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皓
摘 要:眾所周知,展覽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能,是廣大群眾了解歷史遺存和研究成果的主要窗口,也是衡量博物館發展質量和社會效益的重要指標。過去的博物館,以藏品為工作中心,以藏品研究為工作重點,已經不適合當前新形勢、新發展的要求。博物館這個古老殿堂只有緊跟時代腳步,積極充實完善自身職能,精準自身發展定位,才能真正起到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重要作用。新時期下,現代博物館要努力探索展示藝術和表現手法的新思路,合理運用高新技術和材料,努力實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科學性與觀賞性、教育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達到服務社會、贏得市場的目的,這是現代博物館自身改革發展的必經之路。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探討了博物館展覽設計的發展歷程,分析了現代博物館展覽設計的本質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指出了現代博物館展覽設計的注意事項,供業內同行借鑒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 展覽設計 研究探討
中圖分類號:TU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a)-0245-02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逐漸把博物館作為休閑、觀光的場所。所以,現代博物館要在關注自身傳播信息的基礎上,重視觀眾對所傳播信息的感受。只有把展示、教育、娛樂等功能有機融合起來,現代博物館才能迸發出新的生命力。可以說,博物館這個古老殿堂要緊跟時代腳步,積極充實完善自身職能,精準自身發展定位,才能真正起到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重要作用。新時期下,現代博物館要努力探索展示藝術和表現手法的新思路,合理運用高新技術和材料,努力實現思想性與藝術性、科學性與觀賞性、教育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探討了博物館展覽設計的發展歷程,分析了現代博物館展覽設計的本質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指出了現代博物館展覽設計的注意事項,以期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現代博物館展覽設計工作有所借鑒幫助。
1 博物館展覽設計的發展歷程
根據現代博物館學理論,博物館的展覽設計分為“內容”和“形式”兩種類型。20世紀50年代,博物館的展覽的主要任務就是展覽文字編輯,設計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展品進行美化。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博物館展覽設計工作出現了新要求、新內涵,內容設計逐漸轉換為編寫展覽大綱,對展覽的內容進行結構處理。形式設計逐漸轉換為展覽藝術設計,也就是對展品放置、展廳環境、參觀路線等進行優化。
1.1 博物館展覽的發展
博物館展覽內容的發展,歷經“主題詞表”、“教科書”、“腳本”等階段。所謂“主題詞表”,是把展覽的過程作為特定知識表述的過程,展品以知識結構、概念和定律為主,展覽內容按照知識邏輯體系進行優化排列;所謂“教科書”,是把展覽內容分為大眾理解和記憶的片段,以物件為主反映知識點,引起觀眾的注意;所謂“腳本”,是指用情節吸引觀眾,激發觀眾參加的興趣和熱情。可以說,展覽的發展歷程是漸進的過程,每個階段都繼承發揚了前一階段的成功經驗。比如:腳本的展覽強調內容真實性和科學性,展覽物品要有科學依據,展覽結構要科學體系。與此同時,腳本的展覽也要設置一定的故事情境,設置實質或虛擬的故事角色,以此來激發觀眾的參觀興趣。目前,博物館的展覽內容多為“腳本”,但更多的是把相關的展覽內容進行組合排列,缺乏貫穿其中的主線。
1.2 博物館設計的發展
博物館設計內容的發展,歷經展具設計、展品美化、展廳布局、環境設計等階段,體現了展覽形式由古董陳設、知識表達、藝術表現等不同認知階段的轉化。目前,隨著展覽技術的現代化發展,博物館也逐步使用最新傳播技術,傳達信息,吸引觀眾。但一些忠實的博物館觀眾還是把博物館作為新奇有趣的場所,樂意來感受新鮮體驗。而我國博物館時常將展覽形式與內容區分,過分強調形式的輔助作用,導致近年來展覽單位多為建筑裝修組織,過分關注展覽環境營造,忽視了展覽的實質內容。
2 現代博物館展覽設計的本質內容
2.1 博物館展覽設計必須創意鮮明
創意是現代博物館發展的命脈。博物館的展覽設計要有鮮明的創意目標,展覽要更多的考慮與觀眾交流互動。所謂交流,是展覽內容與情感的交流,包括展覽知識、真實物件、展覽涉及人群生活、當時的社會觀念及文化背景、歷史風貌等原原本本的信息。所謂互動,不僅包含展覽過程中觀眾的肢體參與,也涵蓋展覽中與觀眾思維的交流,使觀眾的興趣和知識積淀得到激發,觀眾對展品的研究得到激勵,引導觀眾對展品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對展覽內容進行科學質疑,對展覽感受進行有效思考,在參與展覽的過程中,能夠尋求問題的答案。可以說,創意鮮明的展覽設計,可以使觀眾不僅僅限于在展覽中得到答案,而是在展覽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
