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興
摘 要:通過剖析圖書館在整個社會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及社會各種力量對圖書館事業發展所起的正反兩方面作用,努力營造進行宏觀探討平臺的微觀支撐。
關鍵詞:圖書館發展;圖書館建設;數字化
進入20世紀以來中國圖書館事業經歷了兩次大的變革,一次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由封建式藏書樓向公共使用藏書為標志的近代圖書館的轉變:另一次是改革開放以來,由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化、網絡化、數字化圖書館的轉變。而這兩次轉變都是植根并依附于當時整個時代的大背景下,處于各項社會政治思想文化沖擊最為激烈之際,并在整個社會的演變浪潮中對于人們的思想萌芽和轉變起著促進作用。可以說,圖書館事業的變革和發展也是當時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個方面一個縮影,是整個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的最全面的見證者和記錄者。
1 改革開放初期圖書館的“啟迪民智”
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開始“以經濟建設為綱",經濟建設得到很好的恢復和發展,但是文化事業,尤其是圖書館事業作為上層建筑并沒有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迅速發展,呈現出相對緩慢的發展趨勢。在新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的軌道上,政府響應國家發展的政策,各項工作和各種事業都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要,人們更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發揮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中心,科學、教育機構,充當社會“信息交流中心”和“社會大學"的角色,在改革開放中擔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為人們知識文化素質的提高做出重要貢獻,也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2 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圖書館的科技引領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圖書館事業也在改革中逐步邁向正軌,真正的做到把改革與發展融為一體,以改革促發展。物質文明發展遠遠領先于精神文明的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不平衡日益嚴重,在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更多的關注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由于正確認識了圖書館和經濟發展的關系,經濟發展決定圖書館發展的規模和資源量,圖書館的發展和資源的利用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使得圖書館的信息快速有效匯集處理,能夠及時有效的給人們提供其需要的信息和知識,同時又使信息不至于泛濫,產生大量的信息垃圾。
圖書館隨著踏入信息化時代的2l世紀不斷的飛速發展,各種因計算機與通訊網絡相結合而產生的新的信息載體層出不窮,是圖書館成為了信息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貼合信息時代的發展需要,不僅收藏書刊文獻,而且收藏電子文獻,提供館內借閱、信息共享的同時提供館外各種網絡中心或信息中心的文獻和信息。數字化圖書館建立,數字化圖書館以數字形式存貯和處理信息,是一種擁有多媒體、內容豐富的數字化信息資源,能為讀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務機制。其最大的優勢在于很大程度上不受時間的限制,將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資源全球共享。新時期結合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圖書館自動化進程加快,也進一步加快了信息的流動轉換速度,使得信息快速的被采集、轉化、利用,來滿足社會的不同需求。
3 近年來圖書館的文化輻射
圖書館是人類文化的精粹的所在。它是文化功能發散中心,將文化功能向四周輻射。圖書館文化功能的輻射,在各個圖書館都有著自身不同的實踐過程和狀態,這些不同的實踐過程和狀態又不斷地豐富著圖書館文化內涵;它源于圖書館文化內核,向外輻射能量的同時更提升了其文化能量,通過不斷的實踐摸索,可以不斷使圖書館文化功能輻射更廣泛、更多面、更強大、更長效。對圖書館文化功能輻射的實踐探究,可以不斷地豐富有關圖書館文化功能輻射的理性認知,以更好地指導開展圖書館工作,更充分地實現圖書館文化功能的輻射。
3.1 圖書館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
圖書館是城市文明的標識,也可以稱為是城市文化的名片,在推動城市文化發展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日常生活對文化的需求不斷拓展,圖書館也不再僅僅是一個讀書借閱的場所,更是一個提供社會文化服務的平臺是推動城市文化不斷創新發展的窗口,其最核心的任務就是在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文化知識和信息服務的同時,引領城市文化的發展方向。
3.2 圖書館對農村發展的重要影響
由于城市與農村發展的不同步性造成城鄉差距日益擴大,不符合新時期我們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因此如何加快農村的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心,而實現經濟平衡全面發展,建立和諧社會重點在農業,關鍵在農村,核心在農民。從新時期的發展要求來看,農民普遍文化素質低下,觀念落后,難以掌握適應社會的發展所需的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圖書館從古至今都承載著教育的重要職能,把圖書館建成公民的終身學校,能夠滿足提高農民素質的需要,也是國富民強、社會進步、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總之,在學校之外,圖書館是最好的教育場所,圖書館對于沒有充分機會享受學校教育的人來說,至少可以作為自學提高的場所,是他們最迫切的一種社會需要。圖書館充分發揮了其社會教育的基本職能,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教育場所,因此就要充分發揮圖書館功能,使其在文化的建設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秀榮.數字圖書館的發展與學術信息資源的新需求[J].科技信息.2011(02).
[2]勞佩玲.對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發展模式的探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