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富+張瑩+李永能+達永仙+白衛兵+蘇艷華
摘要 創業是當前大學生自己尋找的一條新出路,為找工作迷茫的畢業生點燃新希望,體現自我價值,解決社會就業矛盾的一個重要途徑,推動這個時代經濟增長。大學生創業平臺的建設,是高校培養人才的沃土,為大學生創業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環境。本文分析當前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前開展的工作實際情況,思考大學生平臺建設的對策建議做法。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業平臺 建設
創業教育是指以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培養他們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心理品質等,使其成為具有開創性人才的教育。創業教育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很多潛在自我發展的機會,在創業過程中可以將所學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結合并學以致用,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中體現自我價值,增加實踐經驗,通過創業活動,形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培養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同時,還能進一步認識自身缺點與不足,通過向他人請教,深入學習研究,最終成為全面發展型人才。這部分學生走上崗位,無論是選擇就業還是創業,都有望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綜觀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態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動回應,是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創新舉措。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離不開各種實踐教育平臺。要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我們需要建設各類大學生創業平臺,促進教育的實效性。
一、當前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大學生創業和創業教育是在國家不實行統分,就業實行雙向選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只有十多年。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從自身因素上看:(1)缺乏經驗。很多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具備較全面的科學文化知識,扎實的技術但缺乏東西市場變幻的能力,及從市場中獵取有價值的信息的能力、無法全面的掌握市場需求。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適應瞬息變化的市場,創業者必須經過一個漫長的磨練。創業的最終結果是勝者繼續生存,敗者淘汰出局。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缺乏事物的應變能力,市場的變化往往是瞬息萬變的,如果不能經受住市場變化帶來的沖擊,一旦經歷多次的失敗和挫折,沒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知道該如何改進,從而失去創業的信心,甚至會放棄創業。(2)心態不成熟。創業剛剛起步,很多學生往往會表現盲目樂觀,過分自大或以自我為中心。在判斷失誤的觀點上帶有一定的主觀思想和盲目性,對行業要有深度的審視,對市場更需要深刻的了解,大學生創業除了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術知識,更需要具備好的創業心態,不可視野狹窄、過于自負,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敢于直面挫折和失敗。(3)缺乏綜合能力。大學里的課程安排是以專業劃分的,除了公共課程,不同專業之間的課程差別明顯,大部分學生熟悉的課程只停留在本專業,對其它專業課程較生疏或知之甚少,且大學生需要在大學期間注重能力的培養。如人際交往能力、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大學生不熟悉經營“游戲規則”,技術上出類拔萃,但理財、營銷、溝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創業獲得成功,創業者必須技術、經營兩手抓。從外在因素看:(1)資金問題。缺乏資金往往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頭等問題。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可以來源于銀行貸款、風險投資、典當融資、股權融資和融資租賃等渠道。但當前大學生創業者的資金只能來源于自有資金,親戚朋友的借款或其他私人股權投資,而得到社會資本支持的微乎其微,這樣導致創業啟動金的擁有量極為有限。由于大學生自身沒有資金儲備,創業很難進行,即使有了資金來源,但對資金的利用往往沒有很好的規劃,使用不合理產生的后果將會打擊投資者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信心,阻礙大學生創業的可持續發展。(2)缺乏專業培訓。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課程,激發學生形成自主創業的意識,但由于教師創業的實戰經驗不足,學生在自主創業的過程中不容易得到正確的專業培訓和指導,在自主創業過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3)缺乏實踐機會。學校創造很多的學習機會,但都停留在表面知識學習階段,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所起的效果不明顯。比如,學校組織學生到公司實習,對于公司來說,學生只是一個觀摩者,公司只會提供一些表面的東西或干一些苦力活,不可能了解公司的內部運行機制。
