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 要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國家對農業政策實施了大幅度的調整,集體土地效益也大幅提升,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鄉鎮土地管理問題的增多,這些難題給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就問題展開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鄉鎮土地管理;難題;改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F30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02
我國的《土地管理法》自1986年頒布實施,至今已有近30年的歷史,經過多次的修訂和完善,已經成為了我國土地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據,在土地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在我國的許多地方,土地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的情況依然存在,鄉鎮中更是如此,這對我國的人居環境和土地的綜合利用產生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因此,加強鄉鎮土地管理工作仍是重中之重[1]。
1 鄉鎮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難題
1.1 嚴格控制土地管理與地方經濟發展的矛盾
國家和政府對待土地管理的政策一向要求從緊,對鄉鎮土地管理的科學發展觀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說法雖然已經提出,但在實際中難以得到切實的執行。究其原因,是鄉鎮政府要想讓經濟實現高速發展,特別是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還得依賴土地[2],這些地區經濟本就相對落后,要想實現經濟高位增長,只能向土地要錢。同時,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有些鄉鎮為了獲得政府獎勵資金,建設了大量的基礎設施,且這些設施有很多出現了重復建設的現象,造成大量土地被侵占。
1.2 鄉鎮建設缺少規劃
鄉鎮建設的無規劃性或是規劃水平欠缺,極大地影響了規劃用地計劃,使隨意性用地的幾率增大。鄉鎮在建設的規劃中水平欠缺,如在拆遷小區的規范安置工作中,將其規劃在重污染企業附近,再如有些鄉鎮在等待審批規劃調整的過程中,還未等到批示就在異地開始了建設,給土地的管理留下來很大的隱患[3]。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必須先規劃,但是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很多企業為了追求眼前利益,沒有對鄉鎮村莊建設進行合理的規劃,而是應當地領導和群眾的意見要求對基礎設施建設隨意進行。特別是合并村莊后,出現了嚴重的在合并村莊中間圈地建辦公樓和基礎設施的現象,大量土地被占用,但實際的利用率沒有得到提高。
1.3 鄉鎮干部、群眾土地管理知識缺乏
鄉鎮干部對土地的法制觀念不強,導致違法用地現象時有發生。鄉鎮干部對土地的法制觀念不強,對村民的宅基地審批不嚴,導致違法用地現象的發生[4]。鄉鎮干部在對村民建房的審批中,越權甚至將法律拋擲腦后,依照感情用事擅自越權批準村民建房,導致很多村的違法建房現象出現。還有一些村鎮干部為增加村里收入,將村中的一些山腳、閑置土地出租給他人建廠房等。
1.4 對土地管理的執法不嚴
土地管理既是執法部門,又承擔著協助地方發展經濟的職權。這種體制致使土地管理部門在實際的工作中處于兩難的境地,這樣的境地使土地管理部門對執法的力度淡化了很多;同時,對違法用地的查處過程需要經過很多程序,這些程序執行完需要很長的時間,削弱了執法的力度。土地監管的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因為執法涉及的人員多是相識多年的同鄉,對其處罰多以批評教育為主,影響了執法的實際作用。
2 鄉鎮土地管理的完善措施。
2.1 加大宣傳力度,樹立牢固的科學發展觀
加強土地管理,是為了更好地發展,通過對土地利用的合理控制,減少新的投資用地,控制新增設施的建設用地,合理保護耕地。鄉鎮領導干部要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將土地集約化利用,以達到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的。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將存量土地盤活,充分利用土地的潛力,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5],讓土地管理向著法制化和規范化的道路上前進,以確保經濟的平穩發展。
2.2 加大城鄉統籌機制
要消除鄉鎮政府財政上對土地的依賴性必須對財政機制進行合理的統籌,統一預算和支付,減輕鄉鎮政府的財政增長壓力。對于在一些區域內相對落后的鄉鎮,應給與更多財政上的支持,對鄉鎮經濟增長指標的考核要削弱或是直接取消,將其統籌到區域化經濟發展模式上來,使區域經濟合理布局,促進土地的保護與開發利用。
2.3 加強對城鎮和村莊規劃性操作,控制建設用地的規模
提高對城鎮建設的規劃性,加強對土地資源的利用保護,對存量土地進行充分的挖掘。在實際的規劃中,相關人員深入到基層中進行實地的測量和規范,立足實際、分步實施,加快小城鎮和農村各項基層設施的建設,將提升村民素質作為根本,加大對農村軟環境的考核,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形成農村社區服務網點,以促進農村人口的自然轉移,對村建基礎公共設施的浪費現象要盡力避免,將土地的利用率達到最高。
2.4 加強土地的國情國策宣傳
首先,增強廣大鄉鎮干部和群眾對土地的憂患意識,對鄉鎮干部進行相關的土地管理知識培訓和土地政策下鄉活動,提高鄉鎮干部和群眾對依法用地和保護土地的意識;其次,建立健全對違法用地的舉報制度,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2.5 鄉鎮出租用地必須得到規范管理
當前,很多農村干部依靠出租土地的方式來增加村里收入,但這種方式應得到合理規范和引導,在不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對于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的行為,應加以制止并按照相關法律處罰。
3 結語
土地和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鄉鎮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生產資料,只有解決好鄉鎮土地的管理問題,才能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只有正視我國鄉鎮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難題,努力找出解決的辦法,才能促進我國新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譚善凱.農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對策[J].基礎理論研討,2011(3).
[2]王建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土地管理若干問題初探[J].山東國土資源.2010,(2).
[3]黃花.我國現行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問題及改革思路[J].科學社會主義,2010(1).
[4]阮儀三主編.城市建設與規劃基礎理論[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5]熊凌坤,冷靜,楊君.新農村建設與土地管理制度創新[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11).
[6]顧朝林,李阿琳.從解決“三農問題”入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J].經濟地理,2013(1).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