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智
摘 要: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家電下鄉等惠民政策的實施,電磁爐、電冰箱、電腦、空調等家用大功率家用電器大規模進入農村百姓家庭,農村用電量快速增長,部分地區低壓用戶在用電高峰時段電壓偏低,已不能滿足正常的用電需要。農村電網的相對薄弱再次造成部分供電終端低電壓,成了困繞百姓用電的一大問題。這就要求供電企業切實加強管理,采取相應措施,全面提高農網電壓質量。
關鍵詞:低電壓 特點 成因 治理
中圖分類號:TM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075-01
為更好的解決農村用戶低電壓問題,堅持電網建設改造與精益運行管理并舉、薄弱點整治與綜合治理相結合,優化農村供電方式,國網盤錦供電公司按照網省公司的統一安排部署,深入分析農村“低電壓”的特點及其成因,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通過4年的實踐與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規范的管理方法,經過不斷地實踐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 農村電網低電壓特點
1.1 季節性
東北地區農村的低電壓現象主要出現在夏冬兩個季節,夏天因為氣溫偏高,人們對于空調、電扇等電器的使用量較大,再由農田灌溉,從而使得用電時間較為集中且用電負荷增大等現象,從而造成電壓較低的現象;冬季由于春節時期居民都賦閑在家,因此這段時間用電量比較集中,從而造成配電變壓器等出現過載的現象,使得電壓出現較大的損耗,最終使線路出現末端電力較低的現象。
1.2 時段性
通常在上午11點到下午1點,及下午6點到晚上10點這兩個范圍內容易出現低電壓現象,這是由于這兩個時段農村居民對電器的使用率較高,從而造成負荷突然增加,從而導致低電壓現象發生。
2 造成低電壓現象的原因
2.1 用電量增加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電腦、空調、電視等設備也逐漸在農村居民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而且社會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農村養殖業、種植業等的發展步伐,從而使得農村的用電量急劇加大,這就導致原有的配電變電壓器容量已滿足不了農村居民對電能的需求。
2.2 線路設備老舊
現階段農村電網中使用的線路設備多為早期配置的,其技術及標準已經逐漸不符合現階段的線路設備要求,因此,農村線路往往存在標準不高且陳舊的現象;現階段農村電網供電面長、廣,從而導致線路的供電半徑較大,其甚至超出標準半徑要求的25%,這就造成線路產生較大的損耗,從而導致電壓低現象的產生。
2.3 缺乏嚴格的運行管理體系
農村電網運行過程中往往存在有相關部門管理缺失的現象,使得三相負荷不能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造成設備不能以最佳的狀態去運行,從而使得電壓出現不穩定的現象;缺乏明確的低電壓管理體系,現階段通常是以電壓檢測儀及居民反饋為依據來進行數據采集的,而且對電網的檢測、分析、統計等也沒有建立完善的系統體系,而且運行過程中使用的檢測方式也較為落后,且沒有足夠的監測點,導致電壓分析不全面,不能及時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防治。
3 解決低電壓問題的措施
根據現階段農村電網低電壓的特點及成因,應按照全面查找、徹底整改、加強宣傳、防范為主的思路開展低電壓治理工作。
3.1 細化責任落實,認真組織開展低電壓排查工作
本著解決民生實際問題的角度,為全面提高農村客戶端電壓質量,以配電臺區為單位,全面開展低壓臺區電流、末端電壓測試工作。對測試結果進行細致周密的調查分析,進一步掌握低電壓客戶的分布、發生時段、負荷性質和特點等情況,做到“五個”明確。即:明確發生低電壓問題的區域(某線路、臺區等)、明確產生低電壓問題的原因、明確采取的管理措施或技術措施、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明確治理的時間節點。
3.2 明確整改措施,有針對性的開展低電壓治理工作
從管理和技術兩個層面,科學制訂綜合治理方案,根據排查數據結果,細致周密地診斷和分析農村客戶低電壓問題產生的根源,針對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原因,分門別類,科學制訂切實可行的綜合治理方案,落實整改措施。將低電壓治理列為農網改造的重點任務,加大城鄉電網統籌發展和農網改造的投資力度。充分利用農網改造有利契機,對調查出的低電壓臺區全部列入農網改造計劃,并優先組織實施。
3.3 加強用電宣傳,開展助農用電安全系列活動
踐行國家電網“你用電,我用心”的服務理念,切實履行服務“三農”的社會責任,結合農事特點,在轄區所屬的各供電所成立支助農服務小分隊,在灌溉、插秧、農閑等期間,走進田間地頭、集市、敬老院、排灌站、五保戶,為農民解答用電難題,提供貼心式用電服務,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用電觀念,避免集中用電造成電壓質量低。
3.4 切實加強農網電壓質量監測網絡建設,保障電壓監測數據的可靠收集和傳輸
在治理方案中,著重強調把“低電壓”治理工作與農網電能質量監測工作結合起來,切實加強農網電壓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在電網薄弱地點和線路末端設置合理數量的電壓監測點,電壓監測地點的選擇要有典型性,以保障數據全面、準確、可靠。
3.5 加強線路及設備的運維管理
堅持以精益運行及營銷管理為基礎,應用臺區精益化管理系統,強化用電營業數據分析及應用,提高營銷與生產管理協同性,加強農村配網運行管理,完善電壓質量監測手段,提升保障能力。同時要注意上端電壓超限的問題,與電壓合格率的考核有機結合起來,重在監測、分析。加強用戶報裝接電管理,以免造成臺區三相負荷不平衡。開展高低壓電網電壓聯調、三相負荷不平衡治理、電網無功優化補償、低壓用戶負荷錯峰用電管理對電壓質量影響等研究工作。重視電網諧波污染問題,在控制這類負荷增長的同時,要加強綜合治理,在管理上下功夫。
3.6 超前防控低電壓,變被動消除為主動出擊
在節日前和用電高峰時段,組織農網生產人員對低壓臺區進行電壓、電流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分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變壓器容量和低壓線路三相負荷調整,更換變臺過載二次引流線、老舊低壓隔離開關工作,對運行超過3年的變壓器熔絲進行檢查和更換,全面開展低電壓防控工作。
4 結語
電壓質量直接關系正常用電,通過農村“低電壓”綜合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和技術專題的研究,我們體會到,農村“低電壓”綜合治理是一項長期、動態的工作,要結合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工程,加強管理,發現即治理,建立長效機制。堅持電網建設改造與精益運行管理并舉、薄弱點整治與綜合治理相結合,優化農村供電方式,立足解決突出問題,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蕗.優質服務:便民惠民暖民心—2012年公司供電服務工作盤點[J].江西電力,2013(1).
[2] 潘少華.基于農村低電壓現象的綜合治理研究[J].中國電業(技術版),20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