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小芬
(河南大學文獻信息研究所 河南開封 475001)
中美學科服務團隊比較分析*
閆小芬
(河南大學文獻信息研究所 河南開封 475001)
學科服務已成為國際上比較通行的圖書館服務機制,以大團隊的形式開展學科服務則是近年來新出現的一種高效能工作模式,中國和美國圖書館界在該領域的發展各有千秋。文章通過對中美兩國具有代表性的圖書館學科服務團隊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兩國學科服務團隊建設都存在個性化和大團隊化發展的共性特征,但在團隊人員組成方式和管理模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別。
學科服務 學科服務團隊 比較研究 美國圖書館 學科館員
隨著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發展,學科服務團隊成為學科服務的主要形式和工作機制,對于中國學科服務現狀來說,學科團隊建設也是解決當前學科服務問題的突破口。目前,我國學科服務組、泛學科化學科服務體系等學科團隊形式不斷涌現,團隊怎樣發展也成為一個新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美國的圖書館學科服務發展較為完善,將中國與美國學科服務團隊現狀進行比較,在實踐上,我們可以對國內團隊發展現狀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和定位,也為不斷優化改進團隊機構和提升團隊效能提供有益的參考,為全面提升學科服務、推進圖書館服務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由于我國對國外學科服務團隊的模式關注和研究較少,國內外比較研究更是少見,對中外學科服務團隊的比較研究可以為學科服務的發展及圖書館未來發展的研究提供新的視野。
學科服務是廣義上的學科館員服務,學科服務團隊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學科館員,另一部分是常常有責任或者義務支持學科館員或者參與部分學科服務的非學科館員的個人及組織,所以學科館員團隊也可以稱為學科服務團隊,但是學科服務團隊并不一定僅僅是指學科館員團隊,它是一個更加廣泛意義的團隊稱謂。由于每個學科服務團隊學科館員是基本人員,成員的差異主要是其他成員,因此本文偏重于研究團隊中非學科服務成員。為了區別學科館員團隊,本文將加入非學科館員的學科服務團隊稱為學科服務大團隊。
1.1 美國學科服務團隊發展的現狀
美國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在世界上開展的較早,學科館員的素質普遍較高,服務制度發展較為成熟。但早期的美國大學學科館員的管理較為自由、分散,學科館員分屬公共服務部或館藏管理部等部門,圖書館規定了學科館員的工作職責,每個人平時的工作方式是各人自主式,只有特殊情況才會一起協調工作。
隨著信息資源的海量增加和學科服務發展的深入、新學科的不斷產生,讀者信息需求更加多樣化,學科館員的任務日漸繁重,其工作逐漸成為圖書館服務的重點工作,需要更多的協作支持和指導。在前期經驗積累的基礎上,近年來一些圖書館根據本館的服務狀況,開始注重學科服務團隊建設,并改變以前分散的管理模式,開始成立專門工作機構。
馬里蘭州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Maryland Libraries)的學科服務工作在2006年以前就已經開展了,學科館員分屬館藏部、特藏部、公共服務部。2006年馬里蘭州大學圖書館委員會關于學科服務工作的調查報告指出:學科館員(Subject Librarian Liaisons)的工作是“孤單地工作,孤單地努力”;學科館員的個人服務存在較大的距離,服務水平的差異值得關注;學科館員工作的成功與這個工作團體無關;另一方面,許多好的工作內容無法完成,因為學科館員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另外,學科服務人員少,院系聯絡人(Departmental Liaisons)也常常被人忽略,據此,圖書館委員會2008年成立了由六位成員組成的學科服務執行工作小組(the Liais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Group),對學科服務系統進行專門的研究,并在制度上規定了館內領導層、大學圖書館委員會、院系聯絡人等對學科服務的支持協作,擴展學科服務團隊,并成立獨立的學科館員團隊,學科館員團隊協調員(Libraries'Liaison Coordinator)每兩年由開展學科服務的三個院系中的學科館員代表輪流管理,加強各項工作的管理和指導。
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Libraries)1989年開始實施學科館員制度,1997年根據學科服務的發展需求,成立了學科館員指導小組(the Library Liaison Advisory Team),對學科服務進行指導和管理。它下屬的聯絡委員會(Liaison Council)包括所有的學科館員、院系聯絡人及支持其工作的所有人員,聯絡委員會每年舉行的三次會議向所有的人開放。
