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雅娟
[摘 要]在我國,保護生態環境與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是實現生產方式轉變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未來的能源選擇利用上有著很大的優勢和發展空間。文章通過研究環境的庫茲涅茨曲線等提出目前經濟發展和環境問題現狀,就光伏產業的優勢和困境提出了發展建議。
[關鍵詞]光伏產業;庫茲涅茨曲線;可持續發展;能源結構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085
生態文明不僅關注人類社會的發展更強調各物種間的協調平衡發展。生態文明是現代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時代發展密切相關。在我國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的新常態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這對把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相結合,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不以浪費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實現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的共贏提出了更高要求。
1 關于環境的庫滋涅茨假說
在20世紀50年代,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研究了經濟發展與人均收入不均的關系并得出:在經濟未充分發展階段,收入分配傾向于不平等;然后,經歷暫時沒有大變動的時期;到經濟發達階段,收入分配趨于平均。這就是庫茲涅茨假說,這個假說指出經濟發展與收入差距呈倒U形關系。在20世紀90年代,環境經濟學家格魯斯曼和克魯格發現,經濟發展與主要環境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也呈現倒U形關系,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特別是工業化階段,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長,工業技術的落后以及資源的無序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加劇。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科技進步為標志的產業興起對經濟的貢獻作用越加顯著,同時人們的環保意識、環保能力和環保投入逐漸增加,環境污染程度逐步趨緩。這被稱為環境的庫茲涅茨假說。
2 解決傳統能源利用中所致環境問題的路徑探究
2.1 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年平均增長9.9%,自2012年以來,GDP增長率連續三年低于8%,這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我國的工業增長方式應轉變以往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一時經濟增長的高投入和高消耗發展模式,因此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能源產業以解決制約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能源瓶頸和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然而,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戰略是實現生產方式轉變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全球化石能源日漸枯竭,世界面臨巨大的能源壓力,作為光伏發電的能源來源,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的,并具有可持續性;其次,光伏發電所需的硅元素在地球中含量豐富,這為發展光伏發電提供了有利條件;最后,光伏發電的技術開發潛力大,與煤電方式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回報率。太陽能光伏的優勢使得它在能源市場競爭中能夠處于有利地位。
2.2 光伏產業的困境分析
作為新興能源的太陽能發電具有可持續性和清潔性,21世紀中國光伏產業高速發展,但由干對外依賴程度高、產能過剩以及市場發展不平衡等原因使中國光伏產業陷入困境。
一方面,我國光伏產品的制造與應用脫節,產業發展缺乏市場基礎,使得我國的光伏產業一度呈現“生產在內,市場在外”的特征。加之對國外市場依賴性過大,容易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使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但我國光伏產品的應用前景廣闊。
另一方面,我國光伏產業鏈在附加值低的中游重復建設。光伏產業鏈包括以下環節:晶體硅原料、硅棒/硅錠切片、光伏電池、光伏組件、光伏應用系統。其中晶體硅原料提純和切片環節屬于產業鏈上游,同時技術密集度高。光伏電池及組件屬于產業鏈中游,附加值最低,光伏產品及應用系統屬于產業鏈下游。雖然光伏產業鏈的上、下游附加值高,產業鏈中游附加值最低,但是我國光伏企業分布主要集中在附加價值較低的中游,分布在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數量很少。這說明在產業鏈分布上我國光伏企業處于劣勢,且具有代工廠特征。
2.3 光伏產業的脫困對策
從全球及各國光伏產業的發展過程可知,光伏產業是一個高度依賴政策驅動的產業,政策調節產業需求而非市場機制自發調節。所以,解決光伏產業困境的關鍵在于應由政府扶持完善光伏產業鏈,提高資源轉化率,引領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征收碳排放稅。全球一半以上的光伏電池是在中國生產,光伏電池在生產環節中同樣排放二氧化碳。通過征收碳排放稅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一方面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抑制行業里企業考慮環境成本繼續擴大產能。
第二,鼓勵并引導企業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光伏產業鏈的下游環節,小企業數量眾多,資金與人才的分散不利于技術進步。小企業之間兼并,可以共享專業人才、市場、技術、信息等產業要素,實現內部規模經濟,不但抑制產能過剩,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技術,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力。由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引導企業之間兼并。重點是從補貼、稅收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鼓勵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兼并效益差的企業。
第三,投入研發基金,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只有技術進步了,產品的成本才能降下來,我國的光伏產品才能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其次提高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據統計,轉化效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光伏發電系統的成本將降低6%。因此電池轉換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光電與傳統電力相抗衡。
第四,積極培養多樣化的光伏市場,激活國內市場。我國的光伏產品對國際市場有很高的依賴性,一旦國外市場出現萎縮,我國光伏產品的出口就會受到抑制。首先,開展教育活動普及光伏發電知識,使消費者了解光伏產業,了解光伏產業對于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意義;其次,鼓勵光伏發電企業和家庭安裝光伏發電系統時購買本國的光伏產品;最后,因地制宜,釆用并網發電與離網發電相結合的方法,在發達地區實施屋頂光伏并網發電推廣示范,在欠發達地區實施離網光伏系統建設。
3 光伏產業與生態文明環境保護共生共贏
光伏發電的能源來源與傳統煤電方式相比,是綠色能源且具有可持續性。所以,應構建光伏產業生態系統,全面發展光伏產業。光伏產業生態系統的構成,其中以生產者、消費者、管制者為載體,結合其所處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組合的整體系統。由管制者發起轉變過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單一的能源開發模式,將能源開發各流程中單個循環的子系統綜合在一起深度利用。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中,我們要進一步推行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科技進步引領產業升級,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能源消耗少環境污染低的高效能產業,積極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從而實現產業與生態的共贏。
參考文獻:
[1]項吉寧.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實證分析——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在中國的應用[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07.
[2]林景偉.我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產業結構關系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4.
[3]魏政.中國光伏產業的困局和出路[J].電力與能源,2013(3):207-211.
[4]耿亞新,周新生.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理論與發展路徑[J].中國軟科學,2010(4):23.
[5]王珍珍.城市低碳建設發展的庫茲涅茨曲線模型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
[6]劉金燦.中國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問題[EB/OL].(2013-05-25)[2016-03-02].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05/25/content_1031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