2.2 博物館展覽設計必須目標清晰
現代博物館不管是內容設計、表現藝術設計還是視覺傳播手段選擇,都是為了實現展覽設計的目標。目前的博物館展覽設計分為多種:歷史類展覽設計要體現出特定的歷史觀;藝術類展覽設計要展現出作者的藝術創造力,提升觀眾審美能力;自然類展覽設計要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科技類展覽設計則要使技術與人類發展有機結合。所以,博物館展覽設計的目標必須清晰明確,既要進行物件展覽,也要突出主題展覽。當博物館因為某些原因,出現展品數量不足、藏品種類不多、展覽空間不理想等因素時,展覽設計人員要在現有的條件下,用智慧彌補物質上的缺陷,進而實現展覽設計的目標。
2.3 博物館展覽設計必須方法得當
現代博物館在展覽設計中,必須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尋求最適宜的辦法。當前的博物館都面臨著發展上的一些局限,例如知識、設備、展品等諸多方面,這些局限有的可以排除完善,有的則必須接受。有時,一些博物館工作人員反映展廳建筑尺度、形態、通道、采光等存在問題,影響了展覽設計的效果。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是博物館設計人員對方法運用不得當造成的。現代的博物館展覽設計,決不能讓展廳適應展覽,而是應該讓設計創造展廳。只有使展覽與展廳相得益彰,展覽才能成為建筑的一部分,才能形成“戲劇有舞臺、影視有鏡頭、書畫有框架”的良好效果。endprint
2.4 博物館展覽設計必須突出個性
俗話說:一味模仿可以導致藝術生命的死亡。博物館展覽設計也是如此,只有個性十足的展覽設計,才能真正吸引觀眾,收到經濟社會效益。近年來,我國博物館的展覽設計模式化現象十分嚴重,多數博物館看起來大同小異,其中,一味的模仿高水平展覽樣式是最主要的原因,這歸根于我國的博物館展覽設計過分追求視覺效果和展示手段。同時,在博物館的展覽設計上投入少、基礎資料不足,也抹殺了博物館的個性化特征。所以,博物館要展現出生命力,必須突出設計者的個性,突出博物館自身的個性,不僅要在視覺表達上有個性,在展覽內容上有個性,也要在把握觀眾的需求和與觀眾交流互動上體現個性化特征。
3 現代博物館展覽設計的注意事項
3.1 要科學合理選擇展覽題材
展覽題材是博物館進行展覽設計的前提和基礎,是展覽展覽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博物館在選擇展覽題材時,要根據自身性質特點,按照地域實際情況,努力籌辦體現本地特色的基本展覽。一方面,展覽的題材要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觀眾,要確保觀眾在展覽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真正的審美享受。比如:2012年,上海博物館60年主題季,重點推出了“第三次國寶展”。本次展覽中,觀眾一睹北宋的董源《溪岸圖軸》、趙佶《五色鸚鵡圖卷》、南宋的馬遠《春游賦詩圖卷》、夏圭《山水十二景圖卷》、梁楷《澤畔行吟圖扇頁》,羅稚川《古木寒鴉圖軸》、顏輝《鐘馗元夜出游圖卷》等名家風采,引起了廣大群眾的強烈反響,其關鍵就是在于展品貼近生活和實際。所以,展覽設計的題材選擇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觀眾的審美情趣,才能起到良好的展出效果。另一方面,展覽的題材要發揮出自身的館藏優勢,突出地域特色。要根據博物館本身特點,抓住展覽重點,做到出奇制勝。比如:中國茶葉博物館是茶文化專題博物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龍井路旁雙峰村。茶葉博物館作為展示茶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建筑選址在杭州西湖龍井茶的產地雙峰一帶,從而設計出了茶史、茶萃、茶事、茶緣、茶具、茶俗6大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展示空間,從不同的角度對茶文化進行詮釋,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所以,博物館只有真正把握自身的性質、特點,發揮館藏優勢,才能確保題材選取準確,展覽設計水平提升。
3.2 要注重展覽整體效果設計
傳統博物館的展覽設計僅僅局限于展廳內,現代博物館的展覽設計涵蓋展覽全程策劃、展廳整體設計和展廳外環境設計等多方面。一是展覽全程策劃。這其中包括展覽的籌備、組織、布展等過程,涵蓋展覽宣傳、展廳展覽、展場內外環境氛圍營造等設計。要通過全程策劃,確保展覽效果的連貫性。比如:2005年,廣西博物館舉辦了“盧權智大型紅陶藝術作品展”,展覽籌備階段,主辦者策劃好了圍繞展覽舉辦的所有活動,按步驟進行實施。展覽開幕前,主辦方加強宣傳力量,在各大媒體刊登報道,引起觀眾注意;展覽開幕前兩天,舉辦了新聞發布會;展覽開幕時,組織了開幕儀式,舉辦了作品欣賞酒會、作品捐贈儀式以及廣西權智紅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的成立等活動,整個過程內容豐富、隆重熱烈,整體策劃流暢,展覽效果良好。