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
摘 要: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我國新開辦的研究公共事業管理活動、制度、體制及其運行機制的學科,主要是致力于公務員和管理干部的培養,它屬于管理學大類,公共管理類。這個專業學制四年,修業期滿且達到國家學位條例規定條件者,即可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中國也在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國內市場急需公共事業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創新模式顯得刻不容緩。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創新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182-01
1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
這個專業初始是很單一的,但是經過二戰后的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上各行各業都得到了飛速發展,并產生了一些新興的公共行業,比如,由于工業等行業的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環境的惡化促使環境保護機構的建立等。此后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又派生出了很多需要負責的機構,包括文教、體育,衛生,社會保險,當然還有環境保護等方向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當然,社會上這些行業的興起與人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因此國家政府也賦予的極高的重視,這極高的重視程度就表現在公共事業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員都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要經過一定的培訓具有專業精神才可以上崗,至此,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建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社會上所有的公共事業得到了專業的指導和保障。
2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必要性
現今的21世紀,我國經濟發展逐漸成熟,也已建立起較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上的各個行業都要求有專業人員的貢獻,公共事業管理方面更是如此。我們迫切需要這個方面的專業人才,擁有專業知識技能,有著敬業專業精神,且有協調組織決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夠適應這個社會的工作模式,熟悉不僅國內,還有國外相關的法律政策,方針目標,愿意為這個社會,為我們的國家而努力。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20世紀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員培養方案已經無法適應21世紀的要求,如今國內的各大高校大多開設了公共事業管理這個專業,大家都在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來適應現在的社會,這已是時代發展的潮流,勢在必行。
3 高校創新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3.1 注重公共事業事業管理人才培養的專業性
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應該至少能夠“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工作,這些部門所涉及的行業,工作崗位就已經十分廣泛,在學生四年的大學教育培養中已經很難成為這么多領域的通才。因此,有必要在該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注重某一方面的專業化教育,以提高學生自身能力和專業水準。
3.2 滿足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
創新的特征落實到教育環節上就是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提供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服務。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對學生的培養要重視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發展,處理好教學的公共性和培養的個性化的矛盾,為學生成才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公共事業管理本身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專業,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讓學生的個性與教學相結合是公共事業發展的需要。同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個性的發展也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3 滿足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需要
現在各個高校都在強調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職業生涯”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個體的特別性;強調教育過程的終身性;要求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整體性;面向教育個體的全面性,避免歧視;突破傳統,注重培養實際性的職業能力;注重促進學生的發展和特殊才能的充分發揮。“職業生涯”教育理論的前提條件就是針對受教育個體的特殊性,這與我們國家傳統倡導的“因材施教”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
3.4 滿足用人單位選擇的需要
面對“千人一面”、“廣譜抗菌”的培養模式,用人單位早已經提出了自己的異議,同時這樣一種培養模式也給用人單位招聘選擇時帶來了很大的選擇成本。
突破這樣的培養模式,讓大學重現自由發展的時代是教育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尤其是公共事業管理這樣的新專業,本身就給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更加應該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多元化地凸現個性,也給用人單位更加豐富的選擇。
4 加快推進高校公共事業管理人才培養新模式
4.1 確定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新目標
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可以發現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新目標應該是培養更多的“從事基層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這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要突出對政府政治及政策和社會管理與文化方面的職業素質和專業視野的培養工作,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實現全面發展;其次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服務領域和組織運轉機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使得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的管理知識和理論;再者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統一管理能力和應用技能,將在工作中常要利用到的電子政務及文字表達等素質教會給學生,使得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
4.2 設置合理的學科體系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需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思想。公共事業管理所涉及到的新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普通教育的課程、專業課程、綜合課程和實踐性教學四個模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合理設置學科體系,讓學生在掌握普通教育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課程的教學,不斷引導學生參與思想教育、學術科技和文化體育活動,鍛煉學生的能力。
4.3 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和學時
社會對該專業有主要的兩個要求:其一就是要有實踐經驗,其二是要有實際工作能力。社會上對專業的設置有許多的看法,主要就是要求該專業要有明確的方向以便適應以后的崗位工作,其次還有學其他的專業知識以便適應不同的崗位。社會上各個就業行業對實踐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為此公共事業專業管理人才培養必須要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必須要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和教學學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不斷培養新的應用型人才,推進實踐教學,主要包括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的理論和方法以及技能的學習等等。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開展課外調查和課堂訓練,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5 結語
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法及教學模式的改進尚需在不斷總結實際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并成熟,針對目前我國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該文作了初步的探討,提出了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和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并將在今后的實踐教學環節中給予嘗試并積累經驗,以期完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 陳泳.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公共事業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以福建工程學院為例[J].雞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3(8).
[2] 羅文寶,張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西教育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