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家團圓、十一出門旅游,這似乎成了很多城市白領黃金周出行的規律。今年,存在了14年之久的全國假日辦剛撤銷,十一黃金周就馬上來臨。就在很多人開始籌劃出行線路時,一個令人不快的消息又三年一個周期的不請自來:景區門票又漲價了。據中新網消息,近期多家知名景區宣布上調門票價格。統計顯示,國內5A級景區平均票價已邁入“百元時代”。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旅游業逐漸興旺發達的歷程中,景區門票也經歷了三次漲價大潮。從過往漲價歷史看,國內景區門票漲價存在明顯的羊群行為,一線知名景區漲價往往引來各地景區仿效。自2005年國內景區普遍漲價以來,國家發改委在2007年下發通知,規定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調整頻次不低于3年。原本是為了控制景區門票價格過快上漲的“限漲令”,但在實際執行中,卻異化成了三年為一周期的“漲價令”。每到景區的3年“解禁年”,各旅游景區都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漲價。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在2012年的五一假日之前,全國有超過20個知名景區門票漲價,漲幅從20%到60%不等。一些景區門票調價幅度驚人,如山東臺兒莊古城門票價格由每張100元漲至160元,一次性漲價幅度達60%。2013年34月份,隨著春季旅游逐漸升溫的同時,門票價格也紛紛走高。據中新網報道,鳳凰古城、江西婺源景區、四川峨眉山等一批景區紛紛上調了門票價格,最高漲幅達到了167%。2014年剛剛進入9月,多家知名景區宣布上調門票價格。其中,麗江玉龍雪山門票由105元漲到130元,廣東丹霞山門票由160元漲到200元。對此,網友感嘆景區越來越玩不起。
中國旅游研究院曾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89.2%的網友認為景區門票太貴了,門票支出已經嚴重影響旅游熱情。不少準備出游的人因為門票價格過高的原因選擇了其他。
旅游被稱為一種產業,本就由吃、住、行、游、購、娛6個要素組成,游客來到景區的衣食住行都能夠貢獻當地稅收,地方政府從這部分資金中拿出一些來補貼景區、降低票價,帶動當地發展出一條完整的旅游產業鏈,才能真正發揮旅游的綜合效益。可為什么這么多景區都只盯著門票經濟,而忽略了產業發展呢?一是門票收入簡單直接,無需更大投入;二是景區承包經營,無法從大局著眼。但這無疑都是短視行為。
被稱為“天堂”的杭州西湖對游客實行免費開放,完全放棄了門票的收入。由于免費開放帶來的巨大人流效應,游客延長了游玩時間,景區內的商業網點租金水漲船高,住宿、購物、吃飯、娛樂等休閑消費場所增多,為政府帶來了更多的稅收。
但全國像杭州西湖這樣的景區的確是鳳毛麟角,更多的地方政府將旅游景區當做了自己的提款機,門票價格一再飆高,一味將自己的財政預期轉嫁到游客身上,勢必造成惡性循環,將更多的游客擋在景區之外,最終景區也會失去自己的競爭力和吸引力。這種行為不僅傷了游客的心并將危害我國旅游業的長遠發展。
真心希望景區門票價格回落。別再讓游客在售票廳前因為價格原因左右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