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登
摘 要 銀杏產業,是一項富民強縣的朝陽產業。立足巴東實際,認真分析了銀杏產業發展的必要性,以及巴東加快銀杏產業發展的優越條件,提出了發展銀杏產業的具體措施,并對發展銀杏所產生的巨大效益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銀杏;產業化建設;發展措施;湖北省巴東縣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2
銀杏具有觀賞、經濟和極高的藥用價值,其果實在中國古來就作藥用,具有益心斂肺、平喘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療肺熱、咳嗽、冠心病、心絞痛。銀杏葉的藥用價值從20世紀60 年代才有系統研究。1 巴東發展銀杏產業的優勢條件
1.1 資源優勢
湖北省巴東乃至恩施州全州銀杏資源豐富,被稱為“奇觀古銀杏之州”,巴東野三關和清太坪有一條長30 km、寬3 km,面積為4 565 hm?的古銀杏群落。全縣現有銀杏資源1 800余萬株,其中百年以上古樹747株,千年以上古樹249株,3 000年以上古樹2株。
1.2 政策引導可行
1997年,湖北恩施州人民政府發出了“全州大栽銀杏,爭創全國銀杏第一州”的號召。同年,恩施州人民政府和巴東縣人民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銀杏產業的決定》。巴東縣人大常委會將銀杏確定為“縣樹”,并將每年的9月16日定為“銀杏節”。1999年8月,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專家學者在巴東舉辦了《全國第八次銀杏學術研討會》。2000年,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全國第八次銀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3 建設現狀可行
200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鄂政函[2003]70號)批準成立了“巴東縣古銀杏群落省級自然保護小區”,建有保護小區管理站、銀杏研究所,小區覆蓋的范圍還設有清太坪林業站、野三關林業站和巴東縣林業科學研究所等。
1.4 交通通信便利
三峽庫區巴東縣銀杏產業建設的基地屬巴東經濟開發區,交通便利。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網絡實行了全覆蓋。水、電、路通暢,可滿足項目建設的需要。
1.5 技術保障可行
銀杏產業建設,特別是銀杏產品系列加工,技術含量高,標準要求嚴,巴東縣已與湖北省野生動物森林植物保護總站、華中農業大學、巴東縣博物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技術力量雄厚。
2 發展銀杏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2.1 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八大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博物館的建立,正是將銀杏這一特殊的物種進行有效保護,倡導生態文明理念。
2.2 是宣傳森林文化的重要平臺
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的基礎,森林文化是生態文化的核心內容,具體表現為人類在對森林的認識、利用、開發過程中形成的生產及生活方式。它是人類處理人與森林、甚至是人與自然關系時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綜合反映,是人類與森林長期相處形成和發展的文明現象,既具有社會屬性,也具有自然屬性。建設中國銀杏博物館,可以利用它集中展示森林文化的生態性、森林文化的民族性、森林文化的生態性地域性和森林文化的人文性。
2.3 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巴東有悠久的銀杏栽培歷史,更有古老的銀杏群落保護小區,千年以上古銀杏近兩百余株,銀杏這一植物界中的“活化石”,如何保存得這樣完好,如何蘊藏著豐厚的森林文化底蘊,都是歷史學家、植物學家、古生物學家研究的重要內容。中國銀杏博物館擬建有十處千年銀杏活體標本園,可為科學家提供平臺,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2.4 是提升湖北形象的重要途徑
如果在巴東建立中國銀杏博物館,吸引中外游客旅游觀光,不僅可以促進當地少數民族旅游事業的發展,而且可以提升整個湖北的旅游形象。
2.5 是開展科普教育的重要陣地
銀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抗污染、抗煙塵、抗火災、抗核輻射、抗病蟲害、抗嚴寒酷暑,是其他樹所不能比擬的,在日本廣島,原子彈投放后,其他樹木毀于一旦,唯有銀杏保留下來。銀杏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生態價值和藥用價值。建立中國銀杏博物館,可以為中小學生提供認知生物的野外課堂,開展科普教育,更能為高等院校提供教學實習基地。
3 加快銀杏產業發展的成績
目前,巴東銀杏產業的發展主要取得了以下幾點成績。第一,新發展銀杏采葉基地3 333.33 hm?。第二,建立了中國銀杏博物館。第三,對古銀杏原生地進行保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第四,巴東將銀杏作為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范縣進行建設。第五,巴東銀杏系列產品加工項目的實施加快。
4 發展銀杏產業能產生的效益
4.1 生態效益
由于項目區具有非常特殊的生物資源,因此,潛在的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非常重大。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將有利于保護好銀杏物種及其遺傳的多樣性,有利于保護好銀杏區系起源的古老性和生物群落地帶的特殊性。
4.2 社會效益
實施三峽庫區銀杏產業建設項目,將形成一個集保護、科研、宣傳、教育、參觀、考察、生態旅游、環境監測、生產示范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基地。整個項目區的工作生活條件將大大改善,從而有利于正常開展對銀杏的保護工作,不斷提高本地區的知名度,利于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陶冶人們的情操,增強人們的保護意識,促進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有利于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
4.3 經濟效益
3 333.33 hm?銀杏產業林建設,將直接惠及15 000余人收益,直接經濟收入可達到7 500萬元,采葉年收入可達到1 1250萬元。中國銀杏博物館是一項面向全社會、全人類的社會公益事業,是難以用直接的經濟價值來衡量的,因此,從生態經濟學的角度來評價,本項目的實施,其經濟效益是十分顯著的。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