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葉露 秦小立 宋啟道 梁偉紅 劉燕群
摘 要 中國加入 WTO后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熱帶農產品面臨著國內外市場激烈競爭的嚴峻形勢,培育名牌、創建品牌已成為提升熱帶農產品市場形象、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主要手段。本文立足熱區9省,從農業標準化實施、“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商標注冊、名牌農產品推薦認定、農業品牌經營主體培育、農產品品牌效益等方面對農產品品牌的發展現狀進行系統分析;探討了熱區農產品品牌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促進中國熱區農產品品牌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農產品 ;品牌建設 ;熱區
分類號 S-01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產品商品化程度不斷提高,市場對農產品品牌化的要求愈加迫切。中國的熱帶農業具有鮮明的特色,天然橡膠、木薯、棕櫚等熱帶作物在國家經濟建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熱帶果蔬在保障全國“冬季菜籃子”、“特色果盤子”有效供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熱帶農產品已成為人們廣泛喜愛的產品,熱帶農產品品牌戰略的實施,熱帶農產品品牌戰略的實施,將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對推動熱區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將具有重要意義。
1 熱帶農產品品牌發展現狀
近年來,熱區各省通過實施農業標準化,大力發展近年來,熱區各省通過實施農業標準化,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三品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一標為地理標志農產品),積極開展農產品品牌培育工作,著力提高農產品質量、檔次和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知名度,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熱區農產品品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1.1 熱帶農業標準化水平逐漸提高,夯實了熱帶農業品牌化基礎
中國熱帶作物標準化工作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現已制修訂熱帶作物國家和行業標準506項,地方標準500多項,建立了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主,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為輔的貫穿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熱作標準體系[1]。近年來,不斷加強熱作標準的宣貫實施,創新標準宣貫實施方式,如2011年制作了海南、云南、廣東、福建和廣西5省區的香蕉標準的推廣模式圖,加強了標準的宣貫實施,促進了標準與產業的有機結合,熱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010年農業部全面啟動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創建工作,熱區各地結合實際,突出自身特色和亮點,大力加強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建設,至今我國熱帶作物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已達162個。熱區各省充分發揮示范園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推動本地熱作產業向優質、高產、高效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1.2 熱帶農業“三品一標”認證快速發展,提高了品牌農產品質量
“三品一標”認證的實行有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為農產品品牌建設打好基礎,已成為中國熱區安全優質農產品的主導品牌,形成了各具特色、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格局。
1.2.1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截至2012年底,中國有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達到76 686個,有效無公害農產品達到74 529個,總量2.8億t。在中國熱區,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量也在不斷增加。據初步統計,近三年熱區九省共認證無公害農產品共13 513個,占全國79 255個的17.05%,其中種植業產品8 074個,畜牧業產品3 241個、漁業產品2 198個[2];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6 551個,占全國39 070個的16.77%,其中種植業產地3 186個,面積達615.41萬hm2,畜牧業產地2 651個,養殖規模13.41億只,漁業產地714個,面積達13.90萬hm2[3]。近三年熱區9省認證產品和認定產地總量見圖1所示。
1.2.2 綠色食品認證
截至2012年底,中國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企業總數已達6 862個,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總數為17 125個。綠色食品品牌的認知度、影響力繼續穩步提高。據調查數據,綠色食品產品的市場價格比普通產品平均高出19.8%。2012年,綠色食品產品國內年銷售額達到3 178億元,出口額為28.4億美元[4]。中國熱區綠色食品發展與全國同步,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熱區9省2010~2012年有效期內綠色食品認證企業、認證產品分別達1 473家和3 799個產品,占全國的 21.47% 和 22.18%,各省所占的份額見圖3、4所示。
1.2.3 有機食品認證
截至2012年11月底,農業系統有效使用有機食品標志的企業1 336家,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 916張。而在熱區9省,至2010年底,有機產品認證企業總數達到304家,產品總數1 519個,分別占全國總數的25.29%和27.13%;有機食品認證面積47.52萬hm2,比2009年增長了32.73%;產品國內銷售額達420 257萬元,出口額達16 532萬元[5]。
1.2.4 地理標志認證
迄今為止中國熱區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發展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目前熱區9省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有1 220件,占國內總數34.09%。各省(區)在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工商總局注冊情況具體見圖5所示。從地理標志的產品結構看,在熱區1 220件地理標志產品中,涉及農產品1 167件,占總數的95.66%,其中種植業產品836件,占農產品地理標志的71.64%;畜牧業產品159件,占13.62%;漁業水產品62件,占5.31%。
