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家宏
摘 要 目前,國內部分豬場在保育豬方面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不科學,對常見流行疾病防治措施不完善等諸多問題。本研究列舉了保育豬常見疾病流行動態,分析了常見疾病的控制策略,旨在為豬場保育豬方面的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保育豬;疾?。豢刂撇呗?/p>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2
保育階段是仔豬即將獨立生活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集發育、轉換、適應為一體的重要時期。仔豬能否在保育階段健康快速成長,對豬場經濟效益將產生直接影響。由于保育豬自身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故具有對疾病易感性高、病情進展快快、治療難度大等特點,因此,豬場在精心喂養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控制,以保障保育豬健康生長[1]。
1 保育豬常見流行疾病及其臨床癥狀
1.1 多系統衰竭綜合癥
多系統衰竭綜合癥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種仔豬疾病,病原體可能為多殺性巴氏桿菌、豬鏈球菌、藍耳病病毒、豬圓環病毒等,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為多種細菌感或病毒染后共同作用所引起[2]。同時,各種應激刺激因素、飼養環境欠佳、飼養管理方式不合理也與該病有密切關系。病豬臨床表現為被毛粗亂,體重呈進行性減輕,常伴有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癥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明顯,伴貧血癥狀和黃疸,皮膚顏色蒼白。此外,保育豬還出現頭頸部水腫、眼瞼水腫等水腫癥狀。
1.2 仔豬副傷寒
仔豬副傷寒也是保育豬階段常見疾病,其主要致病菌為豬感染沙門氏菌,因為該病又被稱為豬沙門氏菌病。仔豬副傷寒在保育豬2~4月齡為發病高峰期,而如果飼養條件不好或者豬場環境不潔較易引發該病。該病的典型臨床癥狀為持續下??;同時,部分病豬還合并肺炎癥狀。該病又分為急性發病和慢性發病,慢性病豬體溫逐漸升高,眼部有膿性、黏性分泌物,還會出現角膜潰瘍、結膜炎等,畏寒怕光,以頑固性下痢為主,伴惡臭味,糞便帶有暗棕色或者綠色水樣,且混有纖維碎片、壞死組織等;慢性疾病病豬常反復發作,直至脫水而死,少數病豬鼻端、耳尖等處發紺;急性病豬的體溫會迅速升高,可高達42℃,患病后的豬食量嚴重下降,部分拒食,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較短,耳尖有干性壞疸,胸前、耳根處皮膚有淤血紫斑。由于急性仔豬副傷寒病豬發病早期的臨床癥狀與豬瘟比較相似,要注意鑒別。
1.3 豬水腫病
豬水腫病又稱為胃水腫、大腸桿菌毒血癥,是保育豬階段常見的一種致死性的急性疾病。豬場環境污染、飲用水污染、氣候變化、飼料突然改變、飼養條件變化等是該病發生的主要因素。豬水腫病發病較突然,往往在無征兆的情況下發病。病豬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口有白沫、食欲下降、精神沉郁、不喜活動,部分病豬伴有四肢游泳狀、肌肉抽搐、肌肉震顫等神經癥狀,發病早期體溫變化不明顯,先出現腹瀉后轉為便秘,病豬以突然死亡為主。本病典型癥狀為水腫,初期多為眼瞼水腫,逐漸出現面部水腫和頭頸部水腫,尸檢顯示頜下淋巴結、結腸腸系膜和胃壁水腫。
1.4 豬氣喘病
豬氣喘病屬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又被稱為豬支原體性肺炎,致病菌為豬肺炎支原體。該病主要是由感染豬肺炎支原體所引起,其病原體隨病豬分泌物排泄到體外形成飛沫,經呼吸道在豬群之間傳播。豬舍衛生狀況欠佳、氣候突變、豬群密度過高、豬舍陰濕寒冷及通風不良等可促進該病發生。發病后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型氣喘病病程持續時間長,臨床表現以咳嗽為主,被毛粗亂,食量逐漸減少,但是慢性型氣喘病在保育豬中比較少見;急性型氣喘病臨床癥狀以呼吸困難、痙攣性陣咳為主,食量嚴重降低,常見犬坐姿勢,死因以窒息為主,病死率較高。
1.5 流行性腹瀉
