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發
摘 要 中國援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陸續完成技術合作階段,并逐步進入可持續發展期。順利完成這個過渡期,需要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如:中心選址、項目內容確定、專家遴選、項目設計及認真的實施過程等。
關鍵詞 農業技術示范中心 ;可持續發展 ;途徑思考 ;援非
分類號 F324.3
2006年在中國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向非洲國家莊嚴承諾將在非洲建立14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這批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陸續于2007年后獲批,并進入建設階段。基礎設施建設為期1年,技術合作為期3年,所以到2014年底,技術合作期基本結束,隨之步入可持續發展階段。根據合同要求,各示范中心可根據自己的經營所得維持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或引進企業參與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建設。由于示范中心各承建單位和受援國的具體情況各異,示范中心的建設狀況也不盡相同,因此,可持續發展思路和途徑也各有千秋。目前看來,實現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不外乎以下2種可能,(1)通過自身造血;(2)借助外來資金。結合工作實際,對援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途徑進行思考。
1 中國援剛果(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對項目建設的思路
近年來,筆者的工作一直服務于中國援剛果(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親身經歷了它的基礎設施建設期和技術合作期。要實現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首先要符合幾個條件。一是項目選址。地址宜選擇在具有一定農業生產條件且距離人口數量較大的城市不遠的郊區,這樣便于示范中心的產品銷售,便于對外展示試驗成果,便于援外專家的生活,便于與受援國政府及中國駐外使領館和經商處交流,便于利用城市便利的基礎設施等等。二是項目內容的選定。項目內容宜選擇針對受援國國計民生且承建單位比較熟悉的種養殖項目,這樣便于項目得到受援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便于項目早出成果,便于在試驗出成果后尋找投資伙伴并很快實現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三是項目專家的遴選。非洲國家大多地處熱帶或亞熱帶,項目承建單位在遴選農業項目種養殖專家的時候需要有熱帶農業的基本常識,這樣在專家遴選過程中可以避免許多未來建設過程中意想不到的困難,如:熱帶地區的氣候狀況、適合種植何類作物、需要哪些設施和技術等。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隸屬中國農業部,承建的援剛果(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選址在受援國首都布拉柴維爾市以南16 km處,部分享受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援建該國農場的基礎設施。由于過往農場項目移交后變成了“交鑰匙”工程,該國沒有能力繼續維持項目運行,導致農場很快變成了“關門工程”。因此,新建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得到了剛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配合,并賦予了這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以強大的活力和生命力。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在選定項目的時候極大地關注到受援國國計民生需求,結合自身技術優勢,選擇了長短結合、優勢互補的4個項目,它們是木薯、玉米、蔬菜種植和蛋雞、生豬養殖。木薯是該國的主糧,玉米是飼料主要原材料,屬長線項目。蔬菜、雞蛋和豬肉是人們尤其是駐剛中資企業大量需要的食品,項目耗時短、見效快,屬短線項目。這些項目形成了一個優勢互補的良性循環,如:木薯、玉米可用于養殖業,豬糞、雞糞作為生物肥可回饋種植業;木薯和玉米作為大宗作物,試驗成功后可以作為與企業合作并謀求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試驗田收獲的木薯和玉米可以轉化成飼料,雞蛋、雞肉、豬肉和蔬菜可以直接投放市場,部分滿足中資企業和當地人們的需求,且能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并快速回收資金。
由于項目選址、項目內容以及項目專家遴選都符合當地市場需求,所以示范中心的種植和養殖產品供不應求。通過近3年的建設,示范中心現有蛋雞存欄6 000羽,明年將達到10 000羽;生豬存欄90頭,年底將達到200頭;蔬菜面積2 hm2,近期將達到2.67 hm2;木薯面積8 hm2,并已經找到了適合當地種植的高產高抗木薯品種;玉米面積1.33 hm2,目前仍在尋找適合當地種植的飼料玉米品種;大豆面積5.33 hm2,每公頃產量與中國國內普通大豆品種產量相當。隨著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深入,這些數據還將不斷更新。
木薯是非洲大部分地區的主糧,包括剛果(布)。由于非洲國家長期以來疏于農業投入和管理,導致這個擁有10多億人口的大陸農業缺乏化肥、農藥、優良品種、種養殖技術、基礎設施和勞動工具等,因此,木薯產量都很低,在剛果(布)僅為9~12 t/hm2。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派來的專家在自己承建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經過2年的對比,發現了當地的高產高抗品種,并實現了試驗種植37.5~43.5 t/hm2。這個試驗成果在理論上極大地提高了剛果(布)未來木薯年產量,并完全有可能很好地解決該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同時,對解決非洲大陸的糧食安全問題是個利好消息。
由于取得了上述成果,企業正慕名而來與該示范中心洽談項目合作事宜。
2 莫桑比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經驗
中國援莫桑比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承建單位是湖北省農墾事業管理局所屬的湖北省聯豐海外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示范中心位于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博望里區莫桑比克農業研究院南部研究所內,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承建單位同時具有農業開發技術和管理經驗,且體制比較靈活。承建單位選擇了自己熟悉并符合受援國需要的項目,如:糧食、棉花和蔬菜,并在此基礎上嘗試畜禽養殖項目。更重要的是承建單位在湖北省商務廳的直接領導下,較好地引導了中國國內企業尤其是湖北省本省企業和農工“走出去”發展。通過示范中心這個平臺,引導國內企業到莫桑比克開發的農場和公司已達8家之多,輸出農技人員和農工180余人次,大量種植糧食作物、棉花、甘蔗,開展肉雞和淡水魚養殖,在“走出去”開發農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引領作用[1]。
