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侯婷婷,2013年畢業于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韓國語專業,2013年9月進入韓國成均館大學東亞學術院攻讀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儒學與現代經營管理思想。現任在韓博士生聯誼會外聯部干事。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寄語全國青年“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習主席的講話情真意切,為廣大青年如何正確選擇人生、如何在時代大潮中建功立業、如何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努力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指明了奮斗的方向。
這番講話鼓舞人心,作為海外學子的我們,更是激情澎湃,體會頗深。
增強民族文化認同
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就是對國家的認同、對中國道路的認同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習主席在講話中贊揚當代青年“可愛、可信、可貴、可為”。這無疑是對我們的殷切厚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的理想信念,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踐行,用一生去開拓和創造。
習主席在講話中還闡明了“中國道路是有歷史依據的,中國制度是有文化基因的,中國理論是開放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可以現代化的”,“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也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文化自信、價值觀自信的內涵。中華民族歷史延綿悠長,戰勝了一次次內憂外患,并在全球化時代的世界激烈碰撞中崛起,其中的核心要素,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中飽含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可靠保證。
將實現中國夢付諸實踐
“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主席提出的“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要求,則是青年充滿朝氣、實現理想的強大推動力。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說明“勤學”對成長成才之重要。面對信息化、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要珍惜優良的學習條件,以更加勤勉、開放的姿態迎接知識時代的挑戰。
習主席引用北大原校長蔡元培的話“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來論述“修德”之必要。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踏踏實實修德——學會感恩,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
是非明,方向清,才能路子正。面對世界深刻復雜的變化,面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社會現象,如何才能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對真假、善惡、美丑作出準確判斷,只有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能洞若觀火、清澈明了——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篤實——做到求真務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增長才干。習主席引用《禮記》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向廣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成功的背后,一定會鋪滿艱辛。不經風雨,何以見彩虹?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成功就一定會離你越來越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感召下,習主席的重要談話,激勵著每一個時代先鋒。作為青年學子,我們一定會用實際行動來鍛煉自己、完善自己,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為祖國的強盛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做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表率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個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和諧繁榮的盛世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正如習主席所說,“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
“做別人的尾燈”,“永遠坐在前排”,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率——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正值求學階段,享受著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海任吾暢游。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勤于學習,敏于求知,學會擔當,勇挑重任。
我國是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只要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擰成一股繩,無論遇到多大的風雨都能順利度過;只要我們攜起手來,樹立同甘苦共患難的思想,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更加民主、更加美麗和富強;同樣,只要我們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定能早日實現中國夢,我們的祖國一定會以自信、自強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魯迅先生說過:“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少年周恩來,懷揣遠大抱負——“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詹天佑不顧帝國主義阻撓和嘲笑,毅然主持京張鐵路的修筑,改寫了“中國無人能修筑鐵路”的歷史;李四光面對優厚待遇的誘惑,婉拒了國外的高薪聘請,決然地選擇回國效力……
我們青年一代,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我們一定不負眾望,學成歸來,憑著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同祖國人民一道,擔負起歷史的重任,用奮斗的色彩和激揚的青春描繪出我們更加精彩的人生。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