1.3 熱區大力推動農產品商標注冊,促進農產品品牌上市
推進農產品商標注冊是農業品牌化工作的重要環節。據2013年《中國商標戰略年度發展報告》,2013年熱區9省商標申請為618 783件,注冊318 017件,截至2013年底熱區九省有效商標注冊量為1 983 256件[6]。
在農產品商標的注冊工作方面,近年熱區各省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也積極按照中央關于“充分運用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促進特色農業發展”的要求,不斷加強農產品商標的注冊和宣傳工作,農產品商標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帶動地方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如海南省自2007年開展以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為核心的“商標富農”工作以來,海南共引導涉農商標3 695件,擁有涉農著名商標80件[7],包括福山咖啡、文昌雞、瓊中綠橙、臨高乳豬、樂東香蕉等馳名島內外的著名品牌,占全省有效著名商標總數的36%。
1.4 積極開展名牌農產品推薦認定,樹立品牌信譽和形象
近年來,熱區各省積極開展省級名牌農產品評選認定工作,如云南省自2007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名牌農產品評選認定以來,先后有256個農產品獲得云南名牌農產品認證,目前有效期內的云南名牌農產品154個。2008年福建省首次評選福建名牌農產品,先后有319個農產品獲得認證,目前有效期內的名牌農產品有220個。廣東省有效期內的名牌農產品共676個。我國熱區的名牌農產品知名度也在不斷提高。如在2011年首次舉辦的“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百強”評選中,熱區有23個品牌入選[8]。
1.5 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培育農業品牌經營主體
近年來,熱區各省積極培育、扶持有較強開發加工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的龍頭企業,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初步統計,目前熱區九省農業龍頭企業已達20 793家,農民專業合社達120 383個,各省情況見表1所示。依托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優化農業結構調整,提升了區域品牌知名度,促進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1.6 熱帶農產品品牌效益逐漸顯現
以地理標志農產品為例,目前通過申報和使用地理標志,熱區9省一批名特優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品牌更加響亮,在市場上更加走俏,銷售量明顯上升。如海南省第一個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農產品“瓊中綠橙”,產品價格由注冊前的僅售 0.6元/kg提高至7元/kg,年銷售額從80多萬元增加到1.2億多元。廣西“橫縣茉莉花”獲得地理標志后,帶動該縣110萬人民走向富裕,不僅發展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時也帶動了當地交通、通訊、旅游、餐飲、服務等一大批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體現出地理標志產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福建“蕉城晚熟龍眼”注冊地理標志商標后,銷售價從2.1元/kg提高到16元/kg,種植戶人均年收入從833元增加到3 135元。
2 熱帶農產品品牌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
2.1 熱帶農產品品牌構建過程存在的問題
2.1.1 熱區農產品品牌數量少且發展滯后
目前我國年注冊農產品商標量,約占中國商標注冊總數的20%,也就是說,每5件商標中,才有一件是農產品商標。當前,熱帶農產品品牌發展還比較滯后,由于熱帶農產品對生產要素具有高度的依賴性,如受自然環境和自身生理特性等的影響,農產品保鮮期短,極易腐爛變質,農產品的質量穩定性較差,難于保證其連續供應;農產品生產受地域的影響導致規模擴大的限制性;農產品的生產周期有很強的季節性。這此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熱帶農產品品牌的發展。
2.1.2 熱區農產品品牌發展不平衡
一方面,體現在區域發展不均衡,兩極分化明顯。以地理標志產品為例。目前熱區9省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有1 220件,其分布非常不均勻。有些省份已獲得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較多,而有的省份則很少。比如,四川省擁有地理標志產品351項、福建省擁有241項,分別位于全國的第二、第三位。在而另外一些省份,如海南省僅16件,在全國倒數第四位。另一方面,品牌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在熱區的地理標志農產品中,既有五星級地理標志產品如五糧液酒、貴州茅臺酒、宣威火腿、安溪鐵觀音、文山三七、普洱茶、贛南臍橙[9]。這些品牌效益推動了地理標志產品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如文山三七,在“十一五”期間種植平均每年解決長期用工2.57萬余人、短期用工711.41萬人次,三七種植戶每年平均獲得種植收入4.3億元。在海外市場方面,文山三七由原來的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傳統消費國家擴展至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歐美國家[10]。同時也有一些熱帶農產品申請了地理標志卻未得到很好的保護。如海南省臨高乳豬地理標志歷經4年才獲得注冊,實屬不易,但至今地理標志從沒用過,臨高乳豬產業日漸衰落。其他地理標志也有類似情況。
2.1.3 熱區品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低且附加值不高
中國熱區現有的農產品品牌大部分是初級產品領域,如在熱區1 220件地理標志產品中,涉及農產品就達1 167件,占總數的95%以上,而農業部注冊的幾乎全為初級農產品。由于在高端領域缺乏自己的品牌,品牌價值沒有得到深層次的挖掘,難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2.1.4 熱區農產品品牌化經營中“檸檬市場”不同程度地存在
如海南的“瓊中綠橙”,自注冊成為海南省第一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處后,其名氣越來越大,深受省外的消費者歡迎。海南省工商人士透露,不僅是省內的水果市場上有假冒瓊中綠橙的違法行為,連在上海、南京等外省市,也有一些不良商販利用廣東、廣西等地的橙類產品,冒充瓊中綠橙來坑騙消費者,消費者難以分辨真偽,直接影響到原品牌的發展和影響,嚴重影響了瓊中綠橙的市場行情。
2.2 熱區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制約因素
2.2.1 農產品的生產規模小、經營方式單一
目前熱區農業產業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總量少,服務單一。如海南省的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僅占全國的1.9%。在熱區農業品牌化運作的過程中,由于大多數農業企業與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經營能力薄弱,難以擔當農業品牌化戰略建設的重任。現有的農產品生產經營方式大多數仍處于以戶為單位、自產自銷的水平,無法適應競爭市場的要求,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
