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師瑞平
[摘 要]文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產物,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重要文化瑰寶,它見證了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發展。對研究我國歷史的朝代更迭,歷史事件的發生、歷史人物的出現以及各個時期的社會關系有著重要的價值。因而文物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談到文物的保護,與之相關的文物環境因素是不容回避的話題,本文著重分析了大氣、水、輻射、水土流失、人為因素等環境因素對文物的影響,并就文物考古環境的保護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環境因素、文物、考古、環境保護
一、引言
文物是我國各個歷史時期人們生產、生活所留下來的遺物和遺跡,不同的文物則能體現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態、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為人們還原當時的歷史真實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研究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社會背景及發生原因提供依據;為正視歷史,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促進當代和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環境因素成為文物損壞的重要因素,文物考古環境的保護,越來越引起考古界的關注,文物與環境互相依存,不可缺一。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及人們對歷史文化認識的不斷提高,保護文物考古環境意識從無到有,標志著文物保護工作的又一里程碑。隨著文物考古工作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文物環境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深入,文物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對文物環境的研究已成為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主要組成部分。而進一步研究文物保護與環境保護工作及普及全社會各界的文物環境保護意識成為目前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課題。
二、環境因素對文物的影響
環境包括有形環境和無形環境,文物環境亦然,既包括其存在的有形環境,也包括自然界中的無形的大氣環境和不定形的水環境。而近年來由于種種人為原因,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大氣和水質污染對文物古跡是一種潛在的、持續的破壞因素。
1、大氣污染對文物的影響。大氣污染對文物的損壞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酸雨的腐蝕。人們在生活中向大氣層任意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與大氣中的一些雜質發生化學或者是物理反應從而形成酸雨。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具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加快對地表文物的侵蝕,破壞極大,損失難以挽回。酸雨不僅對地上的、地表的文物有損害作用,對地下的文物也有損害。酸雨降落在地上,滲到地下從而改變土壤的酸堿度,土壤性質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存放在地下的文物,如青銅器等。
2、水污染對文物的影響。受到污染的水質滲到地下,大多含有酸、堿、有機污染物,不僅影響地下的文物的開采,同時對文物的貯藏環境影響重大,減少其存在的壽命,如陶制品、墓葬、化石等。
3、紫外線輻射對文物的影響。紫外線對文物的破壞甚是嚴重。紫外光會誘導大氣中的一些一氧化氮、碳氫化合物等雜質,通過光化學反應,產生少量有機醛類等腐蝕性強的污染物,日積月累將毀壞文物的質地,使文物表面老化,降低文物品質,縮短文物保存壽命。
4、水土流失對文物的影響。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野外考古活動的挖掘和開采引起的,從而改變了原有的土質和巖石結構,發生其他外力作用時,容易發生水土流失、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從而破外文物。
5、考古活動的其他人為因素對文物的影響。野外考古活動時,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及對地質地貌的人為改變等產生的環境問題對文物的影響。
三、文物考古環境的保護措施。文物是以實體存在的物質,它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下,因此,文物與環境二者不可分割,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它們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在外觀在體現著統一,互為依托,交相輝映,形成一個形象的整體和完美的景觀。
1、考前調查要細致入微。考古調查階段是實施考古活動的基礎準備工作,是保證考古活動進行的重要前提,這就要求考古調查時期不僅要了解文物情況,還要對考古文物的生態環境進行細致調查,保證考古活動的開展不僅能保證文物的完好無損,還要保證其生態環境不受到傷害。使文物考古和環境保護實現雙贏。
2、考中挖掘及保護要尊重生態環境。在文物考古的挖掘階段要尊重當地的生態環境,挖掘工作的進行要事先進行設計,追求最為合理的方式和方法,要注重分析研究地表的土層特點,挖掘后的處理工作要追求其原有的狀態,盡量保生態環境的原生態。文物考古環境的保護要以自然規律為前提,既要保護文物環境,又能改善生態環境,不同的文物采取不同的保護方式,分散的文物進行博物館收藏,大宗的大遺址文化則采用建設考古遺址公園的方法進行保護。大遺址考古文物保護有利于實現文物保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統一
3、文物考古環境保護要加強規劃管理。文物保護工作部應該只依靠文物保護部門,更應該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協作和配合,尤其是環保部門,充分考慮文物保護中環境因素的影響,實現文物保護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使兩者都得到很好的保護。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條款和規定,使文物保護規范起來,嚴格執行相應的政策和法規,按章按法辦事,不可徇私舞弊,要提高先關法律的執法力度,提高文物保護與環境保護工作的整體效率。
四、結語
文物以實物存在,必然受環境的影響,而文物考古活動在自然中進行也必然影響環境,二者相互依存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文物考古活動中,不能斷章取義,不能以犧牲文物或環境來進行考古活動,要以文物保護和環境保護為宗旨進行考古活動,文物考古過程要注重自然環境的保護,文物的保護又要以一定的生態環境作為保障,努力實現文物考古環境的保護和環境生態保護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張珊珊.探討環境因素對文物的影響及文物考古環境保護問題.才智.2013(08);296.
[2]遲暢.環境因素對文物的影響及文物考古環境保護問題探討[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3(02);11—13.
[3]陳新民.談文物環境保護.中國文物報.2010(03).
[4]趙西晨.考古發掘現場保護中的環境因素及影響.中國文物報.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