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琦+張亞軍+葛夢薇
[摘 要]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理論與實踐互動、真理與價值統一、國內與國際結合、堅持與發展統一等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從而切實促進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進而使其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先進思想武器和強大實踐智慧。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基本要求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287
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日趨復雜和粉碎西化分化圖謀依然任重道遠的新形勢下,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不僅是我們黨增強執政能力,鞏固執政之基,團結帶領廣大人民應對各種風險考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面臨的一項戰略任務,更是理論界需直面的一個重大課題。當前,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理論與實踐互動、真理與價值統一、國內與國際結合、堅持與發展統一等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從而切實促進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進而使其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先進思想武器和強大實踐智慧。
1 在理論與實踐互動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在我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過程,實際上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打碎舊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實踐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正是在理論與實踐的這種雙向互動、相互結合過程中,理論和實踐各自都實現了創新。
在理論與實踐互動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要求我們首先要吃透“兩頭”,即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與當代中國社會實踐。“吃透”理論就是要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精神實質,堅決克服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種種思想偏差和錯誤傾向。“吃透”實踐就是要科學判斷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深刻地認識和科學地把握影響當代中國發展的重大問題。這是實現理論與實踐互動的基本前提。
在理論與實踐互動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關鍵是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和實踐檢驗理論的雙向互動。歷史已經充分證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才能夠取得成功。同時,馬克思主義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國實踐的沃土,接受中國實踐的檢驗,才能夠實現它在中國的創新和發展。一方面,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才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大國。另一方面,要堅持用我國社會主義實踐檢驗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正是經由實踐判別和檢驗,那些附著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非馬克思主義,甚至是反馬克思主義的東西才得以被清除。另外,還要充分認識理論與實踐互動的復雜性和條件性。理論與實踐之間不是簡單的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和實踐對理論的檢驗都不是自發的、簡單的。實踐檢驗認識的真理性也是有條件的,不是絕對的。“完美的理論”有可能產生不完美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實踐,這一點需要我們的特別警醒和反思。
在理論與實踐互動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還需要我們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在當前,要警惕和反對主觀主義的學風,即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具體而言,既要反對脫離中國實踐、空談馬克思主義的“馬教條”,又要反對忽視理論指導,瞎撞蠻干、盲目實踐的經驗主義,更要反對打著學術研究旗號,否定或反對馬克思主義而宣揚西方理論的“西教條”。
2 在真理與價值統一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真理和價值是人類實踐活動必須遵循的兩大尺度。任何成功的實踐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價值尺度;既合規律性,又合目的性,是兩者有機統一的結果。當前,整體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必須遵循真理和價值兩個尺度相統一的基本要求,既要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按照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必然規律辦事,又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
在真理與價值統一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首先要堅持求真務實、科學發展的真理尺度。弘揚求真務實精神,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實現科學發展,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過程中堅持真理尺度的具體要求。一是要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遵循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規律。要解決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遇到的具體實際問題,首先要全面深入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客觀規律。二是要從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復雜斗爭的實際出發,遵循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規律。具體說來,就是在創新和發展中形成富有時代氣息、直面中國現實問題的馬克思主義。這就要求必須遵循意識形態建設規律,“高勢位”建設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三是要從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實際出發,遵循無產階級政黨建設規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更離不開在無產階級政黨建設規律指導下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
在真理與價值統一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其次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人民的價值尺度。一是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要始終清醒地看到,人民群眾是馬克思主義“三化”過程中的主體力量,鮮活的理論經驗和理論成果不僅來自于人民群眾,更應該回到人民群眾中去。二是要關切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將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再到現實,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指引無產階級和整個人類實現自身解放的學說,是集中體現了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根本利益訴求的科學理論。
總之,只有堅持真理與價值尺度的統一,一方面才能使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指導理論在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過程中煥發強大的生機和活力,真正達到中國化、時代化,并進而實現大眾化;另一方面又使馬克思主義作為人民的思想武器,在被廣大人民群眾普遍掌握并自覺運用于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完善和創新,加快中國化、時代化,并進而真正實現大眾化。