2.2.2 熱帶農產品的綜合質量水平不高
熱區農業區域布局目前還不夠合理,品種結構有待優化,專業化、商品化水平較低。許多種植戶為追求產量上升而不顧產品質量安全,在生產中不適當或過量使用農藥,農產品農殘超標現象時有發生,難以達到國內市場標準。目前熱帶農產品物流系統、質量可追溯體系不夠完善,不利于品牌農產品優勢的發揮。
2.2.3 熱帶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不完善
農產品品牌的建構需要有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做支撐, 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體系, 品牌的建構很難實現。目前,我國熱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數量較少、種類單一,修訂慢,標準的技術含量低,缺少農產品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質量控制技術標準,未能與國際接軌。以農藥殘留標準為例,當前我國的水果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比較籠統,“百果一標”的現象非常突出。而CAC、歐盟等著名國際組織和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標準則具體得多,大多農產品都有各自的農藥殘留標準。
2.2.4 農產品品牌意識淡薄
受長期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目前仍有部分部門領導、企業、個體經營者沒有農產品品牌意識,生產和消費品牌觀念淡薄,致使農產品品牌被搶注或假冒的現象屢見不鮮,在經濟收益和農產品聲譽方面都給生產經營者帶來不可預料的損失。
3 中國熱區農產品品牌發展策略
3.1 加強宣傳力度,強化品牌意識
首先是主管部門領導要不斷提高對農產品品牌創建重要性的認識,促使制定一些促進農產品品牌發展的政策措施;其次是要不斷引導廣大生產經營者轉變觀念,樹立 “品牌經營、商標先行”的意識;三是增強廣大消費者對農產品品牌的認識,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商標、品牌相關知識及知名農產品品牌的公益性宣傳,培養消費者認識品牌、選擇品牌、消費品牌的習慣和理念,進一步促進名牌農產品的銷售和消費。
3.2 夯實農產品質量基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一是加大熱帶農業科技創新,因地制宜引進名、特、優、新品種,優化熱帶農產品品種結構和生產區域布局。二是完善標準體系,制訂和完善統一的規范化生產技術規程,對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管理推行標準化。三是強化熱帶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四是健全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確保農產品質量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3.3 創新品牌營銷方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不斷提升特色熱帶農產品品牌營銷層次,實現由目前大多數農戶自產自銷的營銷方式向主攻大超市、大賣場和在大城市設立專賣店的“陣地戰”方式轉變。通過采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起龍頭企業與農戶聯合運作機制,完善熱帶農產品產業鏈建設,在產業規模、產品品質上下功夫,不斷推動特色農產品品牌的發展。此外,加強農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加快實施特色農產品“走出去”戰略,加強特色農產品出口企業在國外市場注冊品牌的力度,擴大熱帶農產品的國際影響力。
3.4 加大對品牌農產品的政府支持和保護
在農產品品牌發展中,政府要給予創“品牌”農產品的企業或合作組織更多的政策支持,特別在在金融、稅收、出口補貼等方面給予扶持性政策支持;支持重點龍頭企業參加境外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各類產品的認證,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擴大我國品牌農產品的影響。此外,還要加大政府對農業的公共投入,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和科技推廣,為實施品牌戰略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徐兵強,李 瓊,徐 志,等. 我國熱帶作物標準體系建設的主要措施及成效[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4):32-34.
[2]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2011~2013年度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評審準予頒證產品目錄[OL]。http://www.aqsc.agri.gov.cn/ztzl/hzcpml/ 2013-09-11.
[3]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2011~2013年產地認定備案目錄[OL]. http://www.aqsc.agri.gov.cn/wghncp/cdcx/, 2013-04-18.
[4] 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2012年綠色食品統計年報[OL]. http://www.greenfood.moa.gov.cn/zl/tjnb/, 2013-05-29.
[5] 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2009~2010年有機產品統計年報[OL]. http://www.greenfood.org/Html/2011_05_09/2_18553_2011_05_09_18577.html[DB/OL],2011-05-09.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中國商標戰略年度發展報告[OL].http://www.saic.gov.cn/zwgk/ndbg/201405/P020140506325447493616.pdf,2014-05-04.
[7] (范南虹.海南近4年專利申請年均增逾3成 知識產權發展迅速[N]. 海南日報. 2014-04-28.
[8] 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2011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N]. http://www.cgapa.org.cn/2012/7423397092805.html, 2012-08-23.
[9] 北京中郡世紀地理標志研究所課題組. 第二次全國地理標志調研報告[EB/OL]. http://coun- ty.aweb.com.cn/2011/1/17/480201101170927300.html. 2011-10-01.
[10] 溫煒鑫. 云南52種產品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三七火腿打五星[OL]. http://www.donews.com/dzh/201209/1555420.html, 201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