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奎
摘 要:創新需要想象,豐富的想象力可使學生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倍添活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不僅像知識反映著世界的一切,還為人們改造世界提供藍圖,推動著世界的進步,可以說想象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提倡創新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關鍵詞:閱讀教育 想象力培養 充分閱讀 巧用插圖 言語激發 解讀詞句 意會言傳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c)-0158-01
什么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選擇很多載體來實現,但最適合學生也最容易選擇的載體就是閱讀教學。因為閱讀是一項感知活動,感知活動離不開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參與,更需要學生通過想象去補充和完善文中待填的“意義”,完成對知識的構建。那么作為閱讀教學的啟蒙途徑,語文教師該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經過研究與探索有以下幾種做法可以嘗試。
1 通過充分閱讀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就是運用舊有的表象,經過新的組合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可見想象的基礎是表象。表象越豐富,想象空間就越開闊、內容就越深刻。而表象的積累主要來自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學生的直接生活經驗較少,博覽群書則能彌補直接經驗的不足,所以閱讀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充分閱讀。教科書中的文章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因此閱讀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把時間還給學生,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充分與文本零距離接觸,不只走近文本,還要走進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與作者進行心靈碰撞。學生邊讀邊想,大腦受到語言文字的刺激,形成內心視象,就能不斷積累表象,并提高表象的質量,將抽象的枯燥的文字符號轉化為一幅幅鮮活的立體的生活畫面。想象是作者進行文學創作必不可少的心理條件,想象也是學生進行學習文學作品的敲門磚,有了想象的力量存在學生才能把握文學作品的內涵與主旨,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與領會文章的知識點,把知識的難度進行化解與降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才能更加輕松和容易些。
2 巧用插圖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許多課文中有根據文意附加的插圖,顯然這些插圖不是畫蛇添足,而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象化的語言,是觸發學生想象的媒介。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插圖,培養想象能力。因為一幅畫所展現的只是事件發展過程中某個情節的定格,是靜態的,而學生通過觀察、想象,眼前就能展現事件的歷程,是動態的。課文中的插圖具有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想象空間,是學生開闊視野空間,培養想象穿透空間,超越自我理解與認識水平和能力的指向標,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同學們盡情地想象與發揮,產生與作者共同的情感因素,可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學習更加透徹,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更加清晰可見。
3 通過言語激發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言語水平不僅是反映主體想象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喚起他人想象的關鍵因素。教師在教學課文時,要隨時抓住文章中的言語描述句,由文章中的一句話可以引伸開來,讓同學們發揮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出作者的這一句話高度概括而沒有詳盡描述與敘述出來的場景,以及由這一句話所要表達的作者的用意,讓同學們通過思考與想象來分析與理解作者為什么由感而發,由感而抒的情懷。教師要通過文章中的一句話分析教會學生怎樣閱讀,閱讀中又要注意哪些描述內容和言語,通過某些言語來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開拓自己的想象空間,讓思考與想象并進,讓理解與想象并行。
4 通過解讀語句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教學的基礎性決定著教學目的實現必須從語言文字開始,必須讓學生在感知語言方面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內涵,耐人尋味,有著崇高的藝術感染力和魅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深入作品,發揮想象,使平實的文字顯現豐富的內涵,簡單的場景變為鮮活的畫面,這就是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最常用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創設情境把課文中的文字描述變為情境再現,讓同學們感到有]如事件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感觸,教師的創設情境也可迅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下學會把課文中作者平實而樸素的文字描寫變為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讓文字的靜態表象變為一種動態的感受,讓這種感受再次激發自己的閱讀情感與情緒,讓自己的情緒深入到課文作者的情感之中,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強烈的共識與共鳴。
5 通過意會言傳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由于詩歌具有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語言凝煉、寄予抒情的特點,因此通過詩歌教學來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想象邊意會詩境,教學效果會遠遠勝于讓學生進行詩句的翻譯。我國的詩歌創作源源流長,并具有豐富的哲理與深厚的韻味,詩歌中所要表達的詩人的情感世界更是后人需要進行深入體會與理解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詩歌來培養學生更加醇厚的想象功力與歷史積淀所帶給同學們的豐富的情感體驗與內涵,讓同學們在想象的空間下打破時空與空間的界限,在富有穿越的想象力啟發下步入那個年代的空間與時間下,與作者親歷感受年代的滄桑,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歌頌國家的美好情感以及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在進行詩歌學習時,教師也可通過創設情境、編排故事、補充空白等教學活動來激發同學們的想象力,讓同學們確實感受到語文教學中詩歌教學的魅力所在以及詩歌帶給同學們的陶醉與陶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想象的思維理念學習下找尋自己把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與策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品質。
6 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和基礎,是高效課堂的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深挖教材,學會通過閱讀來深刻思考與理解文章的內涵,在對文章字詞、語句、段落的學習與掌握中,學會由一句話的由感而發,學會由一段落的描述而盡情發揮想象力,在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過程中,突破課文學習中的難點,找出并總結學習的要點和知識點,讓自己的想象力在語文的學習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教師要充分改變課堂教學理念,把學生的學習放在主體教學地位,充分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完成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使語文的課堂效率得到明顯的提升。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如通過情境創設與情景導入等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曾林煥.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想象力[J].新課程學習,2013(9).
[2] 王群社.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J].新課程學習(下),2011(3).endprint