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 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環境狀況在不斷惡化。就目前的環境現狀、環境污染問題和環境保護工作現狀進行了詳細分析和闡述,并對環境保護工作提出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沙漠化;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全球變暖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8-0154-01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自然環境的破壞也在不斷加重。環境污染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應提高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大環境的保護力度,控制環境的污染程度。
1 我國的生態環境現狀
1.1 沙漠化
我國的沙漠面積正在不斷加大,沙土現象越來越嚴重,有很多耕種土地被沙漠化,導致這些土地無法繼續耕種,生活在那里的居民也被迫遷移。青藏高原、西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沙漠化現象比較嚴重。其中,青海湖已逐漸干涸,青藏高原的沙漠面積已經占到了青藏高原總面積的1/5,達到5×105 km2,如果不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辦法,那么青藏高原將有更多的區域被沙漠化。雖然近幾年我國的沙漠化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治理速度依舊趕不上沙漠化的速度,沙漠面積仍舊在持續增加。雖然國家在治理沙漠化上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但治理的效果和速度還是無法令人滿意。因此,在治理沙漠化方面還應加大投入,并采取合理的方法提高治理沙漠化的效率。
1.2 氣體污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污染氣體被不斷排出,使我國的大氣污染變得十分嚴重。由于我國在發展初期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所以忽略了對環境的治理。中國是世界上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每年因大氣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上千億元,且大氣污染會引發慢性支氣管炎、呼吸和循環系統疾病,每年因吸入受污染的空氣而死亡的人數超過30萬。
1.3 生態環境破壞
目前,我國已是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最嚴重的國家,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即將突破環境安全的底線和超出大自然的承受能力。
2 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現狀
雖然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已久,但是,環境保護的效果卻不容樂觀。環境保護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環境被破壞的速度,導致我國的生態環境還在持續惡化。環境保護工作不力的主要原因為限改而不處罰、地方政府對各企業的處罰標準不一致、違法漏洞的不再罰原則和環境破壞處罰不嚴厲等。
在環境保護的過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出臺了“限改令”政策,要求各企業在指定期限內整改,使污染物的排放達到標準,但取得的效果卻不好,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只限改而不處罰和政府在實行“限改令”時不夠嚴厲等。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外商投資,對一些龍頭企業的治理要求不嚴格,并實施“掛牌保護”政策,對這些企業在環境違法方面的處罰不夠嚴厲,甚至環境違法罰款比環境治理成本還要低,因此,有些所謂的龍頭企業寧愿交罰款,也不愿意整改?!吨腥A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因此,有很多企業在收到環境違法處罰后既不整改,也不交罰款。
在我國,治理環境的資金大部分來自于政府撥款,而環境違法的處罰不夠嚴厲,罰款金額也較低,平均罰款金額只占到了環境治理成本的1/10,使治理環境的資金一直都很緊缺。此外,還存在對違法公司只罰款而不勒令其整改的現象。
3 對策和建議
在環境保護方面具體的對策和建議分為以下九方面:①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要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大企業的環境違法成本,使各企業不敢輕易觸犯環境保護法。②建立環境保護的相關制度。應倡導全民監督,監督地方政府在環境執法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環境保護工作的效率。環境是公共資源,人民是環境保護的主體,環境信息也必須讓人民了解,并使全民都參與到環境保護中。③實行林業私有化制度。應倡導全民積極植樹造林,保護森林不受破壞,以增加我國的森林面積。自1949年以來,我國森林的覆蓋面積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有林業產權歸屬不明確、權利和責任不清晰、利益分配不平衡等。近年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來越大,而森林具有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和增加氧氣含量的功能,在調節氣候和緩解全球變暖方面有極其重要的作用。④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護飲用水資源。應加大污染區域水資源的處理力度。水是生命之源,水資源短缺會嚴重影響生活、生產和社會和諧。⑤轉變農民的生產方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發展生態農業既能改善農民的生活,又能保護生態環境。比如,在每年秋收時,焚燒秸稈會污染空氣,降低空氣質量,甚至會對附近地區的氣候造成影響。如果倡導回收秸稈,并利用先進技術,就能將秸稈變成清潔的沼氣。因此,要大力宣傳環保的生產方式,改變農民的生產觀念。⑥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要對城市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加大城市的綠化面積。⑦提高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倡導綠色出行,減少汽車尾氣和生活污水的排放。⑧開發新能源。應大力開發新能源,替代以往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傳統能源。比如煤炭,其燃燒后的氣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⑨在世界范圍內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大氣、水是全球互通的資源,環境保護沒有國界,世界各國之間必須通力合作,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多交流、多溝通,才能有效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4 結束語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所有人都應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都應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應提高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效率,維護生態平衡。
參考文獻
[1]單春玲,馬永峰.對我國環境監測的現狀分析及展望[J].企業導報,2011(11):38-39.
[2]馬曉曉,方土,王中偉,等.我國環境監測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環境科技,2010,23(02):132-135.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