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皓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是云南省唯一一家開設運動訓練專業的高等體育院校。但是,每年運動訓練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并不容樂觀。運動訓練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一直是學校領導所關心的事情,作為一名運動訓練即將畢業學生,有義務和責任去了解運動訓練畢業的就業現狀,探究運動訓練專業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本課題主要是從大學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07級、2008級運動訓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為主要研究對象,了解在求職過程中會遭遇到的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案,為提高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畢業生的就業率提供理論依據。對于貫徹國家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構筑穩定和諧的社會和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2]。
以云師大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2007、2008級畢業生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文獻,進行綜合整理。
1.2.3 問卷調查法
對云師大體育學院運動訓練2011、2012屆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抽樣調查,發放問卷104份,回收98份,其中有效問卷93份,回收率94%,有效率89%。對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整理。
1.2.4 數理統計法
根據問卷調查回收所得數據進行數理統計。
2011-2012屆2007級、2008級運動訓練畢業生人數分別為50、54人,就業人數為46、49人,就業率為 92%、90.7% ,由此可以看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畢業生的整體就業率還算理想,基本上保證了就業率目標的實現,但還是有少部分畢業生因各種因素的關系還沒有就業,處于待業狀態中,這說明找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2012屆畢業生比2011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明顯下滑了1.3%,通過對比分析顯示,近兩年運動訓練畢業生的就業難度一年比一年大,工作比往年都難找,這就意味著運動訓練專業的畢業生面臨著一定的就業危機[3]。

表1 畢業生理想職業與現實職業對比
由表1可以看出,雖然運動訓練專業大體針對的職業是教練員或從事體育事業單位,但從數據上來分析,教練員的崗位很不理想,理想當教練的有13.9%,而實際當教練占總人數的5.2%,從畢業生所選愿意就業的單位來看,大部分人理想職業是企業單位占52.6%,原因是在人才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大家都傾向于一些贏利性相對較高的企業單位[6],因為企業單位工作相對輕松、比較平穩,而現實在企業單位的占45.1%,其次,事業單位現實和理想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別為21%、17.2%。自主創業的實際比例為12.6%,大學生們能在就業困難的前提下選擇自主創業,更是為適應復雜社會生活的一種積極應對,這種擇業觀的變化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反應。而其他的占12.6%,理想的比列為5.7%。所以,希望大學生在就業時,能正確的給自己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單位。
通過調查發現運動訓練專業畢業生在就業信息獲取渠道的調查中,呈現多樣化趨勢。由參加招聘會獲得的為33.3%,23.6%的畢業生是通過校園信息公布欄找到的工作,通過上網查詢就業信息的為17.8%,大多數畢業生也認為這些途徑最方便有效。10.5%的畢業生還選擇了親戚朋友介紹,另外有8.4%的選擇了通過老師和同學獲取的,選擇其他的為5.2%,有畢業生表示,就業市場體系未健全,像“走后門、送禮、請客等”不正當手段多有發生,嚴重影響就業市場的正常運行,以至于一些優秀的畢業生在競爭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其次,學校就業信息網絡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沒有承擔和滿足大學生就業主渠道的重任、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需要進一步加強改善。學校雖然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的操作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并不能完全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
首先,經過對云南師范大學運動訓練專業2007級、2008級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運動訓練專業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普遍過高,他們往往希望就業單位待遇豐厚,更多的考慮到投入和回報之間的關系。因本人也是運動訓練專業即將畢業的學生,我了解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只注重自己專業知識的學習,對其他領域的知識欠缺,尤其在計算機和外語方面更為突出。大部分學生入學后不注重自身能力素質的鍛煉和提高,很少參加或不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社會的發展趨勢了解甚少,造成了就業面過窄現象。再者,學生在就業方面存在誤區,沒有做好職業規劃,也不清楚自己能勝任什么樣的工作,很多人在擇業時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相對穩定的單位,而忽略了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崗位對其就業創業和發展能力的要求忽略了職業發展。
其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原來的“精英化”轉變成現在的“大眾化”教育,使得大學生數量增多,學校在人才培養的質量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之間就出現了結構性矛盾,造成部分大學生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現象。
再者,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表示,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學校雖然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并不能完全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再有,學生反映實習與見習時間太短,理論課與實踐課脫節,給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1]竇震海.大學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及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招生就業處,2010(4).
[2]付永鋼.大學畢業生綜合素質及綜合能力與企業要求之差距[J].未來與發展,2010(10).
[3]杜學元,賀桂楨,編.大學生就業心理研究及對策[J].寧波大學學報,2009,6,31(3).
[4]李雄,劉山川,編.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J].繼續教育研究,2010(10).
[5]楊江濤.大學生就業期望及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2010,8,16(4).
[6]周超.運動訓練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J].消費導刊,2009(05).
[7]蘇超凡.對高校運動訓練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的研究與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8(06).
[8]賀敏.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研究-基于畢業生就業角度[J].華中師范大學,2009.
[9]喬仁波,胡玉芹.高等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之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0(19).
[10]王豪杰,盧進偉.體育院校大學生就業困境與對策探析[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0(0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