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馬一璇
編輯有話說
饑餓營銷
文 _ 馬一璇
去年,我很喜歡的一款電腦配件在淘寶上開賣。我高興之余卻發現商品的頁面介紹里寫著:每天限量300個,每天早上10:00開售——這時間真是讓上班族特別心酸。好不容易等到周六,我一大早就備好電腦,心想時間尚寬裕,就去看別的網頁。誰知當我10點準時回到販售頁面,刷新一下之后,就只剩幾個大字:“該寶貝已下架”。我愣在那里足足5分鐘,心想一定是自己太掉以輕心了,于是第二天一早,我調整心態嚴陣以待,但結果和前一天沒有絲毫差別。
這件事直接打擊了我接下來一周搶購的積極性。我在閑暇時咨詢各路高手:如何才能搶得到這種限時限量的東西?但大部分人給我的回答都是:那都是商家饑餓營銷的噱頭,除了黃牛,一般人哪里搶得到。
我并未氣餒,還是努力搶了幾周,但直到商品結束售賣都沒有成功。在此之后,我還搶過衣服、鞋子、手工工藝品、簽名版的圖書等,但除了沮喪,均一無所獲。
上個月我爸突然對我說:“我們單位的XX搶到了XX手機,看著挺好,你也搶一臺吧?!蔽伊⒖滔肫鹬暗臄荡伪瘧K經歷,但我爸表示非??春梦摇榱瞬蛔屗?,我只好迎難而上。歷經幾周忐忑不安的等待和拼殺,我終于在某天中午搶到了手機。當時的我非常興奮,這種興奮持續了幾周,直到手機到貨很久之后,我只要想起這次成功,就覺得自己很勵志。但當我冷靜下來,那漫長的等待和搶不到的沮喪也會逐漸浮現,讓我無法鼓起勇氣再次投身到“搶”的洪流中。
這次之后,我也發現了商家們的精明之處。
搶購失敗之時,我沮喪地到處取經,于是我周圍的人都知道我在搶某種商品,他們在支招、吐槽的同時也會知道這種商品銷售火爆;當我搶購成功之時,因為是“搶”來的,我會開開心心地把錢立刻塞給賣家,不會再貨比三家、猶豫不決;而由于“搶”的成就感絕對高于“買”,所以我搶到某商品之后就更樂于向小伙伴們推銷并拔高這種商品——畢竟我不能辛辛苦苦搶到之后,首先否定自己的眼光。無論如何,只要我加入某商品的搶貨大軍,就會成為它的活廣告,且很多時候自己意識不到。
這樣看來,商家簡直賺翻了,有利、有名、有廣告,只要打出“搶”字就好。但作為一個普通“搶”者,一次成功固然美妙,一直失敗才是常態。這除了使我的“玻璃心”逐漸修煉成“橡皮心”外,也讓我對“搶”字望而卻步——與其苦等失望,不如另投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