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華 白鵬 王永 鄭麗
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已不再是學生個人問題,它已經成為當今社會非常重視的問題。本文以高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高校的學生進行了解與調查,在分析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高校畢業就業率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243-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no longer a student personal problems, but also is very important problems in today's society.Tak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College graduat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Countermeasures
當前,大學生就業已成為國家,社會和高校最為關注的熱點與難點之一。據中國教育在線統計,僅2013年黑龍江高校畢業生達23萬人,技校畢業生6.3萬人,再加上城鎮初高中畢業未升學的人員,2013年需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在30萬人以上。當年還將新增就業轉失業人員約75萬人次,加上失地農民約3萬人,復轉軍人2萬人左右,以及上年結轉下來的55萬下崗失業人員,今年城鎮需要安置就業的勞動力在165萬人左右,然而,黑龍江每年僅能解決新就業人員在85萬左右,崗位缺口近80萬個。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應屆畢業生人數為727萬,比2013年增長了28萬,又創歷史新高,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畢業生人數目前呈增長趨勢,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社會各界的責任,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大體來自四個方面:國家、社會、學校和學生個人。只有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徹底的分析,才會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緩解就業壓力。
1 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分析
1.1 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落后
高校培養人才模式落后,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1.1 開設課程與社會需求有差距
所開設的課程與現實技術有一定的差距,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技術知識與現實使用的技術不符,因為,有些課程課本的選擇是國家教育大綱所規定的,學校嚴格按照大綱的規定制定教學計劃,但知識和技術是不斷更新的,企業使用的知識和技術往往都是最新型的技術,因為,企業講究的是效率,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術可以使企業提高生產,節約時間。當學生畢業進入到企業應聘時,才會覺得學校講的知識已經是“過去式”的了。
1.1.2 人才培養模式落后問題
有的學校培養人才的模式較為單一,為學生開設到企業進行實訓的課程不多,只是讓學生在學校學好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這就使學生與企業、社會“脫軌”,學生不了解所學方向真實的情況,不了解企業的運轉流程,缺乏實踐經驗。
1.2 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不完善
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包括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就業指導師資團隊體系、就業指導考核體系、就業指導管理體系、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這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的作用就是對大學生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做綜合性的教育和指導。但在對這五方面體系進行建設時都存在著不足,例如,對于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來說,現在學校和教師注重求職技巧等方面的內容,而忽視了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的培養。由此看來,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還有待完善。
1.3 沒有權威的大學生就業平臺
目前,在我國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大學生就業平臺,雖然在網絡上有一些求職平臺,如智聯招聘、58同城等,但這些求職平臺不是政府官方的,存在一些風險,這些求職平臺還不能及時的提供招聘信息、就業信息,國家下達的新的政策等相關文件。這就需要國家要自主建立一個權威的大學生就業平臺,幫助大學生及時就業。
1.4 大學生就業態度消極
大學生就業率低的一個因素來自于大學生自身,那就是大學生就業態度過于消極。有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對企業提供的職位表現出不滿意。不滿意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對于工作內容的不滿意,感覺自己的工作內容與專業方向不符,不能發揮出自身的價值,大學四年學習的知識突然變得一無是處,自己所做的工作就連一個沒上過大學的人都會做,不甘屈居于人下。二是對于薪金的不滿意。這個心態是很普遍存在的,大學生有的時候會問“為什么我這樣的學歷才拿這么點薪水”,正是由于這種錯誤心態的產生,許多學生寧可選擇等待也不會選擇就業。間接的產生了畢業生就業率低,待業人數多的現象。
1.5 大學生自身素質問題
在畢業生進行求職時,不少畢業生由于對應聘崗位了解不足,自身實踐能力較差,重課本輕運用,沒有辦法勝任崗位的需要,還有就是在應聘時準備不充分,對于一些問題沒有應變能力,企業安排的非意向工作沒有信心,求職資料太過簡單,心理壓力承受力較小,受挫能力差,這些都成為了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但這些原因都是由大學生自身素質所造成的。
2 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研究
2.1 結合實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endprint
要想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首先學校要明確培養人才定位,要將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才,還要密切關注與學生專業有關的新信息、新政策,這就要求學校把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在遵守學校教學大綱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為學生開設專業知識選修課,使學生可以在業余時間豐富自己,與社會“接軌”。還要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模式,定期的將教師送到企業進行學習,讓老師將企業文化講解給學生,然后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讓企業技術人員作為老師為學生授課或將學生送入到企業進行實習,這樣即結合了實際,又將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創新,可以使學生迅速的適應企業,待業人數必將減小。
2.2 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
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在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細節,建設和教學的內容應具體,不應過重的側重于某幾個方面,應從總體考慮,在對內容的講解時把握好平衡,使學生可以正確的、真實的了解自己,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完美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了一個很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學生對未來是有所憧憬的,就會以一個正確的態度擇業。
2.3 建立權威的大學生就業平臺
國家應自主設計和開發一個大學生就業平臺,在平臺里大學生可以求職、可以了解應聘信息,政府應把相關的、新制定的政策及時的傳送到該平臺中,使廣大畢業生可以了解最新的動態。在平臺中畢業生可以與企業進行交流甚至是視頻面試等。即節省了時間,又增加了畢業生的選擇空間,減小了就業的壓力。
2.4 大學生應端正自己的就業態度
心態對于一個人來說是成功的關鍵所在,大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首先應放低自己的心態,不要把自己的學歷看作是邁向高門檻的階梯,它最多只算是一塊高級的敲門磚,要知道你除了學歷與其他人有區別外,其余的什么都是一樣的,可能區別就在于你的起點高一點,別人的低一點罷了,不要抱怨自己的工作,你現在的蟄伏是為了以后騰飛做準備,但無論干什么工作,薪水是多少,都要認真負責,并且還要有團結向上的精神,切忌無論何時要端正自己的態度,這樣才會使自己有機會找到很好的工作并實現自己的價值。
2.5 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教育
學校還要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教育,學校應開設較多的實踐課程,教師也可以改變教學方式,使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來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定期為學生進行抗壓能力的訓練,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質量,為學生詳細的講解求職時的注意的問題和求職的技巧、模擬求職場景等,這就提高了學生的自身素質,自身素質得到了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的比率就會越來越大,因為學生具備了可雇傭能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了大學生就業問題是由國家、社會、學校和學生自身等方面互相影響的,國家要不斷的根據現實情況對教育進行改革,建立求職、就業平臺,社會要多為畢業生創造就業職位,學校要結合實際和學校辦學特色為學生開設教學課程,學生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只有這些方面相互平衡,才能有效的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就業工作才會順利的進行,進而從根本上改善大學生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 http://gaokao.eol.cn/hei_long_jiang_9912/20130428/t20130428_937041.shtml.
[2] 張爍.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5):192-193.
[3] 趙慧芹.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3(16):70.
[4] 余靜.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J].交通職業教育,2011(1):41-44.
[5] 王貴,郝軍,李春海.關于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122-123.
[6] 吳友石,王振巖,李幸平.鼓勵自主創業,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研究[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39-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