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學刊》是四川省郭沫若研究會的主辦刊物,由中共樂山市委宣傳部主管、樂山師范學院和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協辦,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集文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和具有高度政治熱情的革命家于一身的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也是在20世紀國際學術對話中真正為中國取得話語權的文化學術大師之一。作為一份以郭沫若命名的學術刊物,《郭沫若學刊》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前沿性的學術交流平臺,在當前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中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本刊歡迎各學科、各研究領域的學者不吝賜稿,來稿內容除了直接針對郭沫若的研究成果之外,還歡迎以下內容的稿件:
1.與郭沫若相關的中國現代史上的人與事研究,例如同時代的作家與學人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現代中外交流史研究等;
2.郭沫若當年爭鳴討論過的、仍有待深入拓展的研究課題,例如中國古典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國古史研究、西方思想文化翻譯與研究等。
來稿要求:
1.來稿請附第一作者簡介,包括真實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工作單位全稱、職務職稱、研究領域、聯系方式等。來稿請使用標準論文格式,并有英文標題、摘要和關鍵詞等。
2.參考文獻與注釋:參考文獻列于文末,按在文中首次引用的次序進行排列,序號為[1][2][3]…。文獻類型標識為:專著[M]、期刊文章[J]、報紙[N]、論文集[C]、專著(或論文集)中的析出論文[A]…。專著請注明原書名、作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時間、起止頁碼;論文注明原作者、標題、雜志名和出刊年月(含卷數和期數)、起止頁碼等。
注釋是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列于頁底,序號用數字加圓圈標注(如①②③…)。
3.本刊實行三審三校制度,在尊重作者觀點的前提下有權對來稿進行必要的刪改,若作者不愿接受刪改請在投稿時注明。請勿一稿多投,限于人力,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從收稿之日起三個月內,凡未接到本刊用稿通知者,可自行處理。
4.本刊已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編輯委員會、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選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編輯委員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定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視其文稿刊登后可供上述收錄、轉載和上網發行。
5.請將電子稿件發送至編輯部電子郵箱:514089411@qq.com,一般不需寄送紙質稿件。編輯部地址:四川省樂山市中區濱河路778號樂山師范學院內,郵政編碼:614000。電話:0833-22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