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超+丁寧+隋如彬
[摘 要]大學生在既定旅游目的地一定的條件下,起點途經省份到達終點有不同的選擇路線,在眾多路線中選擇最短路程。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遞階層次結構圖,利用旅行商問題解決的方案,規劃出城市內的最優線路及最低消費,為實現滿意度最大化,將中轉城市的可玩度最高與費用最低這一多目標確定綜合變量,再與各城市間的路費結合確定權重,建立目標函數,進行動態規劃。
[關鍵詞]遞階層次圖;旅行商模型;最短路程;動態規劃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294
1 模型的構建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下的大學生旅游的分析,將旅游動機分為三類:感受文化型、自然風光型、康體娛樂型。每一類下分屬不同調查項。其層次圖如下。
1.1 遞階層次圖
在大學生的旅游既定目的地一定的情況下,構造一個各因素之間相互聯結的層次結構模型;因素分類:一為目標層,大學生確定旅游動機;二為動機層:在旅游動機下設置三個不同調查項;三為選擇層:在起點途經終點的多條路線中進行動機匹配,確定滿意度。詳見下圖。
2 模型的應用
經過對哈爾濱大學生的調查分析,確定旅游動機量表,用SPSS進行均值分析,選取均值排在第一位的感受文化型動機,以西安旅游城市為例,確定北京至西安的旅游規劃。(哈爾濱到北京只需考慮車費因素,北京為全國樞紐中心,其鐵路發達)確定最短路程。其中,北京至西安途經省份有四條路線可供選擇:北京—河北—陜西;北京—河南—陜西;北京—山西—陜西;北京—內蒙古—陜西。利用旅行商問題,規劃最優路線,建立動態模型,確定最短路程。
2.1 基本假定
一是假定北京途經西安的4條線路均未走過;二是假定北京至各省會火車票費用已知;三是假定衡量滿意度以游覽該省5A級景區最多;四是假定5A級景區給游客帶來的滿意度相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可接受的旅游費用在3000元以下,一次旅行時間在10天以內。因此在約束條件中我們將總費用需控制在3000元,總天數控制在10天。
2.3 符號說明
符號說明見表1。
據調查可得,大學生在既定城市的人均日住宿在40/人/天/床位。用SPSS熵值法進行分析,確定權重,由此可得西安市一天的食宿為120元,根據兩個城市CPI比較分析。據旅游動機量表顯示,大學生一天游玩兩景區為合適,因此將該市的住宿天數定義為該省5A級景區數/2-1(當r/2>2時)可得在該城市的游玩天數。利用旅行商問題的解決方法對旅游線路進行優化,使得景區間的交通費用最小,運用Lingo編程,得到結果,詳見表2。
因此符合約束條件。模型成立,前往鄭州中轉為最優。
3 模型的思想
大學生旅游受到費用和時間上的雙限制,該模型保證在費用一定的情況下使得滿意度最大。確定初始城市和終點城市后,在地圖上選取幾個省會城市(因為省會城市到達各個景點最便利)作為中轉城市進行游玩,即動態規劃中的狀態。將這些中轉城市按照地理位置分成若干個階段,確定合適的權重進行動態規劃,從而得到最優線路。
在確定權重的過程中,考慮各城市間的交通費用以及在城市內游玩的費用,使得游玩的總費用最小滿意度最大。進行多目標規劃,將在中轉城市的旅游總花銷與5A級景區數目相除,可得在該中轉城市游玩一個景區的花費,并與城市間的交通費用所結合,作為決策的權重。
在城市內旅游總花銷共分為三類,一類為食宿費,一類為景區門票,一類為景區間交通費用。本文主要針對景區間的交通費用確定景區最優游覽路線,將一個城市內的所有景區作為旅行商問題中的地點,以景點間的交通價格作為路徑上的權重,利用Lingo進行編程,解出景區間交通費用總和最小的游覽路線,從而使得在該城市游覽成本最小。
綜述,該模型使得在一個城市內的旅行費用最小的情況下,使得整個旅行過程中總花費最小,同時獲得最大滿意度,達到了本文對大學生經濟旅游優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麗梅,保繼剛.大學生旅游行為研究——以中山大學為例[J].桂林高等??茖W校學報,2000(4).
