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慧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幼兒教育的不斷改革,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提出了較高要求。提倡幼兒園應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引導幼兒感受優秀傳統文化,并激發幼兒愛家鄉及愛祖國的熱情。為此,該文特對幼兒園加大本土資源的應用進行了詳細探討,旨在為今后幼兒園環境創設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本土資源 幼兒園環境 創設特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b)-0238-01
在當前教育中,環境逐漸成為一種隱性課程受到各教育界的重視及關注。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中明確指出:環境是較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應充分利用及創設環境,進而促進幼兒園的發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幼兒園對環境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并沒有創設環境總體規劃,并在設計上以教師為主,而忽視幼兒主體性的發揮,并未挖掘本地資源、文化等,以致于幼兒園教育千元一面,并沒有獨特性。為了有效改善幼兒園教育現狀,提倡挖掘本土文化、開發本土資源及創設本土環境。
1 利用本土文化,開發教育活動資源
我國是歷史較悠久的傳統民族,擁有幾千年文化。每一個家鄉都有自己獨特的優秀文化。有風景名勝區、民間小吃、民間歌謠及特色建筑等。如:在我國經濟發展較高的福建省,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有著小西雙版納之稱。該生擁有妙趣橫生的原始森林,也擁有氣勢磅礴的林海瀑布,每一處風險都讓人流連忘返。形成這些特色的名勝古跡,都構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如何充分利用本土文化,開展具有特色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是當前每一位幼兒園教師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可將這些本土文化分為社區建筑、風味小吃、節日文化及藝術文化幾方面。在這些文化中擁有較多的文化藝術知識,且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教師可利用這些資源,自行編制幼兒園主題。在編制主題的過程中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在玩的過程中了解本土文化,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另外,也可帶領幼兒感受大自然所賜予的風景,走進家鄉自然風景區,在觀賞的過程中感受家鄉山水的魅力,培養愛家鄉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可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培養創新思維。
2 開發本土資源,增強本土文化教育
由于幼兒自身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具有兒童天生的特性——好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可充分利用周圍資源,開發本土資源,開展本土文化教育。不僅符合當前幼兒園教育規范,而且還能夠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在玩中學習知識,激發愛家鄉的熱情。一方面,可開展游戲體驗法,引導幼兒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這就需要教師可根據家鄉的傳統節日,增設相應活動,并鼓勵幼兒模仿成人活動。由于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力,可鼓勵其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感受大人的世界,并了解瑤鄉的民族節慶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優良品德,學會與人合作、分享等。可利用民間體育器械,開展豐富的體育活動。如:可采用陀螺,開展打陀螺活動;也可采用小塑料袋,制作毽子,帶領幼兒踢毽子;還可尋找木材,自制小拉車等。這些活動與園內活動完全不同,具有先進性,在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同時,還能夠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發育。另一方面,開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動區。可利用園內走廊,創設本土風情的的區域,在該活動區域中可將本土風速習慣、人文遺產及飲食文化等展現在幼兒面前。在日常來來回回走動中觀看走廊活動內容,可讓幼兒在思想中加深本文文化知識。也可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本土文化活動,挑選自己的角色扮演,在扮演中體驗風土民情的樂趣,充分挖掘幼兒潛在的表現力及創造力,培養幼兒社交能力。
3 創設本土環境,增強幼兒視覺沖擊力
所謂環境影響人,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能夠使幼兒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實現環境與教育的有效對接。如何創設具有特色的幼兒園環境,是當前首要解決的任務。
首先,利用自然物質。所謂自然物質的應用應突破傳統的應用方法,改變以往的觀賞價值,將其融入到教學中。如:在木材豐富的地區,教師可利用高低不同的小樹墩,采用木材搭建房子、桌子或者橋等,在制作過程中講解制作流程及其用途。若遇到大班的幼兒,則可利用木材的邊角制作幼兒喜歡的小飛機、小汽車等。一般情況下,幼兒對這些物品較獨愛。若:幼兒園附近有小溪流,河里擁有較多鵝卵石,教師可帶領幼兒在合理撿鵝卵石。當然,在河里撿鵝卵石的活動中,教師應特別注意幼兒安全,時刻觀察幼兒舉止,以免發生意外。撿起來的鵝卵石,比一比誰的石頭多,看誰能夠搭建小火車或者跳房子等。同時,還可帶領幼兒認識農家常用工具,并向幼兒講解這些工具的作用,并表明農家生活方式,了解傳統日日出而作及日落而息的艱苦生活,使幼兒體會到現在的快樂生活來之不易。
最后,利用植物資源。幼兒園對種植、大自然等有著較大的興趣,教師可根據幼兒這一特點,開展自然角、種植園等實踐活動,并由教師統一帶領孩子種植瓜苗或菜苗等。幼兒在種植的過程中體會日常菜來之不易,學會珍惜糧食等。另外,教師可向幼兒講解農作物生長的特性、生長環境及其生長過程,并相應做好記錄。當達到一定時間后,可帶領幼兒共同收獲蔬菜或水果。在這期間,帶領幼兒除草、除蟲等。當然,種植的水果及蔬菜應是本地較盛產的。還可利用院內走廊,張貼玉米、花生、辣椒等,制作豐收的走廊;也可采用紙張,剪貼生動形象的小動物、小玩具等,培養動手能力。在班級內,可特別選取幾個板塊,制作“當地果園”,感受家鄉生態果園的豐收景象。
總而言之,幼兒處于身心發展的最佳時期,對于此時期的教育應根據幼兒實際特征,開展幼兒活動。本土資源是幼兒教育的豐富資源,幼兒教育標準提出應積極開發本土資源,創設具有特色的幼兒教育環境。因此,分別從利用本土文化,開發教育活動資源;開發本土資源,增強本土文化教育;創設本土環境,增強幼兒視覺沖擊力幾方面進行詳細闡述,旨在提高幼兒教學效率,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莊寶珍.利用本土地理文化資源,開展探究性主題活動[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3(7):373.
[2] 賴竹婧.利用本土資源創設幼兒園環境的策略分析——以海南省農村幼兒園為例[J].科教導刊,2013(36):162,184.
[3] 柴新昕.利用本土資源打造特色幼兒園環境——幼兒園環境創設研究現狀評述[J].快樂學習報(信息教研周刊),2014(2):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