另外,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等也成為學科服務團隊中重要的力量。如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的咨詢服務(ACRL Consulting Services),尤其是ACRL制訂的一系列高等教育圖書館執行標準(Standards for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內容包括了學科館員所涉及的信息素養教育、館藏、對外聯絡等各種問題,標準詳盡和指導細致,也是學科服務團隊中重要的支持力量。
無論馬里蘭州大學圖書館,還是康涅狄格大學圖書館,通過其學科服務的成員組織就可以看出加強學科服務人員的指導和支持是學科服務團隊管理的特色,學科服務的團隊規模及其管理也在不斷地擴大與加強,學科服務大團隊已經逐漸形成。
1.2 中國學科服務團隊的現狀
我國學科服務團隊在圖書館實際工作中的推廣方興未艾。近年來,許多大學圖書館開始組建學科服務組。學科服務組是將一個大學科或者相近學科的學科館員分為一組,注重小組內學科館員之間的合作。這些大學圖書館既有實力雄厚的985高校:南開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等,也有實力一般的揚州大學圖書館、東北電力大學圖書館等,他們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各個學科館員面對的復雜問題,在實踐中,這樣的團隊服務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值得研究和發揚。
另外,一些館開始擴展學科服務隊伍,一些非學科館員開始加入到學科服務之中,形成學科服務大團隊。如清華大學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等。清華大學圖書館除學科館員、圖書館教師顧問外,在館內還建立有一支基礎雄厚的學科服務支撐團隊,其中包括承擔科技查新、代檢代查、館際互借等服務的參考咨詢部人員,也包括系統部、采編部、流通部的館員。“學科館員與支撐團隊共同構成了廣義的學科服務群體,相互之間密切合作、無縫銜接,體現學科服務的整體性”;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建立了以泛學科化服務體系為核心的組織機構、管理策略與運行機制,“學科館員—學科咨詢館員—閱覽室咨詢館員”組成三級學科服務梯隊,擴展了學科服務人員的范圍及空間,為讀者提供更加廣泛的學科服務,但是這樣的館非常少。
學科服務團隊服務模式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學科館員服務的重要方式,通過團隊建設,及時地為這些學科館員提供更多的幫助,促進學科服務的發展,成為學科館員服務的總趨勢。
2.1 根據圖書館的情況不同,各個學科服務團隊形式呈現個性化
根據各個館的條件、學科服務的重點和難點不同,每個館的學科服務團隊組成各不相同。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圖書館圍繞學科館員,在館內形成了指導組、學科館員、館內各部門支持人員的上、中、下三級團隊組合模式,強調圖書館內相關單位對學科館員的全方位指導、支持和幫助,認為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的成功依賴于全館的支持”;馬里蘭州大學圖書館有四個層次,學校圖書館委員會和院長會議—圖書館館長—學科館員—院系聯絡人,尤其強調學科館員與院系聯絡人的合作和支持,強調學科服務的核心就是“學科館員和院系聯絡人一起工作,加強交流,改進圖書館資源和服務”。
我國學科服務團隊大多數以學科服務組為主,人員組成是單一的學科館員。但清華大學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等我國一些學科服務較為先進的個別圖書館則是擴充了學科服務團隊,在館內建立了一支基礎雄厚的學科服務支撐團隊,學科服務團隊大于單一的學科館員團隊。
總之,無論中國的還是國外學科服務團隊,不因國家相同而完全相同,國家相異而相異,而是因館而異。
2.2 團隊合作不斷加強,并出現大團隊趨勢
中美學科服務團隊都是從無到有,并逐漸擴大到全館,甚至得到所在學校和行業的支持。學科館員的工作已經不再是“孤單地奮斗”。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圖書館認為“學科服務本質上是團隊的,并且依賴于圖書館各個區域的支持和合作”,馬里蘭州大學圖書館認為學科服務的核心就是“學科館員和院系教工”,將院系聯絡人放在學科服務的重要位置,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腳色。
