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存
摘 要:高中生物新課標教材的編排,體系那了與時俱進、服從學生需要的時代特點。教師要盡可能發揮教材編排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教材環環相扣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結合教材的新特點,突出生物教學的德育功能。從閱讀板塊入手,推動生物學習的拓展。
關鍵詞:新課標教材 優化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a)-0140-01
現行高中新課標教材與原來的教材相比,有了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內容的編排、知識結構的更新,以及與現代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的銜接,都體現了出了很大的創新和提高。新編教材不但增加了大量有現代氣息、內容多樣的插圖,增加了生物教材的趣味性,還在主體知識之間穿插了“知識鏈接”(“相關信息”)、“與生活的聯系”、“科學前沿”(“科學教的故事”)等閱讀板塊。這些內容雖然不一定在考試范圍之內,但是其豐富性、多樣性與趣味性,都為生物教科書和生物學習增加了一抹清新之風。同時,也表現出了生物學科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注重發展學科育人功能的顯著特征,即在注重生物知識體系的同時,注重激發學習興趣,發展生物思維能力,提高生物素質。那么,如何利用新課標教材優化高中生物教學呢?該文將進行詳細分析。
1 發揮教材編排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生物教材的每一張開頭都有配有說明的插圖:文字既有生物學科的嚴謹,又有有詩一般的韻味,改變了生物教材刻板的特點;插圖與學習內容緊密相關,卻更富有審美情趣。它具有導入新課的功能,以此為知識背景或實際問題引入該章主要學習內容,或以它為背景向學生介紹了有關生物概念,或帶著由實際問題抽象出生物概念,或給學生說明生物概念是從我們生活中逐步抽象出來,并為生產和生活服務,進一步在生產和生活中發展的事實,使得原本嚴謹、刻板的生物學習變得富有活潑而富有生機。教材中還有“知識鏈接”(“相關信息”)、“與生活的聯系”、“科學前沿”(“科學教的故事”)等了解與閱讀板塊。這些板塊的內容豐富生動,符合高中生學習的需要,不但實現了生物相關知識的拓展,開闊了學生的生物學習視野,還加強了生物學習與生活的聯系,突出了生物學習為生活服務的特點,而且讓學生通過閱讀科學教的故事、了解生物科學發展的前沿,來激發學生樹立學好生物、獻身科學的人生理想。
2 利用教材環環相扣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新編高中生物教材每個章節內部學習內容的設計環環相扣:每一節開頭都會圖文并茂地提出“問題討論”,設置一個懸念吸引學生主動進入探究(起到激趣作用);然后以“本節聚焦”的形式設計數個(2~3)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本節主要學習內容的思考(提綱挈領的作用),突出學習要點;然后是“實驗”(“思考與討論”、“技能訓練”、“資料分析”等)環節,這個環節主要是發展學生的實踐操作、合作探究和生物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操作和思維能力發展);之后課后“練習”題目設計;每章結束有“本章小結”,概括本章學習重點,已在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訓練、鞏固和檢測。
教材編排的科學性與可行性為提高教學實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編排優勢,引導學生利用教材發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操作實踐和科學思辨能力,讓學生由傳統的通過聽講獲取知識,轉變為通過與課本對話、與周圍人互動(包括教師)和實踐活動來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進而發展學生的獨立探究和創新思維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質疑和見解,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和創新精神。
3 結合教材的新特點,突出生物教學的德育功能
《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指出:“生物科學技術和信息科學技術正在逐漸融合并顯示出強大的經濟力量,已成為科學發展和技術革命的世紀標志。生物科學和技術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由此可見,生物知識會對人類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生物技術如任何一項科學技術一樣是把雙刃劍,需要知識的擁有者具有高尚的節操,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就成為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德育教育的進行,要做到潛移默化,寓德于教。既要克服單純傳授知識、忽視德育的傾向,又要克服脫離學科教學內容空洞說教的傾向。翻開高中生物教材,我們發現教材中選擇了古今中外無數生物學家及生物工作者不畏艱辛,努力探索的事例。正是這些前人的刻苦追求、不懈努力,才形成和發展了“生物”這門科學。研讀它的歷史會使學生受到啟迪,心靈上受到熏陶,精神上得到享受,有助于對生物本質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教材中還有許多環境保護方面的小知識與思考題,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讓學生懂得人類要生存、要發展,就要學會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如:教材的緒論部分對達爾文、孟德爾、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我國在分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新陳代謝中介紹了斯巴蘭讓尼的發現;教材中讓學生思考臭氧層的破壞對植物和人體有什么危害?如何保護臭氧層?等等。
4 從閱讀板塊入手,推動生物學習的拓展
新編教材許多章節后都設置了“科學·技術·社會”、“科學前沿”、“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等閱讀板塊,向學生介紹本章節生物學知識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目前關于所學相關知識的尖端研究,以及相關研究所經歷的漫長科學歷程。并進一步介紹隨著生物科技的飛速發展,不斷產生的與之相關的新科技和新職業。比如,在這部分材料中介紹了“細胞工程”、“發酵工程”、“植物性神經調節”、“試管嬰兒”、“DNA指紋”、“技術的應用”、“生物信息學”、“通道蛋白研究”、“醫院里的檢驗師”等。這些種類豐富、內容新穎的閱讀材料,能極大吸引高中生的閱讀興趣,并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的了解欲望,促使學生通過查閱報刊雜志、網絡資料等途徑來了解更多與之相關的知識,從而豐富學生的生物學習,推動學生實現生物學習的拓展,開闊其學習視野,促使學生的學習逐漸走向開放。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們發現新編教材的編排條理更清晰,板塊設置更豐富、更合理,既重點突出又多彩而有趣味性,更加符合高中生的學習需要。教師要充分研究新教材,把握其特點,結合高中生心理特點、認知能力、學習習慣等,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切實將優化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生物素養作為教學發展的方向,全面落實生物新課程標準的各種教育思想和理念。
參考文獻
[1] 郭宇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學教學的優化策略[D].西南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