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琛


展訊邁入半導體“國家隊”,搭上國內半導體行業整合的快車,英特爾聯手展訊則期待借助展訊布局中國市場以加快在移動設備芯片市場的追趕步伐。
9月26日,清華紫光和英特爾公司聯合宣布,英特爾以90億元收購清華紫光旗下持有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微電子20%的股權,展訊將作為紫光與英特爾合作的主體。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展訊與英特爾合作可以得到相關技術的授權和策略支持,對于國內芯片產業是一大利好。對于英特爾來說,則可以通過此戰略合作在中國和全球市場擴展英特爾架構移動設備的產品和應用,以改變英特爾在移動通信市場的被動局面。
展訊:邁入“國家隊”
總部位于上海的展訊是3G、LTE芯片廠商之一,尤其在中國自主研發的TD-LTE芯片領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3年7月,展訊通信有限公司宣布與清華紫光集團簽署收購協議,紫光集團作價17億美元收購展訊全部流通股份。
然而,此次收購還是讓業內人士頗感意外。作為一家國有企業,紫光集團的業務主要是資產管理、生物制藥等,與在納斯達克上市并且主營芯片設計的展訊在業務上并沒有太多關聯。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展訊同意并購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公司未來多元擴張的需要,從納斯達克退市之后可能謀求在國內上市。展訊近幾年業績保持高速增長,但半導體股整體在納斯達克表現低迷,10倍左右的市盈率無法與A股動輒30倍至40倍的市盈率相比,繼續融資的能力也不強,對于擴大經營幫助有限。
另一方面則可能因為看中國家對集成電路行業的整合。近年來中國政府把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上升到戰略高度,密集出臺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業內人士認為,紫光收購展訊很有可能是來自政府部門的授意,通過對國內半導體行業的整合打造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巨頭,而展訊作為中國最大芯片設計企業,則有望獲得千億元規模“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扶持。
對于紫光此番出讓控股公司展訊和瑞迪科股權給英特爾,業內專家表示,半導體作為一個國際競爭的高科技產業,需要國際化的資源。紫光完成收購展訊和瑞迪科之后,國內半導體產業巨頭雛形初現,接下來走向國際舞臺是必然。對于以展訊作為與英特爾的合作主體,業內人士認為紫光是出于“竟合”的考慮,展訊2014年第一季度在手機芯片領域取代英特爾躋身前三,二者的竟合對于兩家企業都是一大利好。
對于與英特爾具體的合作方式,根據此前媒體的披露,英特爾會將目前的手機芯片給展訊代設計和銷售,并且芯片會打展訊的LOGO。但是也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合作的隱憂,英特爾的x86路線與主要合作伙伴展訊的ARM路線之間存在一種矛盾,讓展訊接受英特爾授權放棄ARM路線,幾乎不太可能,而英特爾的商業模式更不會因為此次合作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英特爾的“救贖”之路
英特爾一直占據PC芯片的主導地位,幾乎無人可撼動,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概念深入人心,在移動大潮襲來之際,英特爾并沒有把握住發展機會,導致在移動設備芯片領域的頹勢,2012年,其市值也首次被以移動終端芯片起家的高通超過,高通主導了ARM架構的芯片市場。
按照英特爾事業部劃分,2014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PC客戶端集團收入79億美元,環比下滑8%,同比下滑1%;移動和通信集團收入1.56億美元,環比下滑52%,同比下滑61%。
不過,英特爾也正積極布局移動設備芯片業務,加快向移動業務轉型。英特爾內部人士透露,英特爾計劃將70%的資源投入到平板電腦市場,以建造出全方位的生態圈。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科再奇也曾明確表態:“我們已經錯過了平板電腦的第一輪爆發時機,我們不會錯過第二輪。”
為加速中國市場布局,英特爾放下身段與以深圳華強北為代表的中小品牌廠商合作,甚至將其最為重要的技術峰會從北京搬到了深圳。此外,英特爾對深圳平板廠家支持可謂空前,根據媒體披露的消息,英特爾對每顆Atom平板芯片給予高達30美元的補貼,低端的Z2520,整套主板以前單價19.9美元,現在免費供應給廠家,高端的Z3735,單價22美元,但經補貼后基本等于免費。顯然,英特爾已經做好了跟高通和聯發科死磕的準備。
不過,英特爾移動設備市場份額占比仍顯單薄。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Analytics之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高通、聯發科與展訊在手機芯片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6%、15%與5%,英特爾三年來首次跌出前三。業內人士預測,聯手展訊之后,英特爾和展訊的市場份額將占到10%左右,逼近聯發科。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英特爾聯手展訊同樣也有市場布局的考慮,目前展訊的業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英特爾在中低端市場則會開放給自己的合作伙伴展訊,而在高端市場仍然會堅持自己去做。英特爾首席執行官科再奇表示,此次與清華紫光的戰略合作,將令英特爾能夠更多更快地交付基于英特爾架構通信技術的解決方案,有利于加速英特爾在移動設備領域追趕的步伐。深耕中低端市場的展訊聯手放下“高富帥”身段的英特爾,優勢互補明顯。
“牽手”的背后
展訊與英特爾的合作,表面上是技術層面的合作與互補,但兩家企業“牽手”背后有著更深層的意涵。
對于英特爾來說,中國“去IOE”運動以及反壟斷浪潮也可能是其聯手“國家隊”的考量之一。前不久,當高通遭遇中國相關部門反壟斷調查時,它忽然及時地宣布,將與中國第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建立合作。而IBM在被浪潮挖角之后,更是及時地宣布與浪潮建立合作。
英特爾與紫光建立戰略合作可謂一舉兩得:既落實一項戰略合作,又化解一種潛在的去IOE浪潮和反壟斷的壓力,雖然針對它的反壟斷言論并不多。對于英特爾入股是為避免遭遇反壟斷調查的傳聞,英特爾中國區總裁楊敘稱,“這次合作展示英特爾對中國的承諾,我們正進一步加速戰略部署,支持中國自主創新技術。”
而對于已經邁入“國家隊”的展訊來說,聯手英特爾可能還會涉及外企對我國4G標準的認可問題。在2012年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全會審核通過的4G國際標準中,FDD-LTE和TD-LTE雙雙入選。TD-LTE主要是由我國提出的,被視為我國的4G標準,獲得了政府優先發放牌照的特別扶持,工信部明確要求凡是在國內入網的4G終端必須支持TD-LTE。
國家支持TD-LTE這一4G標準主要是為了支持國內設備制造企業。如果TD-LTE成為廣泛使用的4G標準,設備制造商將不再需要向高通等國外廠商繳納巨額的專利費用,國內企業也可以以TD-LTE技術和國外廠商進行技術交換或者合作,確保企業處于競爭中的優勢位置。
而此次英特爾入股展訊,與展訊一起開拓英特爾方案產品線,重新調整中國市場布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依靠展訊在TD-LTE技術上的優勢在國內方興未艾的4G產業中分得一杯羹,但前提是承認中國主推的TD-LTE的4G標準。
編輯 王豫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