由于中國援莫桑比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選址好,選項準確,可持續發展準備工作動手早,且得到本國地方政府和受援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引領中資企業和農工“走出去”工作中走在了其它示范中心的前面,所以該示范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備受矚目。
3 援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途徑思考
3.1 熱帶農業技術
赤道橫穿非洲中部,非洲大部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條件和農業呈現顯著的熱帶特點。農作物以木薯、玉米、大薯、紅薯、水稻、旱稻等為主,水果以香蕉、芒果、木瓜、橙子等為主。作為援外項目,首先自己要掌握先進的熱帶農業技術,了解受援國農業發展需求,緩解其糧食安全危機,這樣才能使項目承建單位迅速完成種植和養殖試驗階段,找到適合當地的品種,為引進企業實施大規模開發創造條件,并為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爭取時間。
3.2 成果展示,并服務于當地政治與經濟,從而獲得受援國政府的支持
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是中國對外援助項目,有著嚴格的任務要求。試驗、展示、示范、推廣是各承建單位對外的承諾。因此,示范中心務必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向受援國政府展示中國先進農業技術,并為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做好技術和物資儲備。這樣無疑對當地未來的農業經濟和相關加工業發展帶來重大契機,同時也將給受援國帶來穩定的政治因素,自然也能夠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
3.3 發揮技術優勢,抓住重點,有的放矢
示范中心承建單位在選擇項目內容時必須緊緊圍繞受援國的迫切需求,抓住重點,有的放矢。做到長短結合、大小有序,為未來規模經營做好技術和物資儲備。大多數非洲國家由于長期經濟落后,農業投入不足,生產條件較差,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中國幾千年來對農業和糧食的重視以及由此積累的豐富的精耕細作經驗、個體小農經濟和簡易的勞動工具等都非常適合非洲的落后農業現狀。因此,以糧為主、協調發展,可以作為借鑒。
3.4 合理利用2種資源和2個市場
非洲大部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條件優越,熱帶農業資源豐富。與中國熱區有著資源互補、優勢競爭的特點,可以成為熱帶農產品補給的重要基地,對中國外交有著戰略性意義[2]。中國熱帶地區面積小,資源稀缺,熱帶農業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合理利用好非洲熱帶農業資源和中國廣大的農產品市場,不僅有利于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而且能滿足國內市場對熱帶農產品的迫切需求,緩解進口壓力,降低中國對其它熱帶地區國家農產品依賴。
3.5 做好宣傳工作,適時引入合作企業
示范中心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承建單位獨自承擔全部經費是很難想象的。因此,與其它企業合作是必然。多年來,國家鼓勵有能力的企業“走出去”發展。但由于對非洲投資環境不了解,又苦于沒有好的項目,雖然躍躍欲試,但終究談“非”色變而望洋興嘆,錯過了發展的最佳時期。部分企業進入非洲,大多也是從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農業的企業屈指可數,資金投入也非常有限。
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進入非洲,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紛紛跟進,搶奪市場和資源。因此,示范中心需要做好宣傳工作,適時引入合作企業,實現多項利好。
3.6 搭建大舞臺,合作不排他
示范中心是個平臺,在實現互利共贏的前提下,各種合作模式都可以嘗試,經營范圍也可以放大。從投資規模看,可分為對示范中心全額投入和選擇項目投入;從經營范圍看,可拓展為農機具銷售、農產品加工、進出口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吸納的企業越多,示范中心對外影響力也就越大,平臺上的企業也更能產生優勢互補效果,形成一個強大的企業團隊。
3.7 服務當地中資企業
駐外中資企業員工遠離國土,來到一個生僻的國家,生活起居難免有些不適應。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主要從事水稻、旱稻、玉米、蔬菜、蛋雞、肉雞、生豬等種養殖活動,后期產品源源不斷地供應市場,中資企業員工是一個很大的消費群體,這對于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盡快融入駐外中資企業這個大家庭是個很好的契機。示范中心可以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生產符合企業員工需求的農產品。這樣既便于示范中心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也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3.8 營造和諧的鄰里關系
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選址大多在鄉村,它的健康安全運行離不開周圍村民的理解、幫助和支持。示范中心的土地很可能是國家從毗鄰的村落征調或置換來的,示范中心從事種養殖所需的工人更多也來自這些村落,因此,示范中心的生產、管理、用工制度、生活習慣等無一不與當地村民發生關系。如果處理不好,容易引起矛盾,影響正常生產和生活,甚至帶來生命財產安全隱患,如:制度不清晰,獎罰不分明,容易挑起中心與工人、工人與工人之間的矛盾;工資待遇和用工制度不合理,容易引起民事訴訟;管理不到位,容易引起內外勾結偷盜行為等等。
除了與當地村民營造和諧鄰里關系外,還要和附近的中資企業搞好關系。中國有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在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棘手問題,許多技術問題是當地人無法解決的。這時候伸出來的援助之手將使你倍感溫暖。
綜上所述,示范中心可持續發展要求承建單位具有大局觀念,做到早計劃、早安排、早實施,實現走得出去,站得住腳,并能長期生存發展。
參考文獻
[1] 我援莫桑比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運營順利[EB/OL].[2012-08-16].http://www.hbccpit.org/center/htm/482156471548.html.
[2] 王慶煌,孫好勤. 中國熱帶農業科技發展戰略:綜合報告篇 我國現代熱帶農業的基礎及發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