[2]茍小東,馬耀峰,李富升.我國西部地區大學生旅游行為研究——以陜西省為例[J].人文地理,2008(3).
[3]于婧.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的調查與分析——以北京市大學生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0(10).
[4]胡運權.運籌學基礎及應用[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創新創業的生態化系統的形成有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進一步開展,在整個創新創業的生態化體系當中,需要受眾群體人人參與,就如同互聯網生態系統中,從pc互聯到移動互聯的發展歷程,電腦和手機的保有量,同時為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根本。創新創業生態化系統其核心是觀念的轉變,從一小部分受眾群體中輻射到全體同學,輻射到各科課堂上,每位教師都關心創新創業、學生對創新的意愿就如同當下對手機的依賴性一樣,不可分割,創新創業便不是問題。
2.2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如何能有效進行
曾經中國經濟增長過多依賴“三駕馬車”來拉動,當下國內改革處于深水區,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對應著改革、轉型、創新)“三大發動機”才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經濟發展更多地依靠改革、轉型、創新來提升全要素增長率。改革的動力在于創新,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地緣因素,與經濟快速發展的大都市的一些本科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地方本科院??梢猿浞掷玫貐^資源,例如河套學院地處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河套平原腹地,經濟發展以農牧業、礦產資源為主,食品加工生產為主,專業地方特色鮮明,如何從專業角度創新產業升級,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創新的主題。
創新創業教育要緊密結合當下經濟發展的常態化趨勢,當下三產服務業經濟增長迅速,工業的4.0時代逐漸到來,傳統的商業模式不斷地受到挑戰,服務理念的創新、服務方式的創新、商業模式的不斷發展及創新,都需要有一種創新的思維模式,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第一,改變思維模式。創新教育課堂如果仍延續傳統課堂的授課模式,可以說很難再吸引九零后、零零后這幫學生的注意力。創新課堂關鍵在于對“新”的詮釋。首先在于思維模式的轉變,創新課程一定是打破了傳統的邏輯思維模式,運用一種全新的創新性思維模式去思考和教學。激發學生右腦思維習慣,利用直覺、情感、圖形、知覺、形象記憶、美術、音樂節奏、舞蹈想象、身體協調、靈感等功能去思考,在教學環節的設計還需要一整套的工具和方法論,尤其像工具的設計一定要體現時代特色、地域特色以及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本要求。對于方法論的研究,關鍵在于突破傳統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創新性思維與創業課程的有效對接。如何讓創新成為現實,比較好的解決途徑之一就是創業。高校的創業教育不能僅停留在創業理念、精神、常識層面的介紹,更多的要充分幫助學生進行創業實踐,要回答創什么和怎么創的問題。尤其是怎么創,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有些學者懷疑大學的創業教育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創業的本質在于把握機會,創造性的資源整合、創新和快速行動。從國家層面來說,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但創業涉及相關因素眾多,創業的成功率有限,創新因素顯得尤為重要,不管是產品創新、服務創新、還是商業模式創新,都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性要素之一。印度哲人曾經說過:“如果你是真正富有創造力的人,你不見得會擁有名聲。真正富有創造力的人要出名,往往得花上很長的時間,因為他必須要創造出價值:一種新的價值、新的標準,唯有如此,他才能夠得到適當的評價。通常,他至少得等上50年,往往是在他死了之后,人們才開始懂得欣賞他。”一個創新性思想或成果落地生根需要一段時間,創業教育除了程序化的一些教育理念之外,還需要創新基因的移植,幫助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加快創新的商業化路徑,例如創業孵化園的創立,不僅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辦公場所,在一定情況下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創意集中、信息互通、能力互補等便利條件。
綜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要達到思想和行動的高度統一,在思想認識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從領導到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時代發展要求,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要求,越是時代發展的轉折時期越是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把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作為一項基因工程,滲透到地方本科院校生存發展的命脈中去。
參考文獻:
[1]魯百年.創新設計思維:設計思維方法論以及實踐手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2]陳吉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究[J].中國市場,2016(4).
[3]呂爽,羅二敏,王櫻琳.校企合作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新模式[J].中國市場,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