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平
摘 要:建設服務型政府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本文旨在為全面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提供參考。
關鍵詞:服務型政府 政府職能 行政體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D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a)-0209-02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有力的保障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面對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的實際和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時期,黨的十七屆二中全會《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黨的十八大報告又進一步提出,行政體制改革要按照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的目標,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1 服務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服務型政府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現實需求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建設服務型政府,這是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核心目標,是新時期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要按照“以人為本、依法行政、民主責任、公正透明、高效廉潔”的要求,從施政理念、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管理方式、手段等各個方面實現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和變革,即通過新一輪行政體制改革,實現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轉變,實現政府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向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轉變,實現行政運行機制和政府治理方式向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轉變。
2 服務型政府建設導向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對行政管理體制進行了六次大的改革,政府職能發生了重大變化,政府職能的重心轉向經濟建設和發展上來,逐步確立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這四項基本職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現代政府管理體制框架基本形成。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在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中央地方關系重塑、政府與企業、社會和市場關系調整、行政決策和監管體制創新與完善等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和主要成效。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時期,改革正處于深水區和攻堅階段,面臨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克服各種社會矛盾和風險的嚴峻考驗,產能過剩、城市病嚴重、耕地占用過多、地方債風險、生態環境保護等現實經濟問題突出。為適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以改革為主線,用科學發展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進一步把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保護環境這五項政府職能作為全面深化新一輪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面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要圍繞進一步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進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等重大課題,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勇于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3 堅定務實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建設服務型政府,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職能、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強制度和機制建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真正使政府成為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成為良好發展環境的創造者、優質公共服務的提供者、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者。
3.1 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理念
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行政治理理念。一是要把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到行政體制改革各方面和全過程,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依法行政過程中,堅持把以人為本理念具體化,嚴格落實服務承諾制、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工作制度,使廣大群眾真正得到政府提供的各種服務。二是要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員的素質,全面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轉變作風。各級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公仆意識和節儉意識,把執政為民的宗旨真正銘記在心,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反對“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鋪張”,整治“樓堂館所的豪華”“節日期間不正之風”等風氣,以真誠之心和清廉之風,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去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通過改善民生的實際舉動真正體現服務型政府為民務實清廉的本色。
3.2 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面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要著力解決好政府職責越位、缺位、不到位并存的問題,積極穩妥地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進而找準市場功能和政府行為的最佳結合點,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和保護環境的作用。endprint
(1)加強政府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職能。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加注重在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并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調節經濟活動,進一步劃清政府和市場、企業、事業、社會的職能、定位、責任及相互關系,增強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有效性;要加快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資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的步伐,強化政府經濟調控、市場監管職能,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等社會組織、民間組織在社會服務中的作用,促進社會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充分流動,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營造良好環境;要加強市場監管,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建立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市場秩序,推進公平準入,維護公平競爭,規范市場執法,依法行政,加強對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領域的監管。
(2)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要進一步健全公共財政管理體系,加快建立惠及全體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更多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產品和服務,并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把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通過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著力保障城鄉居民生存發展基本需求,著力增強服務供給力,著力創新體制機制,使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全面建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3)強化政府社會治理職能。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系統治理,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針對當前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要正確調節社會各階層利益關系,著力解決城鄉發展差距、地區發展差距、社會成員收入差距等突出問題,加強對困難群體、特殊群體的權益保護、利益傾斜和社會救助,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安定有序。
3.3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按照全面深化服務型政府體制改革的要求,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要立足于推動國家有關重大戰略的有效實施,立足于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現實問題,進一步優化政府組織結構,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要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大幅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嚴格規范和約束行政審批權,實現依法行政;要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優化行政流程,簡化辦事程序,繼續深化窗口機構改革,健全完善政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綜合服務平臺,進一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要嚴格控制機構編制,減少領導職數,降低行政成本;要按照事業和產業分開、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分開的要求,堅持分類指導、分級組織、分步實施的工作方針,積極穩妥地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建立起現代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
3.4 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要圍繞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深入推進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的反腐倡廉建設,認真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大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的力度。進一步強化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充分發揮行政系統內部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的作用,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切實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各項民主權利。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發揮思想庫作用,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Z].
[2]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Z].
[3]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