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恒青
近些年,門戶網站大多辦得風生水起,盈利頗豐,但傳統媒體自辦的新聞網站尤其是三線以下城市傳統媒體自辦的新聞網站的影響力提升卻舉步維艱。究其原因,是大多數小網站的從業人員多是坐在家中,獨立辦網,沒有與社會緊密聯系,讓社會階層參與進來,結果網站的內容沒能抓住用戶的心,受眾很難變成長期用戶。
丹東新聞網成立幾年來進行了不懈的嘗試,走出了一條面向社會、開放型辦網、提升地方小新聞網站影響力的新路子,從而使丹東新聞網作為區域傳統主流媒體——丹東日報社辦的新聞網站,幾年來“接上了地氣”,點擊量始終平穩上升,日平均IP過萬個、頁面點擊量達60多萬次,最高日IP達到5.3萬個,頁面點擊達70萬次,名列東北新聞網旗下的各子網站之首。
讓人身入更要“心入”的有效策劃,實現新媒體的“有用性”
精細化策劃,為需要受眾提供有用性。地方新聞網站要在地方一炮打響,必須要對政府、企業、社會具有有用性。如何實現有用性?那就是讓用戶滿意。為此,新聞網進行了一系列的策劃。
宣傳丹東的策劃:丹東新聞網的記者不是坐在家里找材料,而是大膽走出去,經過大量調查、收集,建立了市情專欄。利用網絡容量大、時效性快、互動性強等特點,配以圖片、視頻、音頻等有效表現方式,制作了古老丹東、生態丹東、宜居丹東、活力丹東、丹東之最、特色丹東、精彩丹東等系列欄目,詳細介紹了丹東的歷史沿革、優勢資源、地理環境、政策優勢和未來發展方向,不僅成為丹東人的資料庫,更成為外地人了解丹東,讓丹東走向世界的重要宣傳窗口。同時,創造條件,率先加入了中國城市網盟,并爭取加入了全國百城新聞聯播團隊,使丹東新聞網上的新聞能在第一時間同時在全國上百個一、二線城市的新聞網站上同步播出。
此外,網站還積極策劃各種評選活動,與相關部門策劃合作項目等,大大提高了媒體的社會參與度。
專業化、深度化、市民化的平臺搭建,展示新媒體的“服務性”
專業化的平臺搭建,使資訊全面、深刻、抓人眼球。圍繞企業、政府招商引資及產業發展的需要,我們發揮網絡媒體視頻、圖片、音頻等多種表現手段,經過大量的基礎工作,為其量身定做了《丹東新城區》、《丹東港》等專題,使丹東新區等一些開發區和丹東港等一些企業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示在受眾面前。
專題刊出后,丹東新區等政府機關和丹東港集團不約而同地叫好,認為這是對企業和政府最有效的宣傳手段,從此也與丹東新聞網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新聞網占據了最佳宣傳位置長年刊播相關專題。也是采取這種私人定制的策劃策略,我們還與貿促會、司法部門等社會各界開辦了相關專題,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深度化的平臺搭建,吸引觀眾成為受眾。針對群眾投訴難的問題,在丹東新聞網上建立了政府機關監督平臺,將各級政府職能、監督電話予以公開,得到了市民普遍歡迎。
與此同時,在丹東新聞網的論壇中開設了七嘴八舌欄目,安排記者,對網上群眾訴求做到及時聯系,相關部門做到“馬上就辦”,及時解決,深得民心。對丹東境內的新生事物,及時予以全方位、多渠道、解剖式報道,滿足群眾知情權。
市民化的平臺搭建,為百姓提供最大的方便。針對青年人的求偶需求,線上,我們在新聞網上開辦了《鴨綠江之約婚介網》,免費刊發相關信息。線下,我們不定期舉辦大型聯誼會,深受丹東城市單身男女的期待。
為滿足人們旅游需求,我們在丹東新聞網上建立旅游頻道,介紹丹東旅游的六大要素內容。同時,在線下,聯系旅游景區開展大幅度優惠活動,不定期組織丹東人游丹東等主題旅游活動,使丹東新聞網的旅游活動近幾年在全市打出了品牌。
為滿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我們還在丹東新聞網上開設了《供求信息》等諸多平臺,免費為百姓提供供水、出行、供電、買賣房子等多種生活需求,受到老百姓的歡迎。
科學有效地處理網絡民意,提升新媒體的“互動性”
由于網絡的互動性、及時反饋性、參與主體的廣泛性等特點,使得網絡民意在政府公共管理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地方新聞網站往往能夠最先捕捉網絡民意,所以首先要及時準確地區分網絡民意,還要注意區分原生態民意和真實民意。既要重視原生態民意,汲取最廣泛的民意基礎,又要把握經過充分討論后的真實民意,吸收成為呈報輿情信息及上級決策的重要依據。新聞網在實際工作中,非常注意保障網絡民意,并設法讓其得到充分重視。
首先建立了保障網絡民意的長效機制
我們在新聞網上設立了市委書記和市長信箱,基層百姓能第一時間將自己的訴求直接反映給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同時,新聞網還定期給市委、政府領導呈報動態輿情信息通報,將基層百姓的聲音傳遞給城市的決策者,架起了百姓與政府的溝通橋梁,滿足了網民的角色期待。同時,加入百城輿情監控,第一時間發現本地輿情信息,及時制定應對措施。通過網站建設,暢通民眾參與渠道,保障公民知情權。
其次,對網絡民意及時做出回應
有效疏導公眾情緒,正確引導網絡民意表達和訴求,及時表態掌握主動,消除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信息落差。
此外,要正確引導網絡民意
現今的網絡儼然成為了“第四大媒體”,與其他三大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因此,必須要重視網絡的傳播角色和信息擴散能力。丹東市街頭一度到處都是燒烤的攤點,不僅擾民,而且對市容、市貌構成極大危害。
為此,新聞網的記者及時出擊,寫下了一組新聞:《燒烤亂象》、《燒烤危害》、《燒烤,誰的責任》等等,由于故事性強,細節真實,情節曲折,剖析深刻,在市民中引起了強大反響,得到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批示,于是,丹東市內,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最強陣容的城市燒烤整治戰役,起到了媒體關愛社會的責任,提升了社會對新的網絡傳媒的尊重和關愛。
堅持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丹東新聞網把好事實關和導向關,不隨意炒作,不夸大渲染,不躲躲閃閃,及時釋疑解難,“幫忙而不添亂”,促進事件的平息。在網友質疑高峰時,丹東新聞網及時給酒店及相關職能部門發出信息,追究事情原委。
原來,這家新的酒店怕酒店開業受到外界欺負,故意拉大旗做虎皮,自己做了這些祝賀條幅。為此,酒店負責人在丹東新聞網上公開向網友道歉,相關部門也給予其一定的處罰。
至此,丹東新聞網的互動結束,影響力之大不言而喻。如今在丹東,很多網友當遇到急難問題時,會第一時間到新聞網看個究竟。
(作者單位:丹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