我國學科服務注重學科館員之間的合作,學科服務組存在普遍,同時在一些個別圖書館擴展了學科服務團隊,即學科服務大團隊。如清華大學圖書館的“無縫連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全館協同服務的‘泛學科化服務體系'”。
在今天的西方圖書館界,聯合、合作、協同、共享,已經成為每一個圖書館的生存方式和發展之路。通過合作尋求雙贏,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團隊服務模式,順應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已經逐漸成為國外圖書館在信息資源海量增加的條件下滿足讀者需求的有效服務方式,同時也成為中國圖書館的發展趨勢。
2.3 各層圖書館組織也不斷加強支持力度,成為學科服務團隊中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
除了圖書館的重視外,圖書館行業的各級組織也對學科服務越來越重視。美國圖書館協會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為學科館員的個人發展及其工作給予了指導和要求,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曾出臺了一系列的學科館員(聯絡員)的指導政策。最近幾年,中國圖書館各級學會也多次舉辦學科服務主題培訓班、研討會。CALIS已經將學科服務作為“十二五”的重點工作,為此,CALIS三期項目在一年半的時間里舉辦了5期學科館員培訓班,共有200余所高校圖書館的326名學科館員(或未來的學科館員)參加。學校內部的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對學科服務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強。
3.1 團隊組成人員及其職能的不同
3.3.1 美國
面對學科館員服務的支持不同,團隊人員構成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層次分明,一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指導者、學科館員、其他工作支持者。指導者重點在指導、培訓,關注學科館員的建設和工作,其他工作支持者重點是為學科館員的工作提供必需的幫助和便利,有可能的話參與學科服務的工作。指導者、其他工作支持者,根據各個學科服務面臨的問題,組成人員有所不同,但都是圍繞學科館員所需;二、重要的支持者規劃到學科服務的團隊里。團隊明確指出這些重要支持者的組成與選拔,并制定相應的職責,始終關注學科館員的需要及其學科服務的發展,這些重要的成員貫穿學科服務的始終,對學科服務質量貢獻較大。
以康涅狄格大學圖書館為例,他們按照讀者服務、館藏發展、交流等三大方面的學科服務工作組成了指導組,規定指導小組成員五名或五名以上,分別由研究和指導服務部門的主任、編目學家、特藏館長、資深學科館員及其院系聯絡人各一名。分別對這三個方面進行重點指導和幫助等;其他支持人員有館藏工作人員、信息技術人員、特藏人員、借還書人員、研究和信息服務人員、管理人員等,這些人員對學科館員的幫助多是信息的提供和工作的支持。
馬里蘭州大學圖書館雖然沒有固定的指導組,但是根據需要設定的一系列制度為學科館員直接提供各項指導,如“學科館員指南”,聯絡會議。館長、學校圖書館委員會、院系聯絡人等有指導的責任,同時院系聯絡人支持學科服務的工作并承擔了一些學科服務的工作。學科館員之間的幫助與支持主要是通過設置交流平臺、會議等的方式,強調一種思想、智慧的交流。
3.1.2 中國
學科服務組成員是純粹的學科館員,人員組成相對單一。他們之間的交流除了思想和智慧以外,還有身體力行的相互幫助和合作。如南開大學圖書館在2010年建立大學科服務組,分為人文學部,社科學部,數理學部,工學部,生物、化學、醫學部五大部分進行相互的支持和幫助。
個別圖書館建立的學科服務大團隊主要是橫向聯系,分為兩個層次,學科館員,院系聯絡人(或者學科教授)和圖書館的其他支持人員,他們的工作是對學科館員工作的補充和加強。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泛學科化服務體系”、清華大學圖書館的“無縫連接”等,學科服務團隊相對廣泛,強調數量的“泛”,對學科服務工作量的支持貢獻較大。
3.1.3 分析
中美學科服務團隊人員組成的差異,反映了對學科服務支持的力度和重點不一樣,體現了學科服務的差異。美國強調學科服務的深度,“今天,學科館員已經是他們服務區域整體中的一員,并定期要求他們在院系的學術研究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國內強調的是學科服務的范圍,體現了我國當前學科服務的一些現狀,用南開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王娟萍研究館員的話可以概括為“頂天立地”。“立地”,是指由于學科館員本身能力的局限,圖書館自身的條件限制,踏踏實實做好基礎性的學科服務工作,盡量擴展學科服務的廣度;“頂天”,是全力支持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科館員開展深入學科的高層次服務。在我國,以學科服務組形式為主的學科服務團隊,反映我國學科服務普遍為基礎性工作。