保育豬流行性腹瀉以冬春兩季為高發期,不同年齡階段的豬都有可能發病,其中保育豬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的豬。該病無明顯流行周期,但在發病初期時的傳播速度非常迅速,如果不及時處理,整個豬場2周之內就可能出現大部分感染,而且該病的流行時間比較長,有時可達半年之久。流行性腹瀉的潛伏期一般在1周左右,病豬的臨床癥狀主要以嘔吐、水樣腹瀉為主,而且保育豬的年齡越小,其臨床癥狀越嚴重。病豬的體溫與發病前比較并無太大差異,部分病豬表現為食欲下降、精神沉郁、不喜活動等,腹瀉持續時間一般在5~10 d,尸檢可見腸絨毛變短、萎縮。
2 預防和治療策略
2.1 多系統衰竭綜合癥預防及治療
多系統衰竭綜合癥的預防要從引種做起,做好引種工作,避免帶入隱性傳染源;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增強措施,對保育豬進行適當藥物保健,在咨詢相關專家后酌情給予黃芪多糖粉、板藍根或者抗生素等,以增強仔豬免疫能力。發病后要及時給予豬用轉移因子和豬用干擾素肌肉注射;同時,給予復方柴胡注射液或清開靈注射液,對咳嗽、氣喘嚴重病豬要給予冰蟾熊膽注射液肌肉注射,對拒食病豬要給予復合維生素、豬用葡萄糖溶液,以加強營養。
2.2 仔豬副傷寒預防及治療
預防該病最重要是手段的對保育豬定期接種仔豬副傷寒活疫苗;同時,在飼養過程中要定期對圈舍、飼槽等清刷、消毒。在做好飲水、飼料、環境等衛生工作的基礎上,還要在飼料中加入適當抗生素喂養。發病后及時對病豬進行隔離,交替使用磺胺類、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等抗生素,根據病豬癥狀進行強心、解毒、補液、補充維生素C等對癥治療,基本藥物為鞣酸蛋白、碳酸氫鈉、補液鹽以及氯化鈣注射液等。死亡病豬要銷毀或者深埋,不可食用。
2.3 豬水腫病預防及治療
豬水腫病的預防在于飼養管理方式要科學合理,豬飼料要保持營養全面,蛋白質在日糧中的比例不宜過高,在喂養過程中注意要適當添加維生素E、硒和抗菌藥物;對剛斷奶的仔豬要嚴格控制喂量,飼喂方式和飼料要緩慢過渡,避免突然改變。目前,該病主要以綜合治療為主,發病后給予鎮靜解毒、強心利尿、抗菌消腫等治療,鎮靜藥物可使用烏洛托品、氯化鈣等,消炎藥物為地塞米松,抗生素為磺胺類藥物、恩諾沙星或者硫酸卡那霉素,排尿消腫藥物為利尿素,尚無特效治療方案。該病治療特點為早期藥物治療效果較好,隨著治療時間延長療效一般[3]。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藥加強病豬營養,提高其自身抵抗力。
2.4 豬氣喘病預防及治療
豬氣喘病預防的關鍵是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在免疫接種的基礎上加強科學飼養和管理,營養要合理全面,并適當進行藥物預防;同時,自繁自養保育豬發病率顯著低于引進外來豬,因此,豬場要以自繁自養為主,在引入外來豬時要嚴格檢疫,并做好消毒工作。發病后可給予氧氟沙星、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復方替米先鋒等治療,用藥方式為拌料給藥,但在用藥時要注意交替使用,以避免病情反復及產生耐藥性,降低療效。
2.5 流行性腹瀉預防及治療
流行性腹瀉預防主要以疫苗接種為主,在產前1個月對母豬接種豬流行性腹瀉二價苗、豬傳染性胃腸炎,通過母乳喂養讓仔豬被動免疫,在流行前進行活苗普遍接種;在深秋、冬季及早春溫度較低季節要做好仔豬防寒工作,并定期對圈舍進行消毒,提前做好隔離方案,防止傳播擴散。由于該病傳染性較強,因此,應在發病后第一時間進行隔離,治療措施以抗菌、補液為主,皮下注射或者全群肌肉注射豬流行性腹瀉高免血清,補液以生理鹽水為主,并給予恩諾沙星等抗菌藥物防止產生繼發性細菌性疾病。
3 結語
保育豬疾病預防和治療同等重要,減少疾病的發生關鍵是做好防范工作。首先,過好斷奶關,建立有效的過渡機制,采取循序漸進、逐漸過渡的原則,最大程度減少斷奶應激。其次,建立和完善圈舍日常衛生消毒制度,實現不留死角洗刷、徹底清掃的目的,從而更好地進行消毒滅菌。最后,圈舍建造要合理,防寒保溫、通風采光等均要考慮到,為仔豬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參考文獻
[1]李玉華.淺談保育階段豬常見疾病的綜合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1,7(11):117-118.
[2]肖海君,張仕永,王永花.冬春季節保育豬群常見疾病及綜合解決方案[J].今日養豬業,2014,(4):34-36.
[3]陶群.淺談生豬保育階段的飼養與疾病防治[J].家禽業,2012,(7):43.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