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寧寧
摘要 伴隨社會經濟的變革,大學生分配也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由此而來的是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論述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并采用更有效的對策來解決其就業問題。
關鍵詞 女大學生 就業難 原因 對策
一直以來,性別成為就業中企業招聘選擇的標準之一,許多單位對女性有歧視心理。高校就業市場呈現了明顯的性別差異,女生的就業難度遠遠大于男生。這種現象不僅在本科院校時有發生,在以培養技術和應用型人才為主的高職類院校,也一直是很難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一)社會原因1.傳統性別差異思想的影響。社會上很多人普遍認為,女性應該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家庭婚姻生活中,而不是忙于工作和事業。這種傳統性別意識把養家糊口的任務交給男性,在外就業掙錢就理所當然地成了男性的單性別社會活動,有限的就業機會、工資收入和更豐厚的工作崗位成為男性專有的權利。2.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自從國家放開“單獨二孩”政策以來,許多女大學生在求職、工作中遇到了二胎問題的苦惱。是否再生一個孩子,成為她們就業、升遷中的一個困擾。有用人單位在招聘女大學生時,已經把員工生二胎對企業可能帶來的影響考慮在內。對一些企業來說,女性員工第二次休產假會提高企業的人力成本,所以在招聘員工時會刻意回避女大學生,這無疑增加了女大學生就業的難度。3.用人單位的利益心理。我國是長期實行單位福利制度的國家,多數企業認為雇用女性勞動力將增加企業的勞動成本。首先,從勞動時間的連續性來看,女性的生育哺乳期這一階段的工資、福利需要企業負擔;其次,女性的退休時間一般比男性要早,而且由于壽命的性別差異,女性一般要比男性領取更長更多的退休金;再次,由于女性工作時間比男性短,因而,女工的年均培訓費要高出男性,其利用率相應的也比較低。4.高職院校專業設置不合理。女大學生跟男生相比,在就業選擇上比男生更為挑剔。因此,女生多選擇醫學、護理、外語、財經等人文學科,而很多民辦學校、培訓學校也爭相開辦此類專業,導致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尤其是女畢業生過剩。文科專業女生扎堆,只會讓她們在就業時遭遇“多女求一崗”,增加就業壓力。(二)個人原因1.女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隨著我國計劃生育的有效推進,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加入了就業的大軍,其中女生也占據了一定的分量。相當一部分女生在家中嬌生慣養,缺乏競爭意識和冒險精神,依賴心理重,在就業中遭遇挫折而無法獨立解決。2.女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觀念。近年來,受功利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一些女大學生忽視所學專業特點,忽視自身特長,不從個人發展和事業前途考慮,盲目追求到政府機關、國營企事業單位工作,錯失許多就業機會。女大學生自身較高的就業期望值或就業偏好,是造成自身就業難的主觀原因。3.女大學生自身的能力素質。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用人單位更注重畢業生的在校表現、事業心、吃苦耐勞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等綜合素質,更加青睞復合型人才。女大學生一般學習成績都比較優異,但在想象力、創造力、開拓力以及知識的靈活運用等方面遜于男生,再加上女生大多看重學習成績,不愿參加文體活動和社團活動,忽略了綜合素質的提高。結果是一些女生雖然學習成績還不錯,但在一些必要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比男生差,因而在就業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影響了自身順利就業。
二、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分析(一)推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推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對各種公共立法條文、各級政府政策規定進行改革,徹底清除違反國策或與國策不符的內容;保護女性的勞動權益和幫助她們獲得合理的就業待遇。倡導全社會樹立男女平等觀念,提倡男女在同一能力標準面前公平競爭,真正實現同工同酬。除特殊行業外,對低于50%女性錄用比例的用人單位,增加生育基金、養老保險及相關項目的額度,以鼓勵用人單位錄用女性。建議政府向女職工較多的部門提供政府貸款或政府津貼,并將稅款額與單位女職工的就業額掛鉤。(二)完善女性權益保障制度就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工程,政府有關部門要完善現有的福利制度,以國家政策確立生育的社會價值,并制定與之配套的社會保障制度。女性若遇到用人單位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可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希望法律工作者、政府有關部門和婦女組織為女畢業生就業提供保護和援助。從用人成本上來說,女性職工生育哺乳期間的工資支付以及崗位空缺問題是很多用人單位所顧慮的,同時也是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實行女性職工生育和哺乳期工資支付方式的多元化,降低用人單位的成本負擔,也是目前政府和社會共同關注的一個話題。(三)高校應對女大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1.高校應更多地關注女大學生的成長,一方面,通過開展多種活動提高女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培養她們的溝通協調、團隊協作、適應創新等能力;另一方面,適時地開展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將“兩個指導”貫穿于她們的整個大學生涯中。通過以上的教育指導,提高女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提高就業率。2.學校就業指導部門要做好女大學生就業推薦指導工作,大力向用人單位宣傳和推薦女大學畢業生。其實,就被調查的女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情況而言,女生因學習較為刻苦,學習成績普遍好于男生;女生獲得各種證書的數量多于男生;女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并不亞于男生。因此,學校應當大力向用人單位宣傳和推薦女大學畢業生,特別是一些女性較為適合的工作單位及崗位。要著重關注女大學生這個群體,做到因才推薦,提高女大學生的就業成功率,從而提高女大學生這個群體的就業信心。3.高等院校在學科規劃、專業和課程設置方面應以市場為導向,充分考慮社會需求,突出能力本位教育。高校應針對女大學生自身的性別和生理特點增加符合女性特征的專業,加強其包括抗挫折能力、公關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自我心理的調整,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四)女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女大學生自身要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轉變就業觀念,摒棄傳統的性別觀念,正確地看待和評價自己,理性地分析和對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敢于與男性共同競爭,積極地適應社會。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加強競爭意識、市場意識和主動就業意識,努力把自己培養成文理兼通、視野開闊、富有創造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又要樹立自主創業的擇業觀,化消極被動地等待用人單位的招聘,為積極主動地自我創造就業機會。綜上所述,女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其中不但有個人原因,也有社會原因,需要個人、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對策來真正解決就業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