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亮++朱宴南++趙健
摘 要:目前,我國生產安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由于生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對經濟造成巨大損失,更是對人身安全及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安全是礦業工作的重要任務。國家對安全生產越來越重視,露天礦山作業環境與安全管理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該文結合露天礦采礦作業環境的內容、任務,分析了所存在的安全問題,對露天礦作業環境的改善,加強露天礦山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進行討論。
關鍵詞:露天礦采礦 作業環境 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TD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182-01
越來越多的事故說明,作業環境是露天礦采礦中發生事故重要的因素之一。露天礦采礦的作業環境應激對人體的作用是復合多因素的,而這種多因素綜合應激對人的行為造成的影響高于單因素應源造成的影響。勞動者進行生產活動的周圍環境屬于作業環境,溫度、濕度、振動、噪聲、照明、有害物質等周圍環境因素對人體造成影響,其氣候、噪聲和照明是主要因素。露天礦作業中存在有害物質,有來自物理和化學方面引起的,降低工作效率,更是危害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這些有害因素,必須減弱、消除,給采礦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確保工作安全。
1 露天礦作業環境的內容和任務
1.1 露天礦作業環境管理
為改善礦業環境、預防職業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露天礦作業環境管理 [1]。作業環境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1)像采礦中出現的有害作業特點,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情況,衛生管理動態等,需要了解、分析勞動衛生管理情況。(2)礦業管理者是安全生產的負責人,應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完善的衛生組織機構。(3)管理露天礦采礦作業環境。像記錄分析有毒有害物質,測定作業環境,對有毒作業調查監測,改善工作環境等。(4)對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進行監督健康,包括管理職業病。(5)勞動作業管理。對露天礦業分析特點,管理用品保護等。(6)重視宣傳衛生安全教育。
1.2 露天礦作業環境的任務
減弱、消除有害物質是露天礦作業環境的根本任務,采礦管理的核心是預防職業病和改善作業環境條件。對露天礦業日常管理,包括對有害作業點界定、有害因素調查、環境危害程度評定、制定實施防護和改善作業環境的措施。露天采礦工作的技術求要求,包括防治生產性毒物、輻射、粉塵和噪聲,布設作業環境安全標志。
2 改善露天礦作業環境與安全管理
2.1 影響露天礦安全生產的因素
對物造成損害、對人造成傷亡和對人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引起疾病或對物引起慢性損害是影響露天礦作業環境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這些危險及有害因素是由于礦地的自然安全條件、生產作業方式、工藝設備以及人員的作業行為等方面產生的。主要產生的原因是由人為方面造成的,如生產無紀律、體制不完善、安全組織不合理、人的身體狀態不佳等。作業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影響安全生產的因素,這就需要一定的作業安全管理。
2.2 改善與防護露天礦作業環境的安全措施
為保障職工的安全與健康,創造良好的作業環境,促進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的發展,改善與防護露天作業環境安全,可采用以下有效措施:(1)作業環境中的各種有害因素,要發現、分析和消除,防止職業病害的發生。(2)用毒性小或無毒性的原材料代替毒性大的原材料,這樣可以預防職業的毒害。(3)采用距離隔離、圍擋隔離、時間隔離等隔離方式,這些措施將有害作業點與工作人員隔開。(4)為了防止高溫、熱輻射對工作人員身體皮膚造成不良影響,采用隔絕熱源的措施。(5)如果是在以上措施難以解決的情況下,采用通風措施可以使作業場所空氣中有毒有害物質含量保持在國家規定的最高容許濃度以下[2],通風措施可以改善勞動條件、預防職業毒害。(6)不合理的照明會使工作人員視力減退,引起職業性眼病,導致工傷事故,降低產品質量,影響勞動生產率。所以作業環境照明保證合理,創造良好作業環境。(7)合理布置作業場地,分區布置工藝、生產作業、設備功能,做到清潔、整齊、有序的作業場地。(8)個體防護措施,利用個體防護用品的阻隔、封閉、分散、吸收等的作用,保護工作人員身體的全身或局部免受外來的侵害。(9)對于露天礦采礦作業環境的特殊性,根據作業環境存在的有害、危險因素的情況,在不同的地點相應的布設安全標志和安全標志信號裝置。
2.3 露天礦作業環境的安全管理
露天礦作業環境安全管理,是調查礦山露采作業環境的有害因素、界定有害作業點、評定作業環境的危害程度、改善作業環境,是制定與實施的防護措施、查檢作業環境日常管理、布置安全標志、改善場地粉塵、噪聲、生產性毒物和熱濕環境、防治輻射的危害,對光音、色、味的調節等,這是露天礦作業環境管理的核心內容。
作業安全管理是形成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的有效手段,同時,也可以防止事故發生,降低職業病危害。作業環境的安全檢查為空間布置、生產區域和物業堆放的檢查,包括建筑物、危險物品堆放、安全通道、各零部件、燃料和原料存放檢查、安全報警裝置、防火急救措施檢查;有毒氣體、粉塵、個防護用品、生產作業環境是否符合衛生標準檢查。通過檢查作業環境,可以發現潛在的不安全或危險的因素,對作業的安全狀況得到了解,控制、分析作業環境中的不良方面,制定出有效的安全措施,從而消除事故隱患、降低事故發生率,促進礦業安全生產。
露天礦的安全管理不同于其它行業的安全管理,在露天礦安全管理部門與安全主管部門也必須貫徹“管生產的必須管安全”的原則[3],企業安全管理規章制度的核心就是企業各級領導和企業各類管理人員應根據“管生產的必須管安全”的原則,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然而,露天礦安全管理也應包含著監督檢查的職能,促進作業環境的安全,落實生產安全管理。必須認真研究露天礦的生產作業環境,才能發現符合露天礦實際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安全管理對策。安全管理是可變的,把國家的安全法律法規與露天礦采礦的生產實際相結合,這樣制定出安全管理對策才是有效的。
3 結語
隨著社會工業的高速發展,人們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相應的,我國采礦生產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生產事故頻頻發生,不但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也給工作人員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帶來危害。因此,安全是生產的重要任務。只有改善作業環境和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防止事故發生率及職業病,才能保證露天礦采礦的正常、高效運行,更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與健康。
參考文獻
[1] 胡云燕.露天開采礦山作業環境與安全管理[D].重慶大學,2006.
[2] 曾夢陽.礦山作業環境與安全管理[J].科技風,2013(1).
[3] 袁玉強.談露天礦作業環境改善及安全管理[J].科技資訊,201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