從產品的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直到銷售給客戶為止,必須無縫鏈接,不能出現斷“鏈”狀況,這就要求員工精通自己的崗位及其相應的專門技能,比如倉儲、運輸、制冷、設備維修等技能,有些崗位需要高素質的綜合性物流管理人才。目前專門針對冷鏈物流的人才培養嚴重滯后,專業冷鏈物流人才嚴重短缺。全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極少涉及到冷鏈物流方面的課程。另外,由于冷鏈物流屬于極強的實操性技術操作,目前高校缺少這方面的師資,不足以培養出操作水平較高的專業冷鏈物流人才。對于冷鏈物流企業而言,由于缺少資金,往往忽視對人才的培訓,從而影響了對客戶服務水平的提高,進而影響到企業效益。同時,部分已投身到冷鏈物流的人才,由于物流行業較差的工作環境和相比其他行業較低的薪資待遇,其流失率也非常高。
5 發展冷鏈物流的對策
5.1 多方參與 冷鏈物流是實現易腐產品價值的活動,該行業涉及面廣,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迫切需要多方參與,參與方主要包括:政府、行業協會、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等。政府方面:應抓緊制訂有利于冷鏈物流發展的優惠政策,撥付專項資金,投資冷鏈物流中加工、倉儲和運輸的薄弱環節,加大冷庫、冷藏車輛等設施設備改造的投資扶持力度,對冷鏈物流行業實行貸款優惠政策,包括低息、貼息、放寬還貸期限、放寬抵押條件、支持外資介入等;行業協會方面:為冷鏈物流上下游企業建立“橋梁”,引導冷鏈物流企業推進物流管理信息化,搭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用;冷鏈物流上下游企業方面:這些企業應聯合起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投資設施設備,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第三方物流企業方面:鼓勵第三方物流企業延伸其服務功能,向冷鏈物流方向發展,建立冷鏈物流中心。
5.2 制訂和完善冷鏈物流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 應盡快制訂與冷鏈物流相關并與國際接軌的冷鏈物流標準,包括整個冷鏈物流各個環節和節點的相關標準,如原料基地生產標準、冷藏標準、加工標準、運輸標準、銷售標準等,以及檢測標準、服務標準、環境標準等。
參考文獻:
[1]毋慶剛.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1(2):24-28.
[2]朱超才.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4):17-18.
[3]何旭.貴陽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研究[J].糧食與食品工業,2011(1):46-50.
[4]孫宏嶺,周行.河南省冷鏈物流發展戰略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1):70-83.
[5]張梅.基于冷鏈物流的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創新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1):119-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