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摘要 專業社團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高校及社會的關注,本文基于專業社團特點及發展現狀,分析制約專業社團發展的主要因素,并對專業社團今后的發展思路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 高校專業社團 社團管理 發展思路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求學觀念的轉變,學生管理的思路發生了深刻變化,學生社團成為了承載這一變化的重要載體,并在傳播知識、提高專業認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專業社團的特征專業社團是學生自愿加入,圍繞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以傳播與專業相關的知識信息為主的學生組織。專業社團的發展具有以下特征。1.專業特色突出專業社團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目的性,社團的成立往往是圍繞學生的專業需求、以專業學科為依托,以專業活動為載體。社團定位于幫助會員增強專業認知、提升專業素養,有效地將專業與實踐相結合,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2.社團管理依靠對口院系力量專業社團相較于其他社團,更加倚重院系提供的支持,如專業教師的輔導、實踐基地的搭建等,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專業型社團掛靠在院系,院系和專業社團的相互滲透對推進相關專業的發展與創新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實踐性強,能更好地與社會資源有效整合專業社團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一些研究也證實了專業社團開展的活動,更加著眼于滿足社會的需求,實用性強。專業社團中校企聯合舉辦的活動數量逐年增多,合作形式多樣、領域也更加廣泛。
二、制約專業社團發展的主要因素通過對山東省兩所高校36個大學生社團進行調研,結合相關社團的發展現狀,總結得出制約專業社團發展的主要因素。1.專業社團定位不明確,沒有良好的傳承理念專業社團在高校的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沒有相對固定統一的模式,在訪談中,僅有28%的社團有著清晰、明確的理念;大部分并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使得社團在發展過程中多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低年級學生占比較高,社團發展陷入兩難困境從社團人員構成比例的情況來看,參與社團活動的主要力量為大一學生,學生進入二年級之后,社員很少參與社團活動。社團中主要負責人為三年級及以上學生的比例僅為14%。這樣的人員構成比例造成了專業社團發展中的兩難困境。一方面,作為參與活動的主體——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專業知識有限,缺少實踐經驗,一些對專業知識要求較高的活動難以參與到其中;其作為組織者,開展的活動又難以保證質量。另一方面,高年級學生往往對社團活動的熱情減退,在社團中沒有形成較好的互動氛圍,失去了專業社團建設的真正意義。3.社團活動缺乏系統性的專業指導與幫助學生認為社團指導老師指導的專業性是社團發展的最大動力,另外是物質幫助以及主要負責人的素質和領導力。經過調研發現,現有的專業社團中專業指導教師的比例較低,且70%以上為青年教師,受到個人科研任務緊、課時量較多等影響,對社團的指導力度不夠。從學校層面,對導師的激勵措施不足,更多地依靠老師的熱情和責任感維系,學生大多通過主動交往才能得到指導,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局面尚未形成。4.物質條件匱乏,活動經費得不到保證專業社團活動一般都需要相應的資金和場地,但學院對學生社團的經費支持有限,同時學生社團大多采取了免費入會的措施,活動經費上基本維持運轉的需要,但無法滿足專業性社團開展高品質活動的需求。在所調研的36個社團中,僅有一個社團有集中會議的場所,其他社團活動需要提前申請學校的公共教室,且受到活動場地、學校教學安排、活動時間等多方面的限制,社團內部的交流次數非常有限。
三、專業性社團的發展思路1.建立校團委、學院協同管理的雙主體管理模式結合專業社團的特點建立院校協同管理的機制。首先,明確兩個管理主體在專業社團指導方面的分工,各負其責。其次,團委可根據相關政策,統一落實對社團進行量化考核等;院系需要充分發揮學科、師資、硬件等方面的優勢,從專業角度為社團發展提供資源。通過專業社團,可以在學校范圍內滿足不同專業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通過院系師資、實驗平臺以及學科資源,給專業社團接受更多的指導和培訓、提高社團活動的質量及專業性。2.健全指導老師配備,發揮專業教師在社團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學校可以通過建立科學的激勵制度,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及鼓勵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如通過計算教學工作量量化激勵、引入相應的考核評價機制獎勵優秀的指導老師等形式,鼓勵更多學科帶頭人、有較多實踐經驗的老師參與到社團指導工作中,增進師生間的交流,更好地發揮社團在育人方面的功能。3.完善各類管理制度,推進社團整體工作的體系化與規范性專業社團的設置要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專業特長,避免社團發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對已成立的社團,要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考察社團的發展方向是否與高校思想教育、人格培育、校園文化發展的方向一致等因素。從數量和質量上對專業社團進行規范。4.做好學生骨干的培養和梯隊建設,推動社團工作的傳承專業社團有別于其他類型社團的發展,在專業性和學科知識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在社團的發展過程中,要擺脫以往社團成員“大一進、大二退”的現狀,吸納更多高年級的會員以及碩士、博士生的加入。發揮在專業知識積累、專業實踐、學科競賽等方面的經驗和優勢,并通過以高帶低、以優幫新的模式,將社團的文化、精品活動等進行傳承,有效促進社團的發展以及會員的成長與培養,幫助社團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廖良輝.中美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比較——以美國哈佛大學為研究實例[J].青年研究,2005,(4).
[2]余芳等.我國高校學生團體的現狀、比較與管理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5).
[3]郭永邦.高職院校學生專業社團建設的定位與思考[J].職業教育,2009,(9).
[4]朱文藝.論構建大學生專業文化與專業社團的橋梁[J].文教參考,2008,(3).
[5]孟昭萍,李文靜.財經類院校專業型社團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和產業,2008,(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