3.2 團隊管理的不同
3.2.1 團隊獨立與否
團隊是否獨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個團隊的級別,也體現它在圖書館各個部門的地位,管理的強度也不一樣。
美國學科服務多為一個“program”,是一個獨立的工作系統,管理者多為某一個部門的主任兼職,但是團隊不屬于這個部門。例如康涅狄格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的領導者是研究和指導服務部門的主任(長期),他也是指導組的管理者。馬里蘭州大學圖書館的學科服務系統由服務某一個院系的學科館員的代表輪流管理和協調,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團隊。
中國學科服務團隊普遍掛靠某一部門,學科館員多為兼職,領導者大多也由部門主任承擔,許多學科服務團隊大多掛靠在信息服務部等。只有個別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團隊較為獨立,有專門的管理,一般由學科館員或者副館長兼職,例如南開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團隊管理服務的副館長兼任,團隊里按大學科組建相應的學科館員服務團隊,各學科館員團隊由資深專業背景的兼職學科館員與符合兼職學科館員標準的人員組成一個大學科服務團隊,資深專業背景的兼職學科館員擔任該學科服務團隊的主要負責人。相對而言,南開大學學科服務在與院系的聯系以及學科服務的各方面工作支持上相對暢通一些,管理的強度較大,但是這樣的圖書館較少。
3.2.2 職責制訂的普及狀況
美國學科團隊層次明晰,涉及的人數也多,除了學科館員的詳細具體職責,其他每個人、每個層面也都有詳細的職責。例如康涅狄格大學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指導組,具體職責有十一項,如推薦委任學科館員給院系或者研究中心,指導、設計、培訓新的學科館員,了解工具和培訓,給個體學科館員和學科館員小組提供支持等,同時也對指導組成員的選拔、構成作了規定,指導組的領導任職也進行了單獨的規定;其他相關支持學科館員工作需要的人員也有相應的職責。館藏服務人員向學科館員提供館藏發展、數據庫管理、以及網頁信息的支持等,特殊館藏人員幫助學科館員主要的和稀有館藏庫的使用,館藏借還書人員在資源借還過程、館際互借、文獻傳遞、多媒體的流通等方面支持學科館員,研究和信息服務人員提供教材資料、研究指南、宣傳資料等,管理人員支持每一個學科館員在加強他們所服務學科領域方面的努力等。
在馬里蘭州大學圖書館,其他給予學科館員支持和幫助、以及參與學科服務的團隊成員的職責以及行動方式也進行了一一制訂。例如院系聯絡人的工作指南(Guidelines for Departmental Liaisons),院系聯絡人需要經常約見學科館員,積極與學科館員交流院系信息,如人員變化、新課程安排、研究興趣等,還包括提早告知新增課程項目的計劃,以便圖書館能夠即時評估資源等共計十六條。館長的職責是將新的學科服務指南分發給院系領導,包括教務主任,讓他們知道這些信息;同時館長應該強調這個工作已經被學校圖書館委員會授權,因為這對學校是重要的;當可能時,瀏覽一下學科服務的網頁,希望能夠做出影響讀者的決定;當需要時,尋求學科服務的幫助,以便實施和促進新的圖書館服務等等。
中國的學科服務團隊對于學科服務組而言,只有學科館員的職責,相應的團隊合作的職責很少有;對有其他支持者、領導者組成的學科服務大團隊而言,也是只有學科館員的職責,院系聯絡人的職責僅有部分圖書館有,其他人員的職責更是很少見。
3.2.3 分析
美國學科團隊每位成員職責的擁有,意味著團隊管理的加強,也是團隊凝聚力、戰斗力的較強的體現。我國學科服務團隊成員相關人員相關職責的缺失,意味著雖然也有團隊的存在,大團隊的趨勢,但是管理相對較弱,團隊或者大團隊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
從中美學科服務團隊總的發展趨勢來看,學科服務團隊不斷擴大,團隊的管理也日趨加強,美國學科服務團隊相對成熟,我國學科服務團隊發展迅速,團隊建設逐漸引起重視,一些較為先進的學科服務團隊規模日益擴大,但是總的來說仍然處于發展初期,需要在許多方面進行努力和改進。另外,深入學科的服務已經開始漸漸為人們所重視,“嵌入式”學科服務已經逐漸被用戶所擁護、學術界所倡導,更加需要借鑒美國學科服務團隊的建設經驗,擴展學科服務團隊的規模,如增加指導者等,加強對學科館員的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直接支持,同時加強團隊管理,尤其是職責制訂方面應該顧及到主要的團隊成員,尤其是團隊領導。
[1]初景利.我國圖書館學科服務的難點與突破[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2,(4):1-4.