二、搭建大學生創業平臺的建設與思考搭建有利于大學生創業平臺,努力培養促進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環境,通過加強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措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業知識,不斷促進大學生創業,提出對當前大學生創業平臺的建設和思考。1.教育平臺轉變傳統觀念影響,提高大學生創業思想認識。當前大學生多數人形成安于現狀、缺乏開創、拼搏的精神。要把創業意識早進大學生頭腦、進課堂、進實踐,不斷提高他們的技能和綜合素質。一方面,建立健全課程體系,適應市場需求,不斷的創新;另一方面,聘請行業專家和企業總經理到學校舉行講座,他們對市場具有較強的洞察力、精湛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術,通過形象生動、真實有趣、深入淺出的演講,提供給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工作態度,對學生的創業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聘請優秀畢業生回校為學生做“創業教育”的報告,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應從入校開始抓起,新生入學就進行創業教育,教學和實踐有機結合。通過優秀畢業生的交流和傳授經驗,為在校學生樹立榜樣,樹立創業意識,最終達到良好的創業教育的效果。2.咨詢平臺依托多種咨詢平臺交流學習。招生就業處提供政策、訪談和創業故事、中國大學生創業網等咨詢信息和網絡交流;也可通過創業刊物和教材等交流;充分利用網絡的時代為大學生創業搭建創業實踐平臺和交流咨詢學習平臺。3.培訓平臺提高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不缺乏創業激情,但創業能力普遍缺乏,如職業規劃、職業技能培訓、專利和考證培訓等。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建立有效的創業教育和指導,使產、學、研有機結合。聘請企業老總為指導團隊,大力開展大學生創業培訓。校企聯合支持學生創業,結合專業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一些特色的創業培訓內容,學生結合創業培訓內容和專業特點,各自提出創業計劃,企業對創業計劃進行評審,通過的同學可得到企業的資金支持,或者提供物資供應,企業老總定時對創業項目進行檢驗,并適時給予指導。4.項目平臺開發、整合大學生創業,通過大學生去創業實踐體驗賺錢樂趣。目前,學校創業項目少,創業服務機構少。學校需要整合資源,發揮優勢。一方面,以開展創業項目征集,優秀展示推介活動。通過對往屆畢業生創業項目的收集與展示,讓畢業生了解本專業創業前景。同時對在校學生的創業計劃進行征集,并利用就業服務場所開展常態化的創業項目展示推介,搭建信息交流平臺,是創業項目與大學生創業者進行有效對接。另一方面,學校每年有100項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行動基金資助項目,學生可以自行申報。學院結合專業與昆明正大有限公司和云南神農農牧集團積極探索,成立“昆明正大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和“神農集團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每年共支持50項,學生對項目申報和順利結題,受資助者不僅在其中得到了鍛煉和實踐,并從中獲得較大收獲,取得了良好的效益。5.資金平臺目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集中在自籌資金、私人的投資和非正式投資等。為了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供擔保貸款服務是最重要的一環。成立大學生創業基金,落實大學生創業政策。涵蓋了稅費減免、貸款擔保、財政補貼、創業培訓等多方面,基本形成了引導扶持激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體系。并調動多方積極性,多渠道拓展大學生融資渠道,從而使大學生創業資金有渠道,有保障。6.孵化平臺成立創業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系統服務。依靠政府和學校,企業創建“準就業”實習機制。努力為所有的大四畢業生提供一個適合自己專業方向的實習基地。現在實習基地已經成為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縮短了畢業生與社會的差距,彌補了畢業生就業時工作經驗的嚴重不足,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素質。加強預就業見習基地建設,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實訓。我院聯系多家用人單位,設立預就業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利用假期、生產實習等到企業實踐。請企業單位安排每個大學生到各部門滾動學習,了解公司運作流程。7.活動平臺每年暑假組織開展三下鄉活動,完善校企聯合“三下鄉”。為更多學生提供和社會接軌機會。學院加強與更多企事業單位往來,開創一些新的活動,加大“三下鄉”規模,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和國際競爭能力”,讓學生在學校內就積累更多社會經驗,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和市場行業情況。“模擬公司”提升創業能力。大學生通過“模擬公司”創業活動,可經歷企業的全部業務操作過程,了解和體會創業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每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及相互聯系,而不必承擔任何經濟風險。在虛擬環境中,創業大學生可以驗證創業項目,經營管理創辦的企業,完善企業運營規劃。一旦模擬成功,就可以照搬到現實中來,從而降低創業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和企業存活率。這種活動,對提高學員的實操能力,增強工作經驗,提升創業素質和能力,形成“我要創業——我能創業——我能成功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8.大賽平臺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業模擬沙盤、模擬招聘大賽、簡歷制作大賽、創業辯論賽和各種“挑戰杯”計劃大賽等,吸引更多的在校大學生關注創業,并參與到其中。多組織新穎的、實際的創業比賽,給大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形成大學生在校創業氛圍環境,提升大學生創業綜合素質和能力。9.服務平臺搭建服務平臺,促使大學生創業有助力。依托學校、教育廳和政府積極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咨詢、各類扶持資金申請、企業登記注冊、融資、商務等服務,扶助大學生創業發展。法律咨詢及市場開發等方面提供跟蹤服務。創業這條路是很艱辛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從現在做好準備,創業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機遇與風險并存,充滿挑戰,要因人而異的指導。高校搭建各類更多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大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找準創業“切入點”,提高自身的創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就能促進就業和創業成功的機率,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振軒.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2]陶淑娟.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分析及教學模式選擇[J].當代教育科學,2012,(1).
[3]孫祥云.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中心建設及運行模式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