3 在國內與國際結合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實踐不是一場封閉的、孤立的、狹隘的民族解放運動,而是開放的、動態的、復興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是其根本標志和重要特征。因此,整體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既要堅持民族立場,從中國實際出發,直面和破解中國現實問題,又要保持世界眼光,全面把握國際風云和世界局勢,以寬闊的視野確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整體推進。
在國內與國際結合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首先要堅持民族立場,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現實立足點。秉持民族立場,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個立足點和著力點,是由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發展趨勢和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決定的。在國家和民族存在的條件下,無產階級廣泛分布于不同的民族和國家,受各國不同國情的影響和制約,其解放運動只能分地域、分階段地展開,并首先在本國和本民族范圍內實現。而這些民族和國家不僅有自己特定的疆域,更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能否為民族蒼生謀福祉,這是判斷民族國家建構與存續合法性的根本標準。因此,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發展規律與民族國家的本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三化”必須秉持民族立場,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一是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充分把握中國國情。要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清醒地認識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深刻地把握當前我國發展所面臨的歷史機遇和現實挑戰。二是要從國家利益出發,著力解決中國問題。當前,我國正在開展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全民族共同的福祉,理當成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中心任務和理論旨歸。三是在全球化的歷史背景下,我們還必須堅持國際的視野,用世界性的眼光判斷和審視中國問題,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與中國現代化、馬克思主義世界化和世界現代化緊密結合起來。
在國內與國際結合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其次要立足國際視野,這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時代著眼點。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化都不可能獨立于世界局勢演化和全球化進程之外。因此,整體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必須基于民族立場,堅持國際視野,著眼全球局勢,科學地確定當代中國的地位,在統籌兼顧、兼收并蓄中實現馬克思主義“三化”的宏偉目標。一是要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的世界地位。當代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究竟處于什么地位以及應當承擔什么責任,國內外有著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中國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的一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要把中國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制度置于世界現代化進程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去考察,科學合理地定位當代中國的世界地位及其影響。二是要大膽吸收世界文明先進成果。要充分吸收世界各民族的先進文明成果,吸收當今時代科技進步和文化交融的精華,主動把握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三是要合理規避全球化的弊端。全球化進程是一把利弊并存的“雙刃劍”,在全球化背景視閾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我們同時還要高度警惕并合理規避伴隨全球化而來的各種弊端和風險,避免陷入資本主義主導的全球化陷阱。
4 在堅持與發展統一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絕不是離開世界文明發展大道而產生的一種故步自封、僵化不變的學說”,[1]而是堅持不斷批判反思、發展自己的理論。只有在堅持與發展的統一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才能更加有力地發揮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的理論作用,也才能更為徹底地實現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的理論自覺。當前,整體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絕不能另起爐灶,甚至推倒重來,而只能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三化”已取得成果基礎上的進一步堅持和發展。
在堅持與發展統一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首先要做到在繼承中堅持馬克思主義。一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即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的精神實質和理論精髓。毛澤東指出,在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一般規律總結的同時,更應該學會把握他們觀察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二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成果。伴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實踐的100余年歷史,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取得了讓世界矚目的歷史性成就,這些實踐成果為我國邁向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科學理論,指明了根本途徑。三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優良學風。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在實踐運用中更好地理解、把握和堅持馬克思主義。
在堅持與發展統一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其次要做到在創新中發展馬克思主義。一方面,要堅持理論創新。一是在實踐中進行理論創新。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下進行理論創新,關鍵是要及時回應和解答實踐提出的現實問題,尊重和發揚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將人民群眾的智慧和經驗上升凝練為理論成果,這是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二是通過經驗反思進行理論創新。恩格斯指出,“要獲取明確的理論認識,最好的道路就是從本身的錯誤中學習”。以往實踐中所形成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為理論創新提供了最好的素材,人類認識和文明的進步,正是通過在前人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批判反思繼承的過程中完成的。三是通過吸納先進文明成果進行理論創新。在各種文明交融和對話過程中,對其他民族的先進文明成果進行批判性的借鑒和吸收,有助于促進新的文明和理論成果的誕生。另一方面,要堅持實踐創新。在中國當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傳播過程,也是社會主義的實踐創新和實踐探索過程。歷史上我們曾經走過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道路以及當下我們正在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實踐創新探索出來的。如今面臨深化改革和科學發展的新問題同樣沒有現成的理論可以照搬,沒有前人的足跡可供借鑒,唯有大膽進行創新性的探索才能夠從根本上破解各種實踐難題。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
[2]楊榮,丁玉梅.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及其實現路徑[J].學習與實踐,2016(6):53-58.
[3]王學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在邏輯再探[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5(3):12-15.
[4]唐小芹.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戰略視點[J].武陵學刊,2015(6):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