[2]洪躍.學科服務組——學科館員發展的新模式及其實踐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應用版),2011,(3):94-97,63.
[3]中國圖書館學會專業學會.2012年學科化服務會議綜述[EB/OL].[2012-08-04].http://www.csla.org.cn/Information_Content.jsp?InformationID=212.
[4]UniversityLibrary Council.Report on Liaison System(April 2006)[EB/OL].[2013-05-10].http://www.lib.um d.edu/services/liaisons.
[5]Liais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Group(LSIG).Final Report[EB/OL].[2013-06-05].http://www.lib.umd.edu/binaries/content/assets/public/services/liaison-system/liaisons-lsigreport-012009.pdf.
[6]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Libraries.Academic Liaison Program[EB/OL].[2013-01-02].http://www.lib.uconn.edu/services/liaison/prog00.htm.
[7]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Standards for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EB/OL].[2012-10-10].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standardslibraries.
[8]南開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EB/OL].[2013-05-10].http://www.lib.nankai.edu.cn/libservice/xkgyzd.
[9]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簡介[EB/OL].[2013-05-10].http://www.lib.whu.edu.cn/web/index.asp?obj_id=503.
[10]揚州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EB/OL].[2013-05-10]. http://lib.yzu.edu.cn/smallClass.asp?typeid=18&bigclassid=176&smallclassid=235.
[11]東北電力大學圖書館.學科館員[EB/OL].[2013-05-10].http://lib.nedu.edu.cn/Content/dzfu/xkgy.html.
[12]邵敏.清華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架構與學科館員隊伍建設[J].圖書情報工作,2008,(2):P11-14.
[13]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學科館員[EB/OL].[2013-08-04].http://www.lib.sjtu.edu.cn/view.do?id=1589.
[14]University of Maryland Libraries.Library Liaison System[EB/OL].[2013-06-05].http://www.lib.umd.edu/ser vices/liaisons.
[15]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學科服務·IC·創新支持計劃.[EB/OL].[2013-08-04].http://www.lib.sjtu.edu.cn/list. do?articleType_id=178.
[16]初景利,吳冬曼.圖書館發展趨勢調研報告(四):圖書館管理、人員發展及結論[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0,(4):3-8.
[17]Sue Baughman,Tim Hackman,Tanner Wray et al..The Liaison System Update to University Library Council[EB/OL].[2013-06-05].http://www.lib.umd.edu/binaries/content/assets/public/services/liaison-system/liaisons-.
[18]李桂貞.泛在知識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探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3):30-32.
A Comparison of Sino-American Library's Subject Service Team
Subject service has become the common library service mechanism,the team conducted in the form of subject service is a kind of efficient work mode that appears in recent years,China and American libra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Each has its own merits.This paper is a comparative study by a team of subject servic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wo countries,found the common features betwee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ervices team has individual and team development, but the composition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team.
Subject service;subject service team;comparative study;American library;Subject librarian
G252.6
A
1003-6938(2014)02-0077-05
閆小芬(1964-),女,河南大學文獻信息研究所副研究館員。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我國文化發展新戰略的公共圖書館政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2BTQ002)研究成果之一。
2014-03-31;責任編輯:魏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