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敏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林業發展與苗圃育苗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該技術是促進林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先進的苗圃育苗技術可以為林業企業提供充足且優質的幼苗,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本篇論文主要針對苗圃育苗技術對林業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林業 可持續發展 苗圃育苗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8-0287-01
改革開發初期我國為了提高市場生產力,不加節制的開發林業資源,造成我國林業資源過度流失,隨著我國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逐漸走向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圃育苗技術是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上主要技術之一,其根本目標就是在滿足當今市場對林業要求的同時,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為子孫后代提供豐富的林業資源,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
一 、林業可持續發展中苗圃育苗的現狀
1.林業可持續發展中苗圃育苗的作用
改革開放之初,苗圃育苗技術就已經作為林業發展的基礎技術之一,受到國家的重視,隨著經濟制度的完善和林業的發展,我國市場對苗圃育苗技術的發展提出多元化的要求,不僅僅是植樹造林,也是城市規劃的小助手,起到美化家園,凈化空氣的作用。林業的六大工程即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北及長江中下游流域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苗圃育苗及數為了滿足林業多元化的需求,其培育的目標以及性狀也呈現多元化的形式,豐富其苗圃育苗技術研發的設計方向。
2.苗圃育苗技術的不完善
目前,我國先進的苗圃育苗技術沒有進行很好的推廣,大部分苗圃育苗技術仍處于落后狀態。普遍采取嫁接的育苗方式進行培育,將育苗袋或塑料盤作為育苗容器,大部分的育苗容器并不符合標準,直接影響幼苗優良性狀的形成;苗圃的建立也較為落后,大部分仍然處于露天狀態,沒有為幼苗提供良好的室內環境,不能有效控制其溫度、濕度、土壤成分以及空氣質量等各項指標的參數。這些都是因為技術上的不足導致幼苗的發育不良以及成活率低。
3.苗圃育苗運營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缺失
我國苗圃育苗沒有建立與市場互通有無的機制,忽略信息化管理,這一現象導致苗圃育苗無法與市場很好的對接問題,這一問題造成苗圃育苗無法掌握市場對育苗的需求量與針對性,從而造成苗圃育苗產量滯留,無法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反而增加企業生產的成本投入,無法為企業謀取利益。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林業沒有足夠資金的支持以及搶占市場空間的能力,必然成為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礙之一。
4.苗圃育苗與市場供求結構失衡
現如今我國由于苗圃育苗技術的支持,其林業產量得到很大的提升。目前我國各大城市商家看到林業的發展形勢較為樂觀,越來越多的商家將資金投入到林業領域,從而造成林業領域呈現一種過渡飽和的現象,導致林業產量與市場需求量之間的不平衡。部分商家盲目跟風,嚴重破壞林業市場的原有結構,造成林業市場多元化元素銳減。林業領域中大量的資源被浪費,不能被市場消耗,究其根本原因是科技鏈與產業鏈兩者之間沒有很好的融合,生產和市場需求不吻合,市場觀念較為淡薄,從而造成苗圃育苗與市場供求結構失衡。
二、林業可持續發展中苗圃育苗的重要性以及優化
1.林業可持續發展中苗圃育苗的重要性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滿足林業市場需求的同時,也要保證林業的生態平衡。苗圃育苗技術的發展目標就是維護其生態平衡,為其創建良好的發展條件。首先是該技術可以提供多元化的生物,模擬森林的多樣性,促進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平衡的發展;其次是維護森林稀有生物的多樣性。隨著氣候的變化和現代化生產對環境的破壞,森林中的生物受著不同程度的迫害,這一現象導致森林生物逐漸減少,而苗圃育苗技術則可以維護瀕臨物種,提植物的高抗病性能,拯救部分瀕臨滅絕的生物,甚至可以創造新生物,從而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最后是苗圃育苗技術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植物的產量和質量。即擴大林業的覆蓋面積,優化林業種子,不僅僅維護林業的生態環境,還未林業經濟提供充足的貨源。
2.苗圃育苗研發的優化
苗圃育苗技術的研發要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不僅僅是獨立成立的研究領域,只有與林業市場結構相吻合,才能促進苗圃育苗研究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一種和諧的供求關系。建立科學合理的苗圃育苗研發基地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苗圃育苗技術的研發要獲取當地政府的支持,當地政府要充分認識到林業領域發展的重要性。根據當地林業市場的需求,政府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當地商業投入到林業產業,推動當地林業企業的發展。例如稅收、水電等優惠政策,加大綠化面積,刺激林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其次是苗圃育苗研究要充分利用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和有利形勢,降低其研究的總體成本和市場風險,結合市場的需求引進國外先進的培育技術;企業投入充足的資金建立系統的培訓機構和采購先進的設備,招攬以及培育相應的研究人才,為林業產業創建一支強大的“后背軍”;
然后是苗圃育苗信息化建立。信息化系統是將苗圃育苗與政府和市場相溝通的橋梁,即接受與反饋的信息通道,也是現代化企業的標準之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建立信息化研究網絡,將決定層、研究層、生產層和銷售層緊密銜接,決定層是結合政府和市場下達研究方向以及研究任務,研究層是完成相應研究任務,生產層是將研究結構投入到第一生產線,批量產出,銷售層是將產品切實投入林業市場,信息通道需及時掌握相關銷售數據以及產品反饋,為新的研究任務提供可靠的依據,形成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
最后是可續而決定其研究的樹種與品種方向。目前林業市場呈現多元化的趨勢,苗圃育苗研究方向也應與時俱進。決定其研發樹種與品種的方向時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因地制宜,即本地特有樹種研發優先,該樹種必然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其成活率以及抗病性的到保證;二是根據當地氣候環境選擇樹種;三是多元化發展,鼓勵研發新樹種。例如有意識的建立喬木、灌木以及草木的綠化組合;為了城市規劃具有很大的觀賞性,將常青樹、彩葉樹、抗病性強、抗鹽堿性強的樹種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結束語:
綜上所述,苗圃育苗技術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技術,其是維護林業生態環境以及提供樹種產量的重要技術之一。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林業產業不僅僅需政府的支持,研究領域的優化,還需現代化技術的引入,從而多方面促進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席文彬,杜宏兵. 做好苗圃育苗管理技術 促進林業經濟發展[J].自然科學(文摘版).2015(7).142.
[2]吳章華.論述現代林業育苗現狀及育苗技術[J].自然科學(文摘版).2015(12).79.
[3]馬明.淺析林業可持續發展中苗圃育苗的重要性[J].綠色科技.2014(5).129-130.
[4]李團曉. 林木苗圃育苗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J]現代園藝.2015(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