二是展廳內整體設計。好的展覽個性獨特、適應觀眾求新、求異的心理。在造型塑造、色彩運用、線條勾勒等方面,設計時要考慮觀眾的不同層次,做到多樣統一,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需要指出的是,展覽設計不要過分強調裝飾和視覺沖擊,這些只會導致展覽整體風格繁雜,而是要做到獨具匠心,達到“無設計”的最高境界。三是展廳外環境設計。展廳外環境設計要求博物館關注周邊景觀,營造獨特的博物館文化氛圍,增強博物館的吸引力。比如:蘇州博物館新館分首層、二層、地下一層。主要有展廳、公共空間、行政辦公區、庫房等功能,綠地占地率42.4%。新館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塊;中央部分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為博物館展廳;東部是行政辦公區、教育區和飯店。這種類似三條軸線的布局,和東側的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諧;東、西兩側的院落式組合和周邊的合院式住宅相呼應;最為獨到的是中軸線上的北部庭院,使游客透過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所以,展廳外環境設計是整體效果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博物館展覽主題的延伸和烘托,也是現代博物館成功展覽設計的有力保障。
3.3 要強化觀眾互動參與設計
現代博物館的展覽設計必須與觀眾溝通交流,讓其互動參與,在傳播豐富知識的同時,激發觀眾興趣和好奇心,使教育知識普及娛樂休閑真正有機結合起來。博物館要改變以往那種莊嚴肅穆的形象,擯棄類似“請勿動手”的冰冷展覽模式,要善于利用最新媒體技術手段,通過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手段,使展覽多視角、多層面的呈現給觀眾,給觀眾視覺、聽覺、觸覺上的全面沖擊和震撼。要鼓勵觀眾動手參與其中,通過多渠道感知接受展覽信息,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3.4 要突出以人為本設計原則
“以人為本”是現代博物館展覽設計的基本原則。現代博物館的環境中,只有以觀眾為主體、為核心,才能得到觀眾的共鳴與認可。給觀眾留下美好回憶和深刻印象的,可以是一張舒適的休息椅、一句溫馨的提示語,也可以是一個簡短的介紹、一種可參與的活動。只有真正關心觀眾、了解觀眾,為其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博物館展覽設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比如:在展示一些少數民族樂器時,可以讓觀眾親自嘗試演奏,讓他們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在展示一些少數民族服飾時,可以讓觀眾觀看現場織錦表演,感受少數民族風情,通過觀眾的直接參與,引起觀眾興趣,讓其動手、動腦、動心,這是博物館展覽設計成功的關鍵。
4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廣大觀眾對博物館展覽設計的要求也不斷發生改變。博物館展覽設計工作者要進一步加強學習,豐富專業知識理論體系,同時開拓創新,認真把握好展廳內整體設計和展廳外環境設計的關系,才能真正做出創意豐富、特色突出、備受歡迎的展覽。筆者相信,只要廣大博物館工作人員深入了解博物館展覽設計的發展歷程,認真把握現代博物館展覽設計創意鮮明、目標清晰、方法得當、突出個性的本質內容,遵循科學選擇展覽題材,重視展覽設計全程策劃,突出以人為本設計原則,積極加強與觀眾的互動交流,我國的博物館展覽設計工作一定會取得新的成績、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李浩.現代博物館設計研究—— 大眾化走向下的當代博物館建筑設計觀及設計方法[D].武漢理工大學,2003.
[2] 陳軍科.博物館展覽展示的文化效應與價值—— 博物館文化形態研究的一個重要論題[N].中國文物報,2003.
[3] 陳軍科.博物館文化形態的新理念—— 全球化形勢下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哲學思考[J].中國博物館,2004(2).
[4] 劉金宏.博物館陳列展覽結構調整的對稱性原則—— 兼談廣東省博物館陳列展覽新體系的構建[J].中國博物館,2004(1).
[5] 李晨.淺說博物館合同若干問題[C]//.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 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2007.
[6] 劉珠江.電腦游戲—— 可為博物館文化傳播所用的新載體[C]//新世紀博物館的實踐與思考—— 北京博物館學會第五屆學術會議論文集,2007.
[7] 中國國家博物館.《守望文明-中國國家博物館"十·五"規劃展覽設計構思》前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8] 任京培.博物館陳列藏品的預防性保護研究[C]//博物館藏品保管學術論文集—— 北京博物館學會保管專業第四—— 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