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明星跨界投資,玩票還是真干,最終都要靠市場來檢驗成果。能否投到好項目,以及如何管理好項目,是成敗關鍵。
2014年7月11日,一篇名為《三位Star的VC計劃》的文章在多個微信平臺、網站論壇以及媒體官微轉載,大致內容為,三個明星合伙人通過互聯網第一知識社群“羅輯思維”,宣布涉足互聯網創投圈,“帶著足夠的誠意與資金,尋找中國最有創新力的公司。”他們不僅做企業股東,還為用戶體驗負責,為企業打造魅力人格體。
消息發出僅三天時間,他們便接到了1021家企業的投資邀請,之后邀請函更是達到了2000多份。在VC領域里,“新手”能夠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是讓人始料未及的。不過,如果是“黃曉明+李冰冰+任泉”的組合,就不會覺的夸張了。9月25日,“黃李任”公布了首批投資項目——電商服裝品牌韓都衣舍和移動互聯網短視頻社交工具秒拍。
如今的明星,已經不滿足于在娛樂圈的名利雙收,他們把目光投向“圈外的世界”,利用自身積累的雄厚資本進入多元化的產業投資,餐飲、地產、游戲、互聯網……越來越多的明星選擇跳出自己的圈子,跨界投資。
這其中,成功與失敗并存。
光環效應
如今中國的VC界,可謂風起云涌,各種形式的VC紛紛涌現。2014年上半年,中國VC/PE市場共發生投資516起,同比下降45.2%,投資總額99.15億美元,同比下降20.9%。“黃李任”的組合,無疑給VC圈注入了一股明星力量。
對于韓都衣舍而言,和傳統VC相比,明星VC為其帶來四點幫助:第一,三位明星以投資人身份進入企業為品牌注入魅力人格,提升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第二,產品品質認證,明星入股后會長時間親自體驗和評測產品;第三,帶來一定的外部資金。
不可否認,有一些明星具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投資技巧,他們往往在商界也如魚得水,實現了另一種自身價值。以任泉為例,從1997年開始,任泉就開始投資餐飲、美容、股票、電視劇等,而且均有盈利。之后更是在長江商學院學習,積累了大量人脈資源,這也為Star VC成立打下基礎。
如今,明星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影視投資,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最火熱的互聯網領域。剛剛在美國成功上市的阿里巴巴讓馬云成為新晉中國首富。值得關注的是,在眾多因為阿里成功上市而成為億萬富翁的人群里隱藏著諸多明星的身影。例如,李連杰就憑借與馬云過硬的私交拿到了讓人羨慕的“原始股”。歌手組合羽泉,投資國產卡牌手游,搭上了手機網游淘金潮的快車,同樣獲得了豐厚收益。演員鄧超則與導演俞白眉一道攜手周鴻祎與徐小平加盟的“蒲公英創業計劃”,親自加入互聯網創投第一線。
“我們想投什么企業,不想投什么企業,概念很清楚。首先跟我們最好是有關系的,例如互聯網、時尚、快消品等跟大眾有關的行業,而不是一些利潤率很高的但跟大眾沒有關系的。我們可能更多地去考慮這個產品在大眾當中能有多大影響力,從而我們也能適當地為企業做宣傳,而不是說一味地為了投資。”Star VC創始人之一任泉說。
對于明星跨界做VC,易凱資本公司CEO王冉的理解是,名字雖叫VC,但更多是搭伙做天使的性質。現在越來越覺得很多事都沒有一定之規,現在是創新進行時,我們對一切沖擊既有模式的新嘗試,都應該樂見其成。而“羅輯思維”的羅振宇則將其簡單概括為“跨界起哄,混搭入侵。”
前車之鑒
明星投資成功的案例雖不在少數,但收獲痛苦失敗經驗的也比比皆是。如果產品和商業模式是短板,單純依靠明星刷臉的方式獲得關注,難以保證投資有效。正如著名投資人徐小平所說:“明星有號召力,但號召完了,很多錢進來了,項目管理就是一個專業基金管理者的事情了。此事成敗的關鍵,在于項目管理——能否投到好項目,以及如何管理好項目,是成敗關鍵。”
退役后的姚明,開始從事商業投資。短短幾年時間里,姚明投資的領域涉及餐飲、房產、音樂、股票、籃球俱樂部、電影、購物網站等行業,但從收益來看,并沒有什么亮點。
2005年花費300萬美元投資巨鯨音樂網失利,致使其300萬美元首輪投資以及追加投資成為其商海生涯的一大敗筆。除了巨鯨擱淺,姚明涉足CBA投資以來也虧損了數千萬元。而合眾思壯也成為姚明在商界一大敗筆,據報道姚明持股流通市值也縮水至1712.18萬元。
姚明經商顯然沒有像他打籃球那樣成功。涉及的領域過多,但很多是他不熟悉的行業,哪里熱就往哪里走,這在商業上行不通。僅遵從興趣,或是跟風,是許多退役明星從商受挫的一大原因。
上世紀90年代初,自認為已經很了解電影的劉德華和香港一電訊公司合資開了天幕公司。但是到1995年,劉德華接連投資的幾部片子全部虧本,虧本達數千萬港元。而香港著名藝人鐘鎮濤在根本沒有看準行情的情況下,1996年,由自己提供擔保,以公司名義借款1.54億港元購買5處房產,此后香港樓市大跌。1998年,由于無法償還債務,其名下5棟豪宅作抵押,并仍拖欠2.5億港元。以至最終,2002年宣布破產。
如果對明星的投資履歷做一個全面的分析,你也許會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哪里有錢賺,哪里就有明星的影子。而所謂的明星光環,對企業來說只是增加了一個流量入口。明星能否塑造出企業的魅力人格,跟其在傳統領域所積累的人氣并沒有直接關系。且明星在VC領域的專業經驗有一定欠缺,其決策能力、投資風險把控、投資界的資源疊加,相比專門操盤VC的明星級投資人是有差距的。
是否具備專業的投資能力是考驗明星投資團隊的主要因素。若不具備專業能力,明星的“眼球效應”并不能提高投資的成功率。業內投資人表示,VC投資需要對所投資細分領域做非常深入、清晰的研究和分析,然后系統性布局,需要經驗豐富的投資團隊。如果只是明星,只靠抓眼球,在投資圈是沒有太大競爭力的。
明星跨界投資,玩票還是真干,最終都要靠市場來檢驗成果。但從明星投資失敗的案例當中,也可或多或少看出一些端倪。對于明星來說,投資容易,收益難,且投且珍惜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