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晨

200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獲得去韓國留學的一個名額。當時并不知道可以申請公派留學,所以在征得父母同意的基礎上,以自費的形式踏出了國門,開始了留學生涯。
或許我太貪心,或者太懦弱,一直不肯走出學校,踏入社會。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絆絆,但內心信念告訴我要堅持才可以“守得云開見月明”。前路曲折其實也是好事,因為我看到了更多的風景。經歷或許是成長的催化劑,不斷地重復著跌倒與爬起、繼續前進,終于在2012年夏天,我為我的學業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以“韓國仁荷大學博士”的身份走出了校門,踏上了回家的路。
或許是在外面呆久了,回國后還真有些不適應。飲食、起居都感到或多或少的不協調,餐桌上沒了泡菜,沒了豆芽湯。公交上沒了暖氣,斑馬線和紅綠燈似乎變成了整個城市的裝飾品,沒人在意他們的色彩變換。看著身邊形形色色的人,似乎要繼續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曾經熟悉的社會。
回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工作。這些年的時間或許沒有白白浪費,十年寒窗的所學所知,讓我在幾家高校的面試中也基本上都獲得了offer。最痛苦的莫過于選擇,或許人生下來就在不斷地進行選擇,選擇學校、選擇工作、選擇婚姻對象、選擇生活等等。我是一個最不會做選擇的人,問了好多前輩,他們給出了很多建議:去一個適合生活的地方,畢竟工作了就代表你要在那里生活下半生;去一個有發展平臺的高校,想要在學校里立足,想要做科研項目,沒有平臺是致命的弱點;回老家工作吧,離父母近些,方便彼此照顧;去大城市或沿海城市才好啊,以后孩子可以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找一個待遇好點的地方啦,少奮斗幾年輕松點比較好啊……意見像雪片一樣在空中漫步飛舞,哪個都說的在理,哪個都是那么靠譜。再次迷茫!
最終我選擇落腳在一線城市廣州的一所“211”院校華南師范大學,幾個一起博士畢業回國的朋友也都相繼進了不同的高校工作。或許在學校里面呆久了,可能還是會更喜歡學校里面的那種生活作息方式吧。
面試通過,通知我開始調檔。“我還有檔案?我的檔案在哪里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我1周。覺得好麻煩,本來以為人去上班就ok了,沒想到還有檔案的問題。于是我開始在四處尋覓檔案的蹤影,在爸爸一個老戰友的幫助下,終于獲悉我的檔案原來放在老家的一所大學中。工作單位說要送到人才市場那邊補上這些年的空缺,然后由人才市場通過官方派遣的方式發到工作單位才算數。接下來就是交錢、補文件(未婚證明、政審證明等等),2周的時間基本搞定了檔案的事情。
可同時學歷認證也是個相當繁瑣的過程,我的學歷認證交辦了2個多月了還沒訊息。當時我認為是不是我認證的比較多所以花的時間久些呢,因為我要認證3份學歷(本、碩、博)。我的認證大概進行了快半年吧,才弄完。認證單位說是一般情況下2個月左右完成。但是如果可以,還是建議早點辦理,趕上高峰期的話,可能會拖延久些。
在廣州工作也有一段時間了,很多即將畢業的學弟學妹們都紛紛來郵件詢問一些情況,似乎遇到的問題都是相同的。在這里就給大家幾點建議,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些幫助吧。
回國之前辦理好留學的相關證明(如《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等),這不僅關系到買車免稅,更重要的是它關系到回國以后入職的相關事宜。
畢業前的半年要做好回國的準備,開始找工作。在網上看相關方面的信息,尋找合適的單位,投簡歷。現在國內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所以一定要提前準備。有備無患!
如何選擇工作地點及單位?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上面也有談過。如果有很多選擇的話,按照自己的心意來選擇吧。相信大家心里都想過這個問題。這個時候或許不應該猶豫、徘徊,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可能以后的路也不盡相同。聽更多人的意見可以,但是希望這些意見不要左右你的思想,因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最適合什么。
最后用一句我個人很喜歡的話來和大家共勉吧:“沒有人可以左右你的人生,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多一些勇氣,去堅定自己的選擇。”祝大家都有一個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