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夏曉竹
(1.國網安徽肥西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1200;2.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具有防汛要求的35kV變電站技改技術要點
陳 輝1夏曉竹2
(1.國網安徽肥西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1200;2.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本文系統闡述了35kV某變電站因建設年限較舊,同時防汛壓力較大,技改改造過程中存在的技術難點,并且針對技術難點,提出對策,從而保證全站改造順利完成。
防汛要求;整體技改;技術難點;解決對策
35 kV某變電站處于某國家4A級景區,建于90年代初期,受當時的技術和經濟條件限制,該35kV電源是單電源供電,電氣設備運行時間較長、設備已老化。該地區地勢較低,每年都飽受汛期帶來的水災威脅,供電容量及安全穩定性亟需提高。因此該站雖然作為技改工程,但是涉及到原廠房拆除,新廠房建設。從施工難度上來說,遠大于新建變電站。
該變電站目前為進線單電源,無進線斷路器,兩臺主變,容量分別為8MVA,和5MVA,35kV為單母未分段,設備為戶外式設備。主廠房一層,包括10kV開關室及測控保護裝置。該站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該站為單電源供電,供電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2)該站地勢較低,每逢汛期,則需要人員蹲守,使用排水泵24小時排水作業。
(3)該站主變型號老舊,且目前容量已難以滿足負荷增長需求,需開展主變增容工程。
(4)該站戶外設備投運年限久遠,故障率高,檢修工作量大,費用大,無法保證電網安全運行。
(1)電氣一次部分
35 kV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本期、終期均為2回進線;按終期規模一次建成。35kV主變采用三相雙雙繞組風冷有載調壓變壓器。屋外基礎抬高1m敞開式布置,便于防水淹沒和散熱。其中5MVA主變增容為10MVA,原8MVA主變留用。
10 kV采用單母線分段接線,配電裝置采用KYN28-12型金屬鎧裝移開式開關柜,屋內雙列布置。10kV電容器采用集合式電容器成套裝置,減少占地,安裝簡單,維護方便。
(2)電氣二次部分
為保證供電的可靠性,配置微機35kV備用電源自投裝置1套,與總控屏合1面屏。35kV兩回進線及分段開關各裝設保護測控裝置1套,就地安裝在開關柜上。
自動化系統采用開放式分層分布式系統,由站控層和間隔層構成。全站統一建模,統一組網,信息共享,通信規約統一采用 DL/T860 通信標準,實現站控層、間隔層二次設備互操作。保護故障信息、遠動信息不重復采集。
35 kV分段開關投運時,其保護測控單元應能根據事先安排的運行方式和運行工況,對分段開關進行智能性的自動投入與切除操作。整個功能在間隔層完成,要求獨立性好,可靠性高,不受總控單元的影響。
低周減載:根據需要,10kV設置2~3輪低周減載動作。整個功能在間隔層完成,要求獨立性好,可靠性高,不受總控單元的影響。
該站取消常規的控制、信號及測量系統,控制、信號及測量功能由站內計算機監控系統統一完成。
35 kV、10kV線路保護配置三相式電流速斷、過電流保護、低周減載及重合閘功能。保護安裝在開關柜上。
10 kV電容器裝設三相式電流速斷、過電流保護、開口三角電壓保護、過壓及失壓保護。保護安裝在開關柜上。
10 kV接地變采用微機型保護,配有三段式相間電流保護、零序電流保護及本體保護。10kV消弧線圈配制一面消弧線圈控制屏,內設兩套消弧線圈控制器。保護安裝在開關柜上
全站直流、交流、UPS(逆變)、通信等電源采用一體化設計,一體化配置、一體化監控,其運行情況和信息數據通過監控單元展示并通過DL/T860標準數據格式接入自動化系統。
(3)土建部分
拆除原廠房,新建立三層式建筑。一層為副主廠房,二層為10kV配電裝置室,三層為35kV配電裝室置,10kV電容器布置在戶外,二次設備室和安全工具室布置在二層。主變的屋外基礎抬高1m敞開式布置,便于防水淹沒和散熱。
因為該站屬于技術改造工程,且配網負荷轉移難度叫大,所以無法停電,臨時供電方案是用一臺二進四出的環網柜給用戶供電,環網柜臨時放置在站內西南角,二次保護設備遷移至北面臨時房內。按照最大限度減少停電時間、次數及施工質量安全的要求,改造按照三個階段進行推進:
(1)第一階段任務是提前做好主變增容及負荷改接工作,從而開展土建工程施工。實施要點的先后順序為該站原1號主變由5000kVA增容至10000kVA,主變位置遷移至環道位置,10kV環網柜安裝、電纜展放、試驗、連接;環網柜正式投入運行帶各條10kV線路負荷,主變保護、公共測控、遠動裝置遷移至臨時保護室;2號變位置遷移;戶內10kV開關拆除;2號主變投入運行,環網柜分列運行;開關室、控制室廠房拆除,35kV1、2號主變位置二次遷移臨時基礎制作;1號主變二次遷移;2號主變二次遷移;主廠房封頂。
(2)第二階段任務主要是電氣安裝及調試、投運工作。10kV開關柜進場就位、安裝;35kV開關柜進場就位、安裝;保護屏柜進場,二次控纜展放;35kV進出線電纜展放,臨時保護室公共測控退出運行移至控制室;設備進行聯調;設備驗收、反饋缺陷消缺;35kV進線電纜上塔連接;新設備啟動,新開關柜出線與環網柜出線相位確認;臨時供電環網柜退出運行,新設備運行帶負荷;2號主變位置遷移;2號主變驗收、啟動投運。
(3)土建工程收尾工作。對于部分第一階段未施工的部分,如門窗等,進行施工。
(4)因為建設周期長,需要做好變電站蓄水池自動抽水泵的安裝并確保正常投入使用,如遭遇汛期,則安排人員進行檢查,及時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保證變電站排水系統正常運轉。同時因臨時用電設施可靠性較差,務必加大對環網柜的監視力度。
由于該工程具有較高的防汛要求,涉及到拆建工程,原廠房拆除,新廠房建立,負荷轉接,舊設備轉移,新設備吊裝組立等工序每一項都帶來較大的安全風險。所以必須要重視安全、技術、進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提高前期準備的技術準備工作,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管理工作,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證工程建設的進度和質量。
[1]任永恒.變電站技改及大修工程項目的安全管理[J].電力安全技術,2005.
TM6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