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 /口述 辛業蕓 /整理
下 田
◎ 袁隆平 /口述 辛業蕓 /整理
上世紀 90年代,湖南省曾三次推薦我參評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現在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可我三次都落選了。當時有人為我打抱不平,但我認為沒什么委屈的。
有一位普通農民,年輕時對饑餓有切膚之痛,后因種植雜交水稻,一舉改變了缺糧的狀況。為了表達感激,他寫了一封信說要給我塑一尊漢白玉雕像。盡管我再三拒絕,但那位樸實的農民還是為我塑了一尊像。有人問我見過那個雕像嗎,我笑道 :“我不好意思見?!?/p>
我跑過世界上的好多地方,包括許多大城市,但從來沒有心動過。一天到晚都是金錢的世界,沒有什么意思。我對錢是這樣看的:沒有錢是不能生存的,但錢的來路要正。另外,有錢是要用的,有錢不用等于沒有錢。怎么用呢?不揮霍不浪費,也不小氣不吝嗇,錢夠平常開銷,再小有積蓄就行了。
有個權威的評估機構評估說,我的身價是 1008 億,那是個大包袱。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好:不愁吃穿,工資足夠用,房子也不錯。衣服對我來說感覺都一樣,高檔的不會說穿上就舒服點。我最貴的西裝是在北京領首屆最高科技獎前,抽空逛商場買的打折西裝。
我不愿當官,“隆平高科”讓我兼董事長,我嫌麻煩,不當。我不是做生意的人,不懂經濟,對股票也不感興趣,我平生最大的興趣在于科研。搞農業是我的職業,離開了農田我就無所事事,那才麻煩了,所以我現在還是喜歡下田。
(望風情 摘自《袁隆平口述自傳》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