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蜀能電力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
淺談旋挖鉆機在高原地區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的應用
莫世榮
(四川蜀能電力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
旋挖鉆機是一種新型的鉆孔機具。本文介紹了旋挖鉆機作業的施工工藝,并對高海拔施工中存在的問題解決進行了闡述。
旋挖鉆機;高原地區;灌注樁施工;應用
隨著我國電力建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輸變電工程超遠距離建設在高山大嶺、高海拔的地區中,由于高原、高海拔地區、氣候惡劣、缺氧等環境,造成人工和機械施工功效低,難度大;針對這種惡劣環境,在輸變電工程樁基礎施工采用旋挖灌注方法,將發揮重要作用,旋挖鉆機主要適于砂土、粘性土、粉質土等土層施工。本文就旋挖鉆機在高原地區鉆孔灌注樁施工中的應用做以說明。
旋挖鉆機具有在草原上樁基礎施工適用樁徑范圍廣、樁位定位準確、成孔質量高、施工自動化程序高、移動方便等優點。(1)旋挖鉆機以柴油發動機作業動力源,通過輸出動力由鉆桿傳遞到切削具,從而鉆孔削土出土成孔,其鉆孔過程形成的直徑、樁基深度和垂直度等各項性能指標都能滿足要求;(2)旋挖鉆機具有可連續施工、技術先進、成孔質量好、環境污染小、操作靈活方便、安全性能高及適用性強等特點;旋轉鉆機鉆斗可隨時裝拆直徑不同的擴孔器,又能自行完成導管、鋼筋籠的吊裝就位,鉆孔過程操作人員可根據水準泡位置操作液壓來保證鉆桿的豎直,通過定位控制裝置來保證鉆機定位的精度。
結合青藏聯網、川藏聯網等其它輸變電工程施工經驗。選擇履帶式旋挖鉆機作為高原草原上鉆孔灌注樁施工的主要機型;ZR250B型旋挖鉆機,整機工作重量775kN,最大輸出扭矩250kN.m,提拔200kN,成孔樁徑最大為2.5m,成孔深度可達84m。實踐證明,ZR250B型旋挖鉆機是高原、高海拔、高寒地區施工的最佳機型。
3.1 機械成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
旋挖成孔灌注樁工作效率高,鉆孔速度快。其工藝流程如下:測量放樣—場地平整及鉆機就位—鋼護筒制作及埋設(有回填土場地采用)—鉆進成孔—清底—檢查驗收—鋼筋籠的加工—驗收—吊放鋼筋籠—放置砼導管—澆筑樁身(隨澆隨振)。
3.2 泥漿護壁旋挖成孔灌注樁施工方法
3.2.1 施工準備。認真研究地質勘測報告,了解地形地貌、地質情況、氣候條件、運輸條件等;現場布置設計、工器具、方案設計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同時做好施工前條件準備、材料試驗、測量放樣等工作。
3.2.2 測量定位及復檢 。測量人員根據基線控制點和高程點、樁位平面圖及現場基準水準點,使用全站儀測定樁位,并打入明顯標記,樁位放線應確保準確無誤,根定位精度為10mm。經過監理復核后方可開鉆,基點應做特殊專門保護,不得損壞。
3.2.3 埋設護筒。在每個樁位定出十字控制樁后,進行護筒埋設工作,測量孔深的基準點為護筒頂標高,根據地勘報告及填土深度計算出孔深。護筒采用8mm厚鋼板制作,護筒內徑應大于鉆頭直徑200mm,長度為2.0m~3.0m,護筒頂部高出地面200mm,周圍夯實,護筒中心與設計樁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傾斜率應小于1.5%。
3.2.4 鉆機就位鉆進。鉆機就位時底座必須保持平穩,嚴禁發生傾斜移位,鉆頭中心采用定位器對準樁位,定位誤差不大于20mm。垂直度采用鉆機自身的垂直檢測裝置控制,并輔以人工測量傾斜量。成孔前必須檢查鉆頭直徑和磨損情況,根據土層情況正確選擇鉆頭底部切削齒的形狀、規格和角度;鉆進過程根據地層、孔深變化合理先擇鉆進參數,保證成孔質量,孔深必須保證進入持力層深度且滿足設計要求,在持力層鉆進時的巖狀單獨放在現場并及時通知監理人員進行驗證。
3.2.5 清孔。用專用測繩測定孔深,由操作室液晶顯示器顯示鉆深,孔底沉渣為鉆深與孔深之差,孔底沉渣厚度>10cm時需對孔底清理;采用換漿法清孔,至換出的泥漿比重小于1.25時為合格,從清孔停止至砼開始澆筑應控制在1.5 h~3h,一般不得超過4h,否則應從新清孔。
3.2.6 鋼筋籠制作。鋼筋焊接根據現場條件進行焊接性能試驗,并具備焊接試驗合格,方可使用。鋼筋籠制作標準應達到設計要求:(1)鋼筋籠尺寸要按施工圖進行施工,加工允許偏差嚴格控制在質量標準內;(2)鋼筋骨架現場組裝且位置準確及焊接牢固,并經質檢員和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3)認真做好隱檢記錄。
3.2.7 鋼筋籠安裝。鋼筋籠采用汽車起吊或自吊,鋼筋籠過長時采用分段吊放,下放前應確保砼保護層厚度;起吊應保證整體平直起吊,入時應輕放、不得強行左右旋轉、嚴禁高起猛落、強放和碰撞;用水平儀測量護筒頂高程,確保鋼筋籠頂端到達設計標高,隨后立即固定。
3.2.8 導管安裝。用吊車安裝導管,灌注導管底端至孔底的距離應為0.3 m~0.5 m,初灌時導管首次埋深應不小于1.0m。為防止混凝土與穩定液混合,灌注前應使用隔水球或浮球(具有良好隔水性能,并應保證順利排出)安裝于導管內;導管使用前應試拼裝、試壓,試水壓力為0.6MPa~1.0MPa,破損的密封圈應及時更換以保證在澆筑過程中泥漿不滲入導管中。
3.2.9 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應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或使用商品混凝土,罐車要連續運輸到位從而保證灌注樁澆筑的連續性(中途不能中斷),導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 m~6 m;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拔管應有專人負責指揮,并分別采用理論灌入量計算孔內混凝土面和重錘實測孔內混凝土面,取兩者的低值來控制拔管長度,隨澆隨拔。砼澆筑過程應做混凝土強度試塊進行同條件養和標準養護;并根據代強度報告進行強度評定。
4.1 加長護筒措施
在施工現場可根據樁位地質情況判斷加長護筒的長度,地質較好的地段埋設3m就能滿足護壁要求,遇到較差的地段可增加至4m ~6m,非常差的地段護筒最長下置10m以后方可達到護壁效果。
4.2 降低對季節性凍土擾動措施
在高原草原上施工基礎時應先保護凍土的穩定,盡量減少對凍土的熱擾動,施工旋挖過程中應快速成孔、快速澆筑混凝土,同時控制好砼的入模溫度,達到對凍土影響到最低程度。
從施工效果看,采用旋挖鉆機鉆孔施工方法效果較為明顯,具有成孔快、效率高、施工質量可靠和環保易于控制等優點;在不同的地質地層都能起到相當好的作用,值得類似工程推廣應用。
[1] JGJ94-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S].
[2] JGJ110-2